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臣刚提意见,咸丰差点就杀了他,几乎让清朝提前灭亡

咸丰帝算是一个倒霉透顶的皇帝,他不仅有一个被后世痛骂唾弃的老婆慈禧太后,而且生的儿子也极不争气,同治算是清朝最为荒诞无能的皇帝。如果说这些都是身后事,他本人并没有看到,那么在他刚刚继位不到一年就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则折磨了他整整十一年时间。

其实,咸丰继位的时候还是颇有作为的,他工作极为勤奋,又相继罢免了朝中的软弱派穆彰阿和耆英,对恭亲王奕訢既打又拉,不断巩固了皇权。但是,王朝气数在此时已经衰落,金田起义的打响,让咸丰成为了热锅上的蚂蚁,他生怕自己会成为亡国之君。

有的皇帝到了这个地步,会果断下达罪己诏,请求天下百姓的原谅。然而咸丰刚刚登基,这么做未免也太过矫情,于是他召见群臣,希望能够指点自己的得失。

一般皇帝这么说,无非是两个态度,要么是惺惺作态,要么是虚心纳谏。但是,当时的朝臣,将前任首席军机大臣曹振镛奉为榜样。历仕三朝而不倒的曹振镛无非当官无非就是十个字:但多磕头请安,少说话耳!

正当咸丰为臣子的不配合而忧心忡忡时,工部左侍郎曾国藩却大胆进言,他说现在这种形势,最重要的还是要挖掘人才。(今日急务,首在用人)

咸丰听腻了这种老调重弹,不过也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耐着性子问曾国藩到底何人可用?曾国藩则保举了李棠阶、吴廷栋、王庆云、严正基、江忠源五人。

这五个人的推荐,足见曾国藩超人的眼光。他们的官声都很好,在后来都做出了相当不错的功业。特别是江忠源,在当时只是一名举人,凭借办团练的军功而担任丽水县知县而已,他后来却成为湘军前期最为知名的将领。

咸丰帝哪有心思一一考核官员,点头表示这些人员可以列入考察范围。正当他询问曾国藩其它意见的时候,曾国藩却从衣袖中掏出了著名的《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咸丰看到这份奏疏,才真正领教到文人的骨气和杀气,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份奏疏,只向咸丰提了三条意见,但是每一条都如同匕首一样,深深插入了咸丰的心脏,让他痛苦不堪而又狼狈交加。

第一条是说咸丰看起来认真,那不过是在小处上谨慎,却缺乏眼界,对于国家大计并不懂。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不是一天两天了,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奏折和情报,但就是没有理会,任其壮大。

第二条是说咸丰缺乏广开言路的诚意。以前也不是没让大臣提意见,一年多以来,也有不少建议献给皇帝,难道就没有一两条合适的?大部分建议咸丰都是批阅“不用议”了事,这又谈得上什么虚心纳谏,这不过是作秀罢了。

第三条是说咸丰“福威自专”,他表面上罢黜了很多大臣,直接来控制权力是为了避免中间大臣的私心。但是这样一来哪有正直大臣可用,而这些大臣又怎么有机会指出皇帝的不对之处?

这三条意见都是针对咸丰继位之后最为得意的几点,再加上曾国藩的文采确实好,每一个字都像是在拷问咸丰帝。这让皇帝大怒,有说法是看到一半就将奏疏扔在了地上。不仅如此,咸丰帝在盛怒之下,指着曾国藩发火,甚至差点要砍了曾国藩的头颅。

冷静了好久,咸丰才亲自弯腰捡起奏疏,指着曾国藩斥责道:“拘执太甚,迂腐欠通”。过了好几天,咸丰的心情得到平静,又将曾国藩的奏疏前前后后看过一遍后,才同意确实有道理。

曾国藩因此得到咸丰的重视,但咸丰一方面认为他是沽名钓誉之辈,另一方面认为他是穆彰阿的门生,所以一直也不重用他。直到太平军越演越烈的时候,他才让曾国藩担任团练大臣。没想到,这是他一生做出的最正确的决定,也就是这个决定,才为清廷续命了五十多年。如果当时杀了曾国藩,说不定清朝会提前灭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