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开展高龄独居长者服务?|社工案例计划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黎诗敏
单位 | 广州市荔湾区恒福社会工作服务社
“不要失落,就这样听我说。若没有曲折怎懂快乐,开心和难过总要找个人说说,日子总会变好的。”
——周深《听我说》
案主背景简述
1.个人及家庭背景简述:L伯伯,92岁,企业退休。
2.身体健康生理状态:伯伯血糖较高但达到慢性病的情况,长者饮食均衡,喜欢喝茶,身体情况比较稳定。
3.心理健康状况(认知、情绪及行为功能):入秋后,伯伯情绪起伏大,经常重复自己活着没有意思等词语,但饮食正常,睡眠质量与往常一样。
4.经济状况:伯伯住单位福利房,目前每月退休金5000左右,每月的日常生活支出费用占收入的1/5左右。
案主的支持系统
1.家庭系统
L伯伯已婚丧偶,生育一女一子均长期外国定居,大女儿每天中午12点打电话给长者聊天,且每年春节会和女婿归国陪伯伯住一、两个月。由于新冠疫情,女儿和女婿急忙回去西雅图,他们2021年可能不回大陆。儿子很少联系伯伯,伯伯基本上不说儿子的事情。在中山老家的侄女逢年过节带上一家老小到广州陪伯伯过节。
2.环境及社会支持系统
女儿的同学A(冯姨)和同学B(梁姨)时不时探望伯伯,帮伯伯处理一些事务(生活上的支持)。社区退休基干(胡姨)有空时来探望伯伯,陪伯伯外出喝茶吃饭,现社区基干(陈小姐)有空也会来探望。退管办的徐小姐每月有电探或上门探访服务。
个案需求分析
案主现年92岁,是一位独居长者。一双子女常年定居外国,新冠疫情以来,案主时常担心在外的子女,对自己产生担忧的情绪无能为力。长者的身体情况稳定,入秋后,情绪起伏大,时常盼望着一家人团聚,失去今后生活的目标。案主社会支持网络良好,国内的亲戚、社区工作人员和退管办等人员经常探望案主。
1.评估
1)案主就自己的问题主动求助,并付诸行动改善困扰,反映案主是顾客,有处理问题的动机,亦愿意配合社工,采取相应的行动。
2)案主希望社工可以多探望他、陪伴他,不至于家里总是空荡荡毫无生气。
3)能力,资源及优势:
A.案主自理能力强,对每一天的活动都有相应的规划。
B.案主的社会支持系统强大,非正式支持有大女儿和中山老家的侄女,正式支持有社工站、社区居委会和退管办。
C.案主喜欢了解新事物,每天固定看书读报,尝试新出的点心,好奇心较强。
2.需求分析
1)持续建立及巩固良好的专业关系。
2)继续扩大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加案主与他人沟通的机会。
3)情绪疏导,把案主的负面思想转化为正面的思想,促使其能够积极面对生活。
介入理论与策略
1.理论
理性情绪疗法,是指个体对一件事不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导致了在特定情境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通过将案主的负面思想转化为正面的思想,将错误认知的恶性循环变为正确认知的良性循环。
2.策略
A.链接社区资源,为案主提供稳定的志愿探访服务,协助其参与社区活动,丰富晚年生活。
B.释放案主心理压抑的情绪,把案主的负面思想转化为正面的思想,使其明白活在当下的意义。
个案目标
社工协助案主进行情绪疏导,把案主的“自己活着没有价值”负面想法转化为“为自己而活,自己是有价值的”正面想法,促使其能够积极面对晚年生活。
社工链接友邻大使社区资源,案主能定期获得社区资源的支持。
具体行动计划:
1.定期与案主进行交谈,了解其需求,使用情绪量表记录情绪变化。
2.社工定期向案主社会支持网络的相关人员了解情况,链接友邻大使社区资源制定一个稳定的志愿探访服务,协助其参与社区活动。
3.挖掘一个案主感兴趣、可实行的小爱好,与案主约定每月完成1次以上的小爱好,实现并丰富短期的生活目标。
4.采用理性情绪疗法相关技巧模式,给予案主情绪的疏导。
介入过程
1.社工运用倾听和同理心等专业技巧关注案主的情绪变化,并对案主表现出理解和关心,维持双方的信任度,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社工与伯伯约定上门会谈,倾听伯伯诉说日常生活琐事,引导其用自己舒服的方式表达情绪,并及时给予回应。伯伯总会觉得独自在家中很孤独,并说出“做人很难,活着没有意义”等话语。对此,社工基本了解案主目前遇到的问题,并向伯伯说明理性情绪疗法的理念和工作模式。因为伯伯一直都有接受社工服务,对社工比较信任,也愿意尝试和配合社工。
