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台何罪之有?

讲台何罪之有?

作者:李广生

教室前面,黑板下面,筑起的一块高出地面二三十公分的台子,叫讲台。老师站在讲台上,一会儿面向全班同学讲课,一会儿背对全班同学板书。我小时候,课堂一直如此;而现在,虽有所改观,但并不明显。有教室则必有讲台,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绝大部分用在讲台上。直到现在还有这样教师,上课走上讲台,下课离开讲台,整个一节课都在讲台上。讲台因此成为教师职业的代名词,三尺讲台指的就是教师,走上讲台说的是教师入职,告别讲台说的是教师退休。

曾有一段时间,教育界掀起一股拆讲台的热潮。不少学校纷纷从拆讲台做起,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并借此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和勇气。再后来,渐渐冷却,很少有人再大张旗鼓拆讲台,却传来上任校长拆讲台,下任校长修讲台的消息。

讲台确实有它的实用价值,一是便于教师观察全体同学。站在讲台上,教师俯视学生,学习状态一览无遗;二是便于学生观察教师。坐在讲台下,学生仰视教师,音容笑貌同样一览无遗。

拆掉讲台真的能让课堂发生变化吗?至少我见到不少这样的课堂,教师没有站在讲台上,甚至教室里都没有讲台,但教师依然控制着话语权,依然是“一言堂”的课堂,只不过这中“一言堂”更具隐蔽性,因此更有杀伤力。

我到过几个发达国家,观摩过他们的课堂,还真的没有发现讲台。或许这就是有些人热衷于拆掉讲台的不可言说的原因吧。

有没有讲台不会让课堂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表面文章还是少做一些得好。那么,引发课堂发生质的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我们有必要回到本章要讨论的话题——温度。

我一直强调,课堂是各种关系的综合体,温度对关系的描述。建设有温度的课堂,是建设基于尊重和支持的关系友好型课堂。因此,打破“一言堂”的格局,关键在于改变教与学的关系。潜藏在课堂的各种关系中,教与学的关系占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与环境的关系、与知识的关系,都受到教与学的关系的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教与学的关系主导着课堂上显性的和隐性的各种关系。

教师气冲冲的走出课堂,回到办公室,跟同事抱怨:这个班的孩子实在太笨了,怎么教也教不会,脑子跟榆木疙瘩一样,死不开窍,气死我了。同事安慰他,不要着急,慢慢来,教育孩子一定要有耐心。他正在气头上,立即反诘同事:大道理谁不会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你教这个班试试?同事哑口无言了。又有同事为他出主意:既然教不会那就尝试一下别的方法,也许是方法不对头。他则为自己辩解:我怎么没尝试,换了很多种方法,都没有效果。“我看就是他们的学习态度有问题!”他得出这样的结论。

他离开办公室,那些被他怼过的教师相互议论。有人说:我看不是学生的态度有问题,而是他的态度有问题。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教师认为学生的态度有问题,同行认为教师的态度有问题,可想而知,这样的课堂不会有温度。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其实真的不是态度问题,既不是学生的态度问题,也不是教师的态度问题,是关系在背后发挥着微妙的作用。教师对教与学的关系的理解,决定了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他说“怎么教也教不会”,这暴露出在教与学这对关系中,他认为教是主体,教决定学。同时,他还认为自己的教已经很尽力,在态度和方法上都不存在问题,所以问题就一定出现在学生身上。问题出在学生身上,他又没发现学习方法上的问题,所以就认为学习态度存在问题。

对于学生的学习方法,教师通常有这样几种态度。1.割裂教与学的关系,把学习方法视为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方法不好则是学生自己的责任;2.把教凌驾于学之上,认为学习方式是教学方法的产物,教的方法没问题,所以学的方法也没问题,那就只能是态度问题;3.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都没问题,那就是智商问题,一个字:笨。

教与学究竟是什么关系,这才是需要教师深刻思考的问题。把教与学割裂对立的观点长期统治着基础教育,所以人们常把教法和学法分开进行讨论,所以就会有“先学后教”这样的理论和实践大行其道,所以就有到底应该“先教”还是“先学”的争论不休。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学生学的法子就是教师教的法子”,人们从中得出的推论是学主导教。事实上这样的理解还是有失偏颇,我认为他想要表达的真实意思是:教与学是一个整体。

如果教师认识到这一点,当上述情况出现时,就不会再抱怨“怎么教也教不会”,也不会再把责任全部归结于学生。知识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的,学习的进步是教与学共同作用的结果。重新思考教与学的关系,能够把教师带入到深刻的反思中:1.也许教的方向存在问题,注重了教知识没有教方法;2.也许是教的思路存在问题,不是教少了而是教多了,挤占了学的空间;3.也许是教的方法存在问题,不是引发学而是强迫学。表面看这样的反思是教师责难自己,实际上是教师立足于教与学的关系进行反思,既不是只关注教,也不是只关注学,既不是难为自己,也不是抱怨学生。这样一来,基于尊重和支持的教与学的关系便得以建立。既不为难自己,也不抱怨学生,课堂就有了温度。

