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书字体转换器在线转换
汉代以后的专家学者便把战国文字中秦系书风的文字称为箱书,把六国系书风的文字统称为古文。箱书又称大篆,《说文解字· 叙》云:“宣王太史糟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异。” 卫恒《四体书势》也说 “ 昔周宣王时太史摘始作大篆十五篇,……世谓之搐书者也。” 《史搐篇》为西周末年周宣王时的史官所作,是一部启蒙识字读物,共十五篇,至今全部佚失。古文中篆与箱的意义相近,许慎《说文解字》言:“ 篆,引书也” 。因此,作为字体名称的篆书与搐书其实是一回事。
篆书起源于西周末年,东周时在秦国流行,至秦始皇时达到鼎盛,汉代开始衰退。为了加以区别,我们称东周(即战国)时的篆书为大篆,称始皇时的篆书为小篆,称汉代篆书为汉篆。每个时期的风格又可分别以《石鼓文》、《泰山刻石》、《祀三公山碑》为代表。古老的篆书文字从远古时期出现后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直到现在,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相应的变化,但最终完成了所有形态的变迁而相对固定下来。
考察篆书现有的种种形态,其包含和体现的艺术审美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远而古雅
中国传统书法创作,非常注重追求作品景仰;另一方面,毕竟是历尽了无数历史风雨的冲刷,必然早已脱去当年具体所在的历史背景(尤其是与今人之间的利害关系),人们可以完全将其当做纯粹古老之物进行审美,只感受其天然的高远气息,沉浸在无限的想象中,在这种情况下,眼前的古物遗迹俨然成为大大超越现实以外的而高于现实的某种精神象征,高远和古雅之感,亦即“高古”之格由此而生。在对篆书艺术进行学习时,我们应该基于篆书这种美学特征,深刻体味和准确把握其在后世人内心的历史情结,进入到超越现实的感受和状态,以此在鉴赏或创作中最大限度地增强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内涵。
二、金石气息
一直以来,金石气息(或称“金石气”)被纳入中国书法(包括篆刻)形质美的范畴。相对于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审美中的“文人气”、“书卷气”而言,金石气要追求的是石气息的篆书形态。从总的形态上来说篆书是以静态美为基调的。当然,动和静是相对而言的,但与行草书、特别是与狂草相比,篆书具有的静态美更为明显,也是所有书体中可以将金石气息表现得最为突出而充分的。
三、装饰意味
装饰意味在中国书法诸体中皆有表现,但反映的程度不同,其中最能反映这种装饰意味的则当属篆书。我们在深入赏析篆书时可以发现:从线条形态角度看,篆书中有较多的圆转和圆曲笔画,而且当这些笔画重复出现时,容易在构字过程中形成装饰效果;从篆书线条组合形态角度看,一方面,篆书的字形结构中保留有大量的象形性,这种象形构成方式特点相比于之后的其他书体体现得更为集中。另一方面,篆书结构中存在着大量完全对称性的字形,而对称图形本身就富有强烈的装饰性。对于篆书线条和结构形式的装饰性特征,古文字学在对篆书名称的研究中有比较清晰的表述。清代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对篆书的名称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引书者,引笔而著于竹帛也。”这些都是从篆书的书写方式的角度对“篆”的本义进行的解释,符合拉长笔画在竹简上写字的实际形态是有道理的,已隐含有表现某种装饰形式所需要的笔法方式。而《周礼·考工记·凫氏》所释“钟带谓之篆”认为钟(古代礼器)的四周(或圆圈)边上的装饰图案称为“篆”,这种解释在《词源》里亦得到沿用。由此可以看出,古人以“篆”字指称“篆书”这种字体,该是偏指其线条圆转流畅、结体端庄、具有装饰性的美感作用。
第一字体网还可以在线转换以下相关篆体字:
小篆字体在线生成
大篆字体在线转换
印章篆体字体在线生成查询
制作印章篆刻字体在线转换查询
篆书字典
金文大篆体
繁体篆书转换器
仿古印章
九叠篆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