2.社工和案主设定个案目标、策略和具体行动。社工以案主能坚持的小爱好,作为影响非理性信念的转折点。
案主身体状况稳定,但精力不足有些事情力不从心。会谈前,社工先使用抑郁症表测量(GDS-15),伯伯得分为9分表示其近1周有抑郁情绪的倾向。社工可借助情绪量表,每次会谈前测量记录案主在个案服务期间的情绪变化。接下来要使伯伯明白其负面情绪的困扰,不是由于自身活着没有意义、没有价值,而是由于其认为家人必须在身边才能安享晚年的非理性信念导致。社工通过理性情绪疗法理论整理和分析后将伯伯所处的困境确定如图2-1所示:
图2-1
社工根据与督导商量的意见,询问伯伯是否接受与他人分享人生故事,但其反应不甚强烈,且不太愿意多说往事。社工继续深挖伯伯注意力集中的事情,后留意到伯伯有一个特别的小爱好。伯伯每天坚持看书读报的小爱好,成为双方可协商的短期“打卡”任务。然伯伯对时事颇有看法,十分喜欢阅读时事新闻,且其说出一些总结性的时事评论。社工鼓励伯伯这种无意识地时事点评,并提议伯伯可向社工或志愿者定期叙述一个时事新闻或时事评论。伯伯没有意识到平时读报的习惯也能汇总出一些有趣的时评故事,说其希望尝试一下。
3.社工使用情绪相关的量表记录案主情绪变化,与案主“活着没有价值”的非理性信念辩论,巩固案主坚持“时事风评集”的正面行为。
本次量表的分数为5分,表示近一周伯伯的抑郁倾向为健康状态。伯伯与非理性信念辩论是理性情绪疗法中最重要的一环,社工协助伯伯区分理性与非理性的信念,子女是否在伯伯身边照顾,伯伯也能为自己而活,实现自身价值。社工发现伯伯有一个非常好的闪光点,其愿意和社工倾诉内心的苦闷,倾诉后又会和自己“和解”,愿意用其他方法让自己开心地过好一天。而一旦“和解”的时间太长,伯伯又会再次和自己“闹别扭”,所以伯伯如何能坚持一段时间的“和解”很重要。社工尝试结合伯伯的小爱好,以叙事为点,以整合一个时事风评集为面;让伯伯维持一个积极的状态,迎接每一次社区工作人员(或志愿者)的探望;且社工需要记录好伯伯每段时期的情绪变化作为成效检视。而抑郁量表的得分可见案主近两周的情绪比较稳定,可证案主的非理性信念正通过持续性的积极行为而慢慢转变为理性信念。
图3-1:志愿者协助整理的时事风评
4.案主持续加强情绪控制和巩固正面行为,社工尝试与L女士(案主大女儿)微信视频通话,用一种新颖的方式缓解案主对家属的思念。
社工上周与家属等沟通联系,双方互通信息,组建家属群开展个性化服务。也正好运用微信平台,试验除电话沟通以外的视频通话。伯伯知道要和女儿视频通话的时候,社工明显地观察到伯伯心情雀跃,可见伯伯是十分期待与家属视频的。但因家属方网络原因本次无法成功视频。虽然社工向伯伯解释情况,也安抚了伯伯的失落,而伯伯并没有十分接受。此时伯伯已经以正面行为逐渐改变非理性信念,社工从旁鼓励其坚持正面行为,持续巩固理性信念。因此,在当时情境下,伯伯安静下来平复心情,也是和自己情绪对话,由此可见伯伯坚持的正面行为能进一步提升其情绪控制的能力。
5.社工与志愿者探望案主,肯定案主“自己还是有价值的”正面想法,鼓励案主继续记录“时事风评集”的正面行为。
近半月伯伯的身体有变化,伯伯可能害怕独自一人就诊,大女儿也以为伯伯能照顾好自己,因此伯伯手腕红肿没有得到有效地治疗。社工判断伯伯不愿意独自去医院的,所以先安抚伯伯的情绪,然后提醒女儿的同学(冯姨)带伯伯就医。虽然临近春节伯伯的情绪处于较为低落的状态,但伯伯会因为社工、志愿者(其他社区支持)的探访而不至于一直沉溺于思亲的情绪之中,这点正是伯伯努力树立理性信念,积极开展正面行为,不断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的价值。
6.社工链接社区友邻大使志愿者定期服务案主,巩固案主“自己还是有价值的”理性信念,加强其积极面对独居生活的情绪控制能力,并协商结束个案。
春节后伯伯有一些令自己愉快的事件发生,伯伯的情绪相较2月初稳定而积极。友邻大使与伯伯商量每月定期探访慰问服务,使伯伯十分欣喜又有更多的人来陪伴自己,还可以继续与志愿者分享“时事风评集”。社工引导伯伯记住其分享“风评集”时积极情绪状态,鼓励能创造出“风评集”的自己活着也是有价值的;树立理性信念、保持正面行为、抓住该情绪状态以巩固伯伯的情绪控制能力。
评估
经过5个月的理性情绪疗法介入,案主的情绪和心理已经有所变化。案主通过认可“自己是有价值的”理性信念,坚持分享“风评集”的正面行为,提升情绪管理能力。又社工链接友邻大使社区资源,案主能定期获得社区资源的支持,继续积极地面对晚年生活。
新入职社工如何做?
新手主管如何做好社工管理工作?
新任督导如何解惑?
来看看这3本书
社工届畅销书
每个机构团队必备
快快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