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汉字(491):不违农时——说“农”(農)
这是本公众号的第1487篇原创文章
本文约3200字,阅读约需要6分钟
细说汉字
(491)
不违农时——说“农”(農)
朱英贵
“不违农时”就是不耽误农作物的耕作时节,语见《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这个成语中的“农”字含有农耕(耕种、除草等)的意思,这个意思应该就是“农”字的造字本义。那么“农”(農)字的构字理据又如何呢?本文就来谈谈这个“农”(農)字。
一、“农”(農)字的字形解读及造字本义
现在使用的“农”字是个简化字,它的正体字写法是“農”。而“農”这个字也仅仅是它的楷书形体,它不能反映其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追诉到它的古文字则有多种不同于“農”这个字的形体,而只有这些不同于“農”这个字的形体,才能够揭示它的构字理据与造字本义。先来看看“农”(農)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参见下图):
“农”(農)字的字形演变与字源演变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5月出版的《六体书法常用字字典》中,将上“林”下“辰”的构形定为“农”字的甲骨字形。那么,上图的三个甲骨文字形则分别是早期、中期、晚期的甲骨文形体,可以看出,它们都是由上部的“林”(两个“木”)或者“艸”(两个“屮”)、中部的“辰”以及下部的侧面手形“又”构成的会意字。其中的“辰”可能是表示用贝壳(蜃)所磨制的锄草农具,据此可知其构字理据当为以手持农具除草耕耘的意思。
上图的三个金文字形也分别是早期、中期、晚期的金文形体,可以看出,它们的构字理据是跟甲骨文一脉相承的,不同的只是有些字形又增加了“田”作为辅助表意符号。
上图的说文古文字形是继承中期金文形体(史墙盘)而来,这便是上“林”下“辰”的“辳”字;而说文小篆字形则是承继晚期金文形体(散氏盘)的讹变。这便是用作《说文》解说農字的字头小篆的那个字(电脑打不出来)。
至于现行汉字正体字的“農”字,那其实又是在说文小篆形体的基础上经过隶变与楷化之后演变而成的,距离其初文字形已经有很大差别了。就更不要说简化字的“农”字了,那就简直是面目全非,全无构字理据可言了。
《説文解字》卷三䢅部:“䢉,耕也。从䢅,囟聲。𨑋,籀文农从林。䢉,古文农。辳,亦古文農。”
许慎的解释大致意思为:“䢉”(農/农),就是耕种的意思。它是一个形声字,其字形用“䢅”作表意的形旁,用“囟”作标音的声旁。“𨑋”,这是籀文写法的“農”(农),其字形采用“林”作为表意偏旁。“䢉”,这是古文写法的“農”(农)。“辳”,这也是古文写法的“農”(农)。
以上许慎的费心解说还是充分顾及到了它所能够见到的各种古文字形体了,而这些古文字形体还是比较切近甲骨文与金文的构字理据的,因此许慎的解义“耕也”也正是它的造字本义,至于他将会意的构字理据解为形声(从䢅囟声),由于他是依据小篆字形的缘故,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农”(農)字的字义演变源流
“农”(農)字的造字本义当为耕种或锄草。例如:“其卿让于善,其大夫不失守,其士竞于教,其庶人力于农穑。”(《左传·襄公十年》)杜预注:“种曰农,收曰穑。”再如:“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着。”(汉·晁错《论贵粟疏》)又如:“南岸春田手自农,往来横截半江风。”(唐·陆龟蒙《自遣》)
“农”(農)字由此耕种的造字本义可以产生如下一些直接引申义和间接引申义:
其一,表示屯垦。例如:“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诗·小雅·甫田》)再如:“辟土植谷曰农。”(《汉书·食货志》)又如:“曹操以区区之魏力,力农许下。”(宋·曾巩《本朝政要策·屯田》)
其二,表示农事,农业。例如:“夫民之大事在农。”(《国语·周语上》)韦昭注:“谷,民之命,故农为大事也。”再如:“使治家养生必于农,则舜不甄陶而伊尹不为庖。”(汉·桓宽《盐铁论·力耕》)又如:“农为生之本也,泉流灌溉,所以毓五谷也。”(《宋史·食货志上一》)又如:农、林、牧、副、渔。
由此又可引申出如下几种意思:
