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2010年,乔布斯带来两款艳惊全球的产品,一款是碾压对手的iPhone 4,它让苹果奠定了手机行业中不可动摇的霸主地位;另一款则是横空出世的iPad,在手机和笔记本之间,苹果开拓出了新的产品形态,并且在这个行业里常年占据统治地位。过去十年里,iPad以及整个平板市场都经历着兴起辉煌到衰弱再到复苏的过程。不管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在科技行业,苹果已经用iPad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无到有,从不被看好到爆发
2010年年初,诞生3年的iPhone已经让苹果在手机行业初步站稳了脚跟,Mac系列虽然小众,但也拥有了相对固定的目标用户。当乔布斯开始思考手机和笔记本之间的新产品线时,给出了iPad这个答案。就当时而言,iPad 9.7吋的尺寸比3.5吋的iPhone大很多,但同时比MacBook轻便不少,兼顾大屏和便携。当然,从系统体验和交互逻辑来看,iPad就是iPhone的放大版,和iPod touch一样是苹果在手机领域软硬件优势的延展。iPhone高端的定位和高高在上的价格无法覆盖所有用户,而价格更为低廉、屏幕更大的iPad,则能让另外一部分人也体验到苹果软硬件产品的魅力。尽管发售之前不被看好,但iPad初代依然交出了惊艳的成绩。2010年上半年,发售两个月的iPad就卖出了300万部,并且大量消费者面临着一机难求的状况。后知后觉的PC、安卓手机厂商迅速跟进,但那一年苹果还是狂揽平板电脑83%的市场份额。现在回过头来看,iPad的确很好地填补了市场空白,同时iOS的应用、体验优势得到延续,10小时的长续航以及出色的大屏效果都让它的产品力一时之间无人能及。
产品线进一步拓展,吃下小尺寸市场
2012是非常特殊的一年,苹果发布了iPad 3、iPad 4和iPad mini三款产品。iPad 3的最大变化为用上了和iPhone一样的视网膜屏幕,但苹果显然低估了它对处理器的负荷,iPad 3在流畅度上不够完美。iPad 3的生命周期只维持了半年,2012年10月,iPad 4发布,处理器从A5X升级为A6X,更高的性能保证了流畅的体验。在iPad诞生之初的前几年,在平板电脑市场保持着碾压级的地位,竞争对手不得不避其锋芒,推出7英寸左右的小尺寸平板,试图通过轻便和价格取胜。一时间,国内MP4厂商集体转向小尺寸安卓平板,并且把价格压低到了千元以下。但2012年iPad mini的出现,展示了苹果拓展平板电脑市场版图的野心。7.9英寸的尺寸和没有怎么缩水的续航,以及更低廉的价格,让iPad新品迅速获得了市场追捧。
瞄准高端市场,攫取更多利润
2013年,iPad的销量达到了历史最高7430万台。但是,随后iPad销量进一步增长遇到了瓶颈,苹果转而追求产品的高端化和利润更大化。2015年,iPad Pro诞生,它的屏幕尺寸增加到了12.9吋。iPad Pro的性能、屏幕、外放音质(四个扬声器)、拍照等各方面的素质都全面得到提升,并且新增了Apple Pencil和Smart Keyboard两款配件。同时,iPad Pro的价格增加到了近6000元。2016年,9.7吋版iPad Pro发布,价格更低的的iPad Air和iPad mini系列销声匿迹。2017年,12.9吋和10.5吋的iPad Pro依然苹果平板电脑的主打产品,虽然有廉价款的9.7吋iPad,但性能、屏幕等各方面都落后一大截。不难看出,这段时间里,苹果平板电脑产品策略已经发生变化,小尺寸产品被放弃,廉价版iPad存在感极低,iPad Pro不断上探高端市场。
性价比和高端两开花