讲台是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的投影,因为有了高高在上的教和唯命是从的学,才有了讲台。是教与学的关系造就了讲台,而不是讲台造就了教与学的关系,这一点需要明确。所以,只拆掉讲台而不是打破这种关系,课堂不可能发生改变。重建教与学的关系,形成基于尊重和支持的教与学的关系,有没有讲台是无所谓的。即便有又何妨?因为登上讲台的不只是教师还有学生。到那时候,讲台就不再是权威的体现,而是挑战的目标、展示的舞台、实现梦想的平台。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

  • 课堂里的挑战与反思

    李希贵 一部分是演员,而另一部分是观众,这种语文教学的模式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为什么我们喜欢把语文课上得如此严肃.庄重而又高高在上? 学生喜欢的课并不一定是一堂好课,师生互动.学生活动量大的课也不一定 ...

  • 以研究的态度对待教学

     也许在大部分教师的眼中,教学工作其实就是简单的一天又一天的重复,实在没有什么乐趣可言.但其实如果我们能够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教学的话,我们就可以从教学当中获得很多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 ...

  • 公立教师辞职,最后一周。三尺讲台12载,...

    公立教师辞职,最后一周.三尺讲台12载,最后一周感慨良多-. 当初过关斩将考进编制也是非常不容易,如今毅然放弃稳定的编制.很多身边的朋友同事都表示敬佩和羡慕,敬佩我疫情期间说走就走的勇气,羡慕我不用上 ...

  • 我的乡村教师经历:三尺讲台绘青春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未来理想的自己,也许是当作家,用笔写尽天下事:也许是去很多美丽的城市,见更大的世面,但是活着活着,有些人的梦想成了空想,有些人的梦想成了现实. --题记 大粪味.土操场.半间屋.煤 ...

  • 三尺讲台一生情

    父亲是一名教师,不苟言笑又不善言辞,但在学生心目中却和蔼可亲. 因为父亲总是早出晚归.伏案而书,我对他在工作中的样子了解甚少.直到去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才更加了解他的工作.那时,父亲承担了3个班 ...

  • 感知教育 I 恭喜,姚燕燕老师复课了!姚老师重新站上讲台,学生们起立欢迎

    近期姚燕燕老师因职称评选不公,起诉了山阳区教育局的事件闹得纷纷扬扬在前面姚燕燕老师的二审结果也出来:败诉,该事件也暂时落下了帷幕. 从事件初期,姚老师就被学校停课,并且被学校进行了处分,接下来就是姚老 ...

  • 赵文俊:三尺讲台培育桃李,一片热土立德树人—记新野县汉兴学校教师周爱果

    (周爱果老师在授课中) 三尺讲台培育桃李,一片热土立德树人 -记新野县汉兴学校教师周爱果 文/赵文俊 一 周爱果,女,48岁,中共党员,新野县汉兴学校教师,河南省骨干教师.28年的语文教学生涯,18年 ...

  • 【陈浩宇】考卷放在讲台桌上

    考卷放在讲台桌上 福清市实验小学四年级五班 陈浩宇 指导老师:陈小玉 今天,陈老师拿了一叠厚厚的考卷走进了教室,"上次的第三单元考卷考了12个90分以上......",我听得心惊胆 ...

  • 加工厂、养殖、烧柴、废品站何罪之有?一边不让搞一刀切,一边疯狂关停,忽悠着玩呢?

    老人说的好,一个槽不能有两个--.一个是让环保,一个是不让收,烂纸片满天飞,一个说事故发生是车快,一个又说低速电动车不能上路,一个说为了环境保护,一个又让百姓失去工作.肺腑之言,养殖,烧柴,废品站何罪 ...

  • 北大课后讲台“人声鼎沸”视频流出,学霸的真相令人意外……

    不久前,北京大学官方账号放出一段视频,记录了课后的一幕. 中午十二点多,已经下课好一会,还不断有人找老师讨论问题. 上一堂课刚结束,下堂课的同学已经迫不及待地进来. 上课前二十分钟,教室就已经坐满了. ...

  • 我的跨界成长(3):看我讲台七十二变

    朱永春 大学时,我学的专业是物理,毕业后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物理教师.但只教了五六年,全省统一将初中物理.化学.生物甚至地理等学科融合为一门综合学科--科学.刚开始,物理.化学.生物教师个个叫苦不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