一是指称农夫、农民。例如:“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而愿耕于其野矣。”(《孟子·公孙丑上》)再如:“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汉书·食货志上》)又如:“农不离其田业,贾不离其肆宅。”(《水浒传》第一一○回)
二是指称农神。古代蜡祭八神名之一。例如:“天子大蜡八”(《礼记·郊特牲》)汉郑玄注:“蜡祭有八神,先啬一,司啬二,农三,邮表畷四,猫虎五,坊六,水庸七,昆虫八。”八蜡本是周代每年农事完毕以后,在农历十二月举行的祭祀名称,八蜡之神也有不同的解说。蜡祭也称腊祭。“蜡”是这种祭祀的统称,而“腊”则是秦以后对这种祭祀的专名。后来“腊”成为祭礼,《说文解字》:“冬至三戌腊祭百神。”《广雅·释天》:“夏曰清祀,殷曰嘉平,周曰蜡,秦曰腊。”
三是用作农家的簡称。九流之一。例如:“刘向司籍,九流以别」颜师古注引汉应劭曰:「儒、道、阴阳、法、名、墨、从横、杂、农,凡九家。”(《汉书·叙传下》)再如:“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后汉书·班固传上》)唐李贤注:“九流,谓道、儒、墨、名、法、阴阳、农、杂、纵横。”
其三,表示勤勉。例如:“耕者农农用力。”(《管子·大匡》)王念孙《读书杂志·管子三》:“此文内多一农字,后人所加也。‘耕者农用力’,此‘农’字非谓农夫。《广雅》曰:‘农,勉也。’言耕者勉用力也。下文云‘耕者用力不农’,亦谓用力不勉也。”再如:“君子尚能而让其下,小人农力以事其上。”(《左传·襄公十三年》)王引之《经义述闻·左传中》:“‘农力以事其上’与‘尚能而让其下’对文,则农力非耕田之谓也。《广雅》:‘农,勉也。’言勉力以事其上也。农力犹努力,语之转耳。”
由此又可引申出厚的意思。例如:“农用八政。”(《书·洪范》)孔传:“农,厚也。厚用之,政乃成。”孔颖达疏:“政施于民,善不厌深,故厚用之,政乃成也。”
其四,指称古代的农官。例如:“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礼记·郊特牲》)郑玄注:“农,田畯也。”
由此又可引申指神农氏。例如:“各奉公正之心,而无奸险之虑,则羲农之俗,复见于兹。”(汉·王符《潜夫论·德化》)再如:“变风易俗,化洽四海,自与羲农齐列。”(《魏书·崔浩传》)
根据上面对“农”(農)字的字义演变过程的梳理,现将“农”(農)字字义的发展脉络简示如下(示意图中的横直线表示字义之间的先后演变关系):
三、含有“农”字文化含义的相关成语
含有“农”字的相关成语很少,主要有如下几个,其中的“农”字分别表示农耕、农民、农业等意思。
其一,成语中的“农”字含有农耕(耕种、除草等)的意思。例如:
不违农时——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语见《孟子·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其二,成语中的“农”字含有农民的意思。例如:
谷贱伤农——谷:粮食。指粮价过低,使农民受到损害。源自《汉书·食货志上》:“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
牛农对泣——睡在牛衣里,相对哭泣。形容夫妻共同过着穷困的生活。源自《汉书·王章传》:“初,章为渚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与妻决,涕泣。”
其三,成语中的“农”字含有农业的意思。例如:
士农工商——古代所谓四民,指读书的、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语见《管子·小匡》:“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淮南子·齐俗训》:“是以人不兼官,官不兼事,士农工商,乡别州异,是故农与农言力,士与士言行,工与工言巧, 商与商言数。”
司农仰屋——主管钱粮的官员一筹莫展,无计可施。形容国库空虚,财政拮据。
务农息民——务:勉力从事。努力发展农业生产,让百姓休养生息。语见《资治通鉴·汉纪·献帝建安四年》:“近讨公孙瓒,师出历年,百姓疲敝,仓库无积,未可动也。宜务农息民,先遣使献捷天子。”
寓兵于农——寓:寄寓,包含。指给农民以一定军事训练,平时务农,战时参战。或指军队屯垦。语见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