进入到最近几年后,iPad的产品策略又发生了新的变化。首先,iPad Pro的产品定位被进一步推高,2018款采用了性能极强的A12X,推出了配套的新款Apple Pencil,数据接口也从Lightning变成了通用性更佳的USB-C。可以看出,苹果对iPad Pro的定位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娱乐设备,而是专注于专业和生产力领域的工具。发布会上,苹果频频把iPad Pro和友商的笔记本对比,似乎是想通过它来抢占一部分轻薄本的市场,就如同iPad诞生之初杀死上网本那样。此外,让很多人想不到的是,2019年春季,苹果突然复活了iPad Air和iPad mini产品线,强劲的性能和相对较低的价格,让它们的性价比优势一下子凸显。就产品本身而言,这两款iPad谈不上有什么创新和突破,但在平板市场上的竞争力却极为强劲。目前,iPad的产品策略已经愈发清晰,iPad Pro朝6000元价位以上的市场迈进,以生产力和专业属性为卖点,并且试图抢占部分笔记本市场;Air和mini以高性价比为核心竞争力,圈占市场,覆盖更多用户人群。苹果做出这样的改变并不难理解,时至今日,和手机一样,平板电脑市场容量增长已经遇到瓶颈。对苹果这样体量的科技公司而言,纯硬件业务扩张的空间极小,它瞄准的未来新增长渠道是内容和服务。低价iPad扮演的角色和当初的iPod touch有些类似,用低价来吸纳更多用户,通过软硬件生态优势来卖出更多的服务,例如新闻、音乐、影视、游戏等等。
iPad的下一个十年在哪里?
iPad以及大部分安卓平板电脑,其实都可以视作是大屏版的手机,这是由当时的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的决定的。手机的便携性极佳,但屏幕尺寸始终有限,采用iOS系统的iPad,研发、设计、开发成本都能降到最低。在乔布斯最初的设想中,iPad就应该是上网、看视频、读电子书的娱乐设备,和生产力没有太大的关系。即使现在苹果给iPad的操作系统冠上iPadOS的新名字,但它本质上依然是iOS。过去十年里,手机屏幕尺寸的疯狂增长,进一步挤压了平板的生存空间。在大屏手机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不管是看视频还是打游戏,我们似乎已经没有理由再去寻找那款藏在角落里落灰的平板。当然,我们对移动设备的大屏需求是没有止境的。全面屏走到尽头后,折叠屏被视作是手机产品形态的下一个方向。实际上,折叠屏可以视作是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合二为一,兼顾了平板的大屏优势和手机的便携优势(相对而言)。因此,尽管目前折叠屏产品还有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各大科技巨头依然会继续投入重金。虽然目前苹果还没有折叠屏产品面世,但iPhone、iPad十余年的研发经验,让它在系统、应用适配层面会更具优势。从已经能看到的专利来看,苹果在折叠屏上显然是有技术投入和积累的。在平板电脑行业,微软是为数不多的走偏PC路线的品牌。Surface平板可以视作是砍掉了键盘的触屏笔记本。拥有完整的Windows桌面系统,兼容X86应用。因此,生产力是Surface相比iPad的核心优势。只是,微软的做法颇有些不得已的意味。WP系统的全面溃败、UWP应用开发的停滞,让Surface无法走iPad一样的道路,曾经的ARM架构Surface RT失败后,微软的平板只能向PC靠近。相比微软PC、平板系统合一的做法,苹果iOS和macOS两款系统则一直是截然分离。iPadOS尽管借鉴了macOS的部分操作逻辑,但二者依然有本质的区别。iPad娱乐性完爆Mac,生产力方面却不可避免地被吊打。尽管苹果曾公开表示iOS和macOS不会融合,不过,一直曝光消息显示苹果正在试图让Mac用上自研的ARM架构处理器。这两款系统底层代码有共通性,苹果也在默默地鼓励开发者把iPad应用搬到Mac上。iPad诞生十年以来,苹果的产品策略一直在不断调整,背后是平板电脑市场的持续变化。iPad曾经热销到卖断货,被无数人追捧,也有过销量下滑、市场萎缩的挫折。iPad曾主打娱乐性,也专注过高端市场。至于iPad乃至所有平板产品,未来是融入折叠屏手机中、消失于无形,还是向PC靠拢、完成笔记本革命的任务?现在,我们还很难下定论,这一切还需要下一个十年来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