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屁股有多奇特:自然界独一无二,由猿进化成人最重要的标志
很多人都知道,由猿进化成人,最关键一步是直立行走,在这其中,最重要的标志就是臀部的变化,当我们从四足的猿类进化成直立行走的人,我们的骨盆经历了彻底的改变,以支撑起整个躯干的重量。这也就导致了人类拥有了自然界独一无二的屁股。
人类的屁股究竟有多奇特?“臀部”可以说是大部分哺乳动物的独特特征,这里的“臀部”特指髋骨及其附着的肌肉与脂肪。像鸡鸭鱼鸟,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臀”,早期的哺乳类,大部分的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部分鱼类,都只是具有一个“泄殖腔”这样的器官。
大约3.5亿年前,第一批在陆地上行走的四足动物为'鱼足纲',长着大大的尾巴。它们的尾部肌肉之一——尾骨肌——连接着尾巴基部和大腿骨(股骨),曾经在它们的水族祖先身上用于游泳的尾部肌肉,如今用来向后拉动后肢,进而帮助这些动物向前行走。经过漫长的演化,这一肌肉保留在许多后来的动物身上,并且仍然被如今活跃的大量动物——如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所使用。这些动物通常具有长而大的尾巴,因为它们非常依赖尾骨肌爬行。
然而,在大约3亿年前,一类称为合弓纲(synapsids,也被称为兽形纲)的动物——现在哺乳动物的祖先——身上发生了新的改变。对这些动物来说,尾巴的重要性降低,它们开始用另外一组肌肉来帮助运动,即臀肌。
这些肌肉连接了骨盆和大腿骨,而不会附着到尾巴上。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合弓纲动物的尾巴演变得越来越小,最终尾骨肌不再与行走有关(在2亿多年前哺乳动物首次出现的时候,尾巴与它们的身体相比已经非常小,而且不再与运动有关),而臀肌的体积越来越大,最终形成臀部。
哺乳动物臀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臀中肌,对于大多数哺乳动物来说,大的臀中肌是比较正常的。
而我们称为“人类屁股”的结构也是由臀肌组成,包括臀小肌、臀中肌和臀大肌。在这三种臀肌中,臀大肌构成了人类臀部的标志性形状。这也是人类最大的一块肌肉,它从我们的上部髂骨(人们通常称之为骨盆的髋骨)向下延伸至尾骨,形成一条线。我们要知道,最终不同的骨骼定向=不同的肌肉功能=不同的运动姿态。
为什么臀大肌会在如此奇特的部位。这是因为为了支撑人类直立行走,我们的祖先最早是坐在树上的。但是大约在600 万年前它们长期下地活动,靠两条腿站 立行走。它们已经能够直立,只是有时还需两只长胳膊帮帮忙。就从那时候起它 们的臀部开始进化,因为原先的结构已不大适应于两条腿的挪动,而且像猴子 的屁股一样极不雅观.
我们的骨盆为了支撑起整个躯干的重量,让直立行走不再需要使用胳膊帮忙,这样就可以解放出我们的双手。这就需要我们的髋部肌肉彻底地重新定位,更大肌肉的臀大肌就来到了中间位置,臀紧贴股骨(大腿骨)上部生长。
臀大肌与其他灵长类的臀表肌有另一个质的区别:它不只是上端“扒”住臀中肌的一块肉,而是成功向腰攀延,扒住了骨盆髂骨后端,并在那里留下粗糙的附着痕迹(后臀线)。这让臀大肌在收缩时有坚实的依附,从而爆发出更大的力量。
除此之外,这样还可以让地面对腿产生的反推力冲击到髋关节,臀大肌还可以阻止身体前倾来减缓冲击,帮助灵活的髋关节做更多动作,可以更好执行腿伸肌的功能,是进行跑步、爬楼梯、从坐姿状态起立等动作时腿部的主要驱动力......
而臀中肌和臀小肌这两块较小的肌肉,就逐渐演变到身体的两侧,用来在人类迈开腿行走时,保持扭曲身体的平衡,以及让腿能做侧摆等动作......这样的进化就导致了就导致我们的主要腿伸肌(臀大肌)所处的位置奇特,看上去几乎是挂在我们的骨盆上。
古生物学家,纽约理工大学阿肯色州骨科医学院解剖学助理教授杰森·伯克(Jason Bourke)认为,臀部的变化也成为了人类进化的里程碑之一。
而由于臀大肌连接的距离相当短,而在移动大腿时需要产生极大的力量,因此臀大肌变得非常大,成为了我们人类身上最大的一块肌肉。又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臀大肌纤维需要向外扩展。在重力作用下,臀大肌就会下垂,再加上当我们行走或久坐时,髋骨会受到摩擦受损,为了保护髋骨,臀部的脂肪也越来越多,逐渐变厚的脂肪垫保护着髋骨和肌肉,这就造就了我们标志性的臀部形状。
人类是所有哺乳动物中臀部脂肪含量最高的,除了位于皮下的脂肪层之外,臀大肌和臀中肌之间的筋膜层也富含脂肪,其作用是保证臀大肌和臀中肌之间的顺畅滑动。
而当我们需要进行大幅度的姿势改变,或者需要快速移动双腿时,也需启用臀大肌作动力肌肉。这就是为什么短跑运动员和做蹲举的举重运动员一般会有非常圆而结实的臀部(也就是翘臀)。
臀部的进化是由猿进化成人最重要的标志,这是人类进化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人类得以解放双手,脑子也开始进化,从而演化出璀璨的人类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