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绪——伦炳宣诗论文选(十六)

谈诗绪

伦炳宣
诗绪即诗的思绪,是对诗词由起始到结尾所进行的思考,亦即艺术构思。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诗绪谋篇的基本思路,进而形成诗词的结构模式。通常情况下,诗绪有三种方式:
一是层进式诗绪。赋诗作文,古人讲究“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无论是有形的(实物景象)或者是无形的(思想内函);“有序”就是要有条理,要有分明的层次结构,就好像一朵花,从含苞到怒放,总是一瓣瓣展开来,最后显露出动人的新意。如僧皎然的《寻陆鸿渐不遇》: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首句是“寻”的开始,说出了陆鸿渐(陆羽)的新居;第二句是“寻”的路上,顺着野外的小路渐渐走近农村;颔联到达寻的地点,写出新居周围的景象;颈联的“叩”、“问”,道出了“不遇”的情景;最后两句“西家”的回答,揭示出不遇的事实。
二是跳脱式诗绪。就是只把重要的内容按照内在联系联缀起来,而略去一些过程和叙述的部分,让读者按照作品所显示的主要线索去欣赏领会。其明显的特点是,形象的展开迅速,语意间呈辞断意属,给读者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如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六)》: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这首诗的跳跃性很大,不妨解开来读:年老计微辛勤作诗,还常常熬夜到天亮,一二句起承意思相连;第三句便大幅度跳开,思绪一下子就跳到了硝烟弥漫的辽东半岛,借此引申第四句,抒发了感伤时事、哀悼穷途的文士之悲。再如拙诗《春燕》:
千里思归恋旧朋,相逢檐下话题增。
南来可有开心事?多见新楼少见灯。
第一二句写燕子归来相互交谈,若按层进式诗绪,就应该写衔泥筑窝等燕子的有关活动,而跳脱式却让故事情节陡然一转,给人以新的意境,一下子和当前人们所关心的房价联系了起来。看似脱节,其实是思路开阔后的必然。
三是意识流诗绪。不按照客观时空顺序或事件发展过程构思谋篇,而根据意识活动的逻辑和流程次序,使作品形式与内容相交融,这就是意识流诗绪。意识的流动虽然是随意的,但诗人在书写这些流动的意识时,做了有意识的精心的准备,清晰地显示出了感情的脉络。如黄庭坚的《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整首词显得迷离惝恍,朦胧难辨,但细细推敲诗人意识的流向,其主旨还是贯穿了全篇:惜春。在写作手法上,头两句一问一答,问不过是诗人的一个意念,不是真问;答是诗人想象的景象,不是真答。三四句写一片痴情,也只是主观幻想,自己也觉得渺茫。因而忽然想到了与春密切相关的黄鹂,意识从人流向了黄鹂,又从黄鹂流向了蔷薇花,凭借这些景物抒发了诗人的内心情感。笔者有一首近作《无题》就是按意识的流动来陈述自己的思想感情的:
岭险峰高路陡长,常怀忌惮步彷徨。
大鹏折翅心犹痛,老马回头草已黄。
今日茅庐能避雨,隔年木凳不留香。
山中庙宇禅声远,一马平川有佛光。
(此文系《诗词百家》2013年第四期卷首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