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困惑

闫素华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我一直小心翼翼地推进着我的语文教学,生怕步子迈大了,造成难以收拾的局面。虽然如此,可教学中仍旧时常遇到一些新问题,这样或那样的困惑在头脑里不断地闪现。

困惑一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开放的课堂 ?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是看学生是否精彩。于是乎,很多教师在改变观念的同时,由这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由以前的教师至上变成了学生至上。课堂由“一言堂”一下变为了“群乱言”,还“美其名曰”,这叫把“本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了学生”。这下子学生可真是有机会发展个性了:你说,他说,大家说,说的是眉飞色舞,很多是一点不着边际。此时此刻,课堂秩序乱了,学生思维乱了。再看此时的老师还在微笑、默叹,或许在为自己能上出这么热闹非凡的课而得意呢。

很多人认为以上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开放的课堂。可是我却难以接受这种观点。

记得去明集初中听加长青老师的课时,有些老师向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贾老师,在课堂上,当你的学生所采取的一些解读文本的形式脱离文章的立意或内容时,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进而怎么解决呢?”“给学生营造充分的想象空间,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创新精神。这是我在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所以当我的课堂上出现这种现象时,我不会阻止学生的个性表现,我会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解读和意愿淋漓尽致的发挥。我感觉我这么做会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学生的个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贾长青老师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回答了在坐很多老师的疑问,当然这些老师中也有我。贾老师的回答曾引起我的深思。

难道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开放的课堂 ?

诚然,教学中,学生确实应该做课堂的主人,可是这并不等于就应该任由他们随意乱说,更不能抹杀老师的存在。真正开放的课堂,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的生活阅历:对教材的把握,以及知识的底蕴都要远远的高于学生。所以教师该“干涉”的时候要干涉,该纠正的时候要纠正,该限制的时候要限制,该“主宰”的时候要主宰。教师不能独霸课堂,但教师将课堂完全“归还”给学生,自己“甘居人后”也是一种极端。课堂上师生平等交流、平等对话,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卸下自己的职责而失去其主导性。不能说讲师生平等,讲把课堂交给学生,课堂就任由学生决定一切,象一盘散沙,放任自流。事实上,完全缺乏教师组织和引导的课堂简直不可思议。

困惑二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前.是否应该向他们提出具体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所以现在的语文课堂上,初读课文之前一般都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熟悉课文内容,并且不给学生提任何问题,怕限制学生思维,怕引起学生的反感。可是有些老师认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学习效率会更高,因为那样他们目标集中,并且有利于下一环节的文章处理以及难重点地分析。对这两种说法,我感觉都有可取之处。真不知道哪种做法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有了困惑,就得想办法去解决。希望有类似困惑的老师们能共同切磋,找到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