写作训练营文章拆解示例分享

1.那么对于个人而言,一份时间卖出N份怎么实现?途径有很多:写非时效性的不可替代性的文章(或书)、公开课与公开演讲、出唱片(如果你是歌手)、开发一个实用软件、投资……等等。
【摘录原因】
对于个人来说,理论上有很多把一份时间卖出N份的方法,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努力深耕。
【观点】不随大流、不追热点,坚持一种节奏。
【案例】何帆老师在他的专栏文章,这样描述节奏:你要是跑过马拉松,就会知道,一定要在跑步之前对整个路线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不能一上来就狂奔,要调整呼吸、控制节奏。如果跑得太慢,你会掉队,但是,如果跑得太快,你可能很快就筋疲力竭,坚持不下去。
关于写作也一样,正确认识自己当前的状态,如果你现在每周一篇文章,每次800字写下来都感觉非常抓狂,突然要求自己每天更新一篇高质量文章,相信也是难以持续的。
【总结】村上春树说,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感悟】
虽然看起来有很多途径,把个人的时间卖出很多份,其实学会投资、学会写作,或许是最适合普通人的,能够显著提高个人工作杠杆率的方法。由此延伸一步,是否效率更高的方法,是把二者结合起来,你可以记录个人投资心得,或者阅读投资经典以后再进行阐释解读,看起来是完美的策略,写作是百搭的技能,可以嫁接在任何已有技能上,产生新的效果。
2.我虽然远远称不上知名作者,但这些反馈总会验证我经常说的那句话:好文章自己会走路。写作是最典型的单篇文章的时间成本固定,但收益随时间累加的事情。
【摘录原因】
写作很好诠释了什么叫一劳永逸,一次付出,长期受益。
【观点】优秀的作品自己会说话。
【案例】作家徐泽臣在一次演讲里提到,作品中要有我,也就是要把自己独特的、真实的体验放进自己的作品中。“作为一位作家,从开始写作,你就应当意识到'这是我在写’,而不是一群人在写,也不是另一个谁在写。”徐泽臣认为,文学的价值,在于“一个作家能够提供他能提供而别人提供不了的东西。”
美国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创作了一系列名人肖像作品,其中以玛丽莲·梦露系列最为出名。他用版画复制的方式,模仿工业社会批量流水生产的创造行为,展示出现代人商品化的生存处境,展现被图像包围的世界。这样的作品你看了以后就不会忘记。
【总结】优秀作品体现了作者的个人品牌和标签。
【感悟】
正如师老所说,行走江湖,靠作品说话。好作品自己会说话,好作品自己有灵魂。一旦文章写完,它就脱离作者而独立存在了,发表在互联网上那一刻,它再也不会自动消失,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篇文章,像打磨产品一样投入时间精力,因为有一天,它会给你回馈。
3.有时候很多人会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句话的可取之处在于你得将自己的时间投入到高杠杆率的工作中,才能让你的时间更有价值。省出来的时间干啥? 该看片看片,该玩玩,哪怕用来发呆也行啊。反正别瞎忙。
【摘录原因】
帮我们重新理解“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选择做高杠杆率的工作,比低水平的勤奋更重要。
【观点】选择和努力的关系,好比战略与战术。
【案例】投资人盛东辉先生在文章中分析到,比如我们中国革命的初期,毛泽东提出建立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这就是一个战略的问题,而当时的许多观点,就是要决战大城市,以苏联十月革命成功为范例,如果当时中国共产党按照苏联模式的话,革命是一定失败的,因为敌我力量太悬殊,根本不存在决战的前提条件。
在股市里,没有战略目标的短线操作,这种行为就是“流氓战法”。流氓在街上,他一看谁不顺眼,就上去一顿暴捶,能打赢,也跑了,打不赢,也跑了,或者被打的跑不动就摊地上了。而这样的流氓能打出一片江山来,谁会信么?我们中国的绝大部分股民,就是股市的流氓,看不顺眼就打将过去了,根本不存在怎么打,打到什么位置这样的思路,所以我们中国股民的杯具,不是谁的原因,而是自己的原因!
【总结】方向判断错了,结局有时候很可怕。
【感悟】
时间是可以省出来的,当你做了足够多的高杠杆率工作,高效能人士不是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的人,相反你发现他们同样的时间里做了远远超出你想象的事情,比如吴军老师,每天在得到更新专栏文章,同时作为投资人管理基金,每年还能抽时间世界各地旅游,听欧洲顶级的音乐会,去北极拍极光。最令人折服的是,他的高质量产出,陪孩子参观美国名校,整理出版《大学之路》,第一季专栏文章集结出版《见识》,给女儿的家书集结出版《态度》一书。所有的付出都能形成作品。这才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