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吃饭,别熬夜”:母亲的这两句话,你是什么时候听懂的?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 唐·孟郊
我母亲是一个很传统的人,也没有上过什么学。虽说认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字,但文化水平却不高。所以从小到大,她都没有说出过什么太深奥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些简简单单的“嘱咐”。
小的时候,我会嫌母亲的“嘱咐”太啰嗦,甚至有时候还会心生厌烦之情。
有次突然变天,天气骤冷,下起了狂风暴雨。而我还在学校上学,也没有带厚衣服,跟很多同学一样冷得瑟瑟发抖。
没过多久,一些离学校比较近的同学家长送来了温暖的外套。这是住在学校附近的同学才有的“特权”。像我们这些每天上学要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学生,通常是不会指望爸妈给我们送衣物来的。
而我当时很后悔早上没有听母亲的话多带一件外套出门。
临近放学的时候,老天依然还没有停雨的意思,我开始在担心放学之后该怎么回家的问题。就在我心里纠结着到底是把书包顶在头上跑回去(相对而言我更赞同这个方案),还是把书包抱在怀里时,我从窗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顶着大风往我们学校门口走去。
我仔细看了一眼,确定了那个熟悉的身影就是我的母亲。于是我赶紧举手跟老师告知了我母亲来了的事情。
在征得老师的同意后,我“骄傲”地跑出教室,沿着屋檐往学校门口走去。
“妈。”我接过母亲手中的雨伞和外套喊了一声,“这么大的雨,你该叫爸来给我送伞的。”
“你爸中午喝了酒,我怕他在路上摔着。”母亲腾出手来帮我把外套穿上,“叫你早上多带件外套你不听,冷着了吧?”
“是的是的,就您说的话最有用了。”
很多年以后再来回忆起这件事情时,最大的感受依然是“母亲质朴无华的话,充满了生活的智慧”。
母亲文化水平不高,但她会用仅有的“知识”来表达她对家人的爱。
这些我听得快“吐”了的反复叮嘱,从小到大她都在不厌其烦地说,哪怕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她依然会说。
有次我开玩笑:“妈,您这些话从我记事起就一直在说。我耳朵都快听起茧了。”
母亲笑着说,好好,以后不说了。
然而只要再给母亲打电话时,她还是会在电话那头重复说。
以前我不懂,现在才明白,她是习惯了。除了这些话,似乎她也没有太多“新鲜”的语言来表达对我的关心。
我母亲常说的有两句话,相信很多人都有从自己的母亲口中听到过,不知道你是什么时候才真正听懂的呢?

“好好吃饭,别熬夜”

自从我参加工作以来,我常常会因为工作的问题而加班熬夜。母亲也一直都在叮嘱我“好好吃饭,别熬夜”。
以前我觉得这句话就是母亲“随口一说”的关心,一方面自己也并没有真正放在心上,另一方面也觉得自己还年轻熬点夜不算什么。
现在这个年代,谁又不熬夜呢?不管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娱乐,似乎“熬夜”已经成了这个时代年轻人共同的特点。
后来有次我跟领导一起陪客户吃饭,喝了太多酒导致胃出血,被送到医院住了一个星期院。我爱人把我住院的事情告诉了我母亲,按照我爱人的话来说就是:“我管不了你,我让妈来管管你。”
我父母连忙从乡下赶车到医院,来的时候还带了一些“草药”,说是专门用来解酒的。
我安慰母亲说没事,以后尽量少喝酒就是了。
出院后我也借此机会跟公司请了几天假,因为爱人要上班,所以父母就在我们家里小住了几天。一方面是许久没看孙子了,另一方面也是想照顾我。
而这几天在母亲和我爱人的“联合胁迫”下,我也难得地过了几天早睡早起的日子。
我每天按时吃饭,早睡早起。突然发现自己不仅身体恢复得很快,而且因为不熬夜精神也好了很多。
这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母亲一直跟我说的“好好吃饭,别熬夜”的好处。
这让我想起了此前看到的一句话:“当身体传递出积极的讯号时,自我认同感就会增强。如果说有什么非做不可的事情,那一定是敬畏自己的身体。”
从此以后,只要不是什么万分紧急的事情,我通常都很少熬夜。也把母亲常嘱咐我的话,说给我的家人、朋友听:好好吃饭,别熬夜。

“别跟人争,做好自己”

以前我总觉得母亲之所以会喜欢说这句话,是因为“懦弱”。
因为我们家一直比较穷,父母又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所以在他们的观念里永远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但在我年轻气盛之时,总觉得要多“争”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所以我总喜欢跟人“争”,感情上我认为需要“竞争”,所以我才娶到了我的爱人;事业上我认为也需要“竞争”,所以我才从一个小职员升职为了总监。
在我真正理解母亲这句话之前,我一直都觉得自己之所以能够小有成就,就是因为自己喜欢“争”。
而也是因为“争”,让我得罪了不少人。下到下属同事,上到老板,我都喜欢跟他们“争”个对错输赢。
后来有次公司遇到了困难,老板准备改革部门以及裁员。我所管理的中心要跟另一个中心合并,于是我和另一个中心的总监就会有一个“竞争”。
简单来说就是要么他留,要么我留,两个人只能有一个留下。
因为我们各有优势长处和业绩,所以老板采用了全员“投票”的方式来决定去留。
结果是我以绝对的低票数被淘汰出局。
而后我陷入了长达半年的低迷期,这期间我没有找工作也没有外出散心,只是待在家里“自暴自弃”。
后来我才明白,争,赢的是理,输的却是情。跟朋友争,赢了道理,输了友谊;跟家人争,赢了地位,输了亲情;跟爱人争,赢了争执,输了感情……
我之所以输,就是输在自己太喜欢跟人“争”。
此时我才真正懂了母亲那句朴实无华的嘱咐:“别跟人争,做好自己。”
这句话就等同于《道德经》中所说:“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结语感悟

类似“好好吃饭,别熬”、“别跟人争,做好自己”这样简单而富有生活智慧的话,我母亲还说过很多。
这些我们从小听到大的“嘱咐”,如果没有一些经历,那么可能不会有比较深刻的体会。
但当我们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有过一些人生沉淀之后,再回想起父母或者其他长辈给我们所说的这些话时,就会感慨良多。
有时候我们会去翻阅一些讲人生哲理的书籍,希望能够从中学到生活的智慧。但其实,只要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留心观察,你会发现那些我们苦苦寻求的生活智慧就在身边。
可能是父母的嘱咐,可能是家人的关心,也有可能是路人一句随口而出的话。
生活处处充满着智慧,需要我们用心感悟才能得到。
就像我母亲一样,她不会讲“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样的“文化语言”,但她会跟我说“别跟人争,做好自己”。
她也不会讲“合理膳食,充足睡眠”之类的“养生文化”,但她会劝我“好好吃饭,别熬夜”。
越是纯朴简单的话,其实越能表达出母亲对我们的爱。
这,就是我母亲特有的“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