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学论语#2.10【2016-8-3】
#每日学论语#2.10【2016-8-3】
【原文】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
(sōu)哉?人焉廋哉?”
【译文】
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所走的道路,考察他安心干什么,这样,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微言微感】
在孙悟空的眼里,白骨精如何千变万化,都逃不出他的火眼金睛。然而唐僧、八戒、沙和尚凡胎肉眼却不行,白骨精摇身一变,就骗过得他们团团转,错把恶人当好人,相信白骨精,赶走孙悟空,师徒险些丧命。
“视”“观”“察”三个字,“视”最简单,左边是衣服,所见原来只是表象和皮毛;“观”稍复杂,是又见,是反复看,有了比较和思考;“察”就复杂了,上边宀(mian),下边祭祀的“祭”,有了对规律的思考,有了对天道的探究。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所以”,正在干什么,重要的是事实;“所由”,过去的政审,有没有案底,原来一贯是“君子”还是“小人”;“所安”,动机分析,安的什么心,为什么要这么做。
孙悟空一看野山中突然出现老奶奶、老爷爷、美少妇,他们在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马上就开始怀疑。于是,火眼金睛一看,土地山神一问,是什么妖怪,背后主子是谁,妖怪们的家底立马摸门儿清。然后,进一步探察——动机吃唐僧肉,追求长生不老。
一看二问三查四想,犯罪事实,犯罪动机,过往犯罪记录,现场犯罪证据……把这些都理清楚,进行逻辑推理。于是,纸里包不住火,雪里藏不住尸体,立马真相大白。
我们看《神探狄仁杰》《大宋提刑官》《福尔摩斯探案》《神探柯南》……他们做的都是“视、观、察”。
孔子曾经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意思很明确,光听他说是靠不住的,还要多看看,多想想,多调查,多分析。
看人是一门大学问。“视、观、察”,洞悉人性,可以见微知著,明察秋毫。人看准了,事就很容易成功。与高人为伍,和贤人同行,同能人合作,事倍功半,成功易如反掌。看人不准,跟人不善,站队不妥,所托非人,在努力也往往是瞎耽误工夫。
听其言,观其行,察其心。我们看人,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透过言行看本质,回到源头探究竟。
有人说,医生的误诊率高达40%,医生自己也承认,误诊率不可避免。是啊,如果真的知道了是什么,为什么,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岂不是很容易?
同理,我们做教育的,如果洞悉了学生的特点、特长、潜力、可能性、障碍点……针对每一个学生的问题,都有合适的解决方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优势,都能科学进行指导,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哪里还有问题学生?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了解才能理解,理解才能化解。教育的问题症结,就是我们对学生了解不够,对学习认识不足,对教育理解不透,不能因材施教,不能扬长避短,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成长。所以,教育者要掌握科学的诊断工具,洞察人心的教育智慧,然后,循道而为,静待花开,不压制,不折腾,不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