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视科技图谋“AI第一股”背后
鼓吹多年的人工智能风口,开始密集上岸。
8月25日晚间,国内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旷视科技在港交所提交招股说明书,拟冲刺成为AI第一股。
一直以来人工智能被业内推崇为下一代互联网必然趋势,不仅是李开复等人的站台吆喝,BAT的持续布局,还诞生了一批拥有高估值的独角兽创业公司。
行业一片火热,但具体到消费应用落地场景,却多少显得有些苍白。被众人捧上高位的人工智能风口,是就此走向神坛,还是潮退裸泳,旷视科技的冲刺上市,也得以一窥所谓AI独角兽的真实面目。
资料显示旷视科技成立于2011年,创始人为清华出身,微软亚洲研究院背景的印奇。
2011年底,旷视科技从3人团队起步进行人脸识别产品的研发,仅用了10个月时间就推出Face++产品,并靠此一举成名,随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发展与融资进程,成为人工智能风口中的主要玩家。
2012年旷视获得联想之星和联想创投数百万元的天使轮投资;2013年获得创新工场数百万美元的A轮投资;2014年获得蚂蚁金服的战略投资;2015年获得启明创投和创新工场4700万美元的B轮投资。
2017年10月,旷视科技宣布完成4.6亿美元的C轮融资。2018年7月23日,D轮融资6亿美元;2019年5月,完成D轮第二阶段7.5亿美元股权融资。
不过在资本持续追捧输血背后,随着国内AI行业的火爆,市场已经逐渐从开始时旷视“一家独大”的市场格局中回归理性,更多其他AI领域强手纷纷参与到AI赛道的争夺中来。
旷视科技作为抢得先机的最早成名玩家,未能稳固自身领先优势。市场普遍认为,视觉AI市场已形成旷视、商汤、云从、依图这个“AI四小龙”格局,且相比之下旷视的估值,甚至不是最高的。且在今年上半年,旷视科技亦曝出了裁员15%的消息。官方的口径为“系正常年度组织调整”。
资本方的套现压力,以及市场的竞争压力,旷视科技争抢“AI上市第一股”。
毕竟风口已经刮了多年,一级市场已现观望情绪,旷视科技等谁能先抢到“AI上市第一股”的光环,不仅缓解了资金压力,亦能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在品宣客户资源开拓中占据优势,能够掌握更多的行业话语权。
要知道,“AI上市第一股”本身就是一个能够给资本市场讲的故事。此前市场上针对谁才是视觉AI领域一哥有过争论,商汤科技作为比旷视科技晚起步,但实现了后来者超车,不仅在同时期融资规模上优于旷视,且目前估值已达60亿美金,超过旷视。
此背景下,旷视科技渴望成为“AI上市第一股”,也就很好理解。
事实上旷视科技上市早有传闻。现在,它迈出了这一步。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旷视科技2016年至2018年收入分别为6700万元、3.132亿元、14.26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358.8%。今年截至2019年6月30日的半年内,收为9.49亿元。
不过亏损亦在加剧。2016年、2017年及2018年,旷视分别亏损3.428亿元、7.59亿元及33.51亿元。且在了今年上半年,旷视科技亏损额度达到惊人的52亿元。
从数据上看,伴随着旷视科技的高幅度营收增长,亏损也在持续拉大,以至于有业内人士称之为流血上市。不过对于今年上半年的52亿巨幅亏损,旷视解释称,主要是由于旷视优先股的公允价值变动及持续的研发投资,经过调整后,其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为3270万元。
目前旷视科技估值在40亿美金,显然是处于高估值的范畴。而这也是人工智能企业的一大普遍情况。
有观点认为,旷视科技虽然已经有转亏为盈的趋势,但目前而言,不仅仅是旷视,所有的AI商业模式都未能实现有效证明的规模性收入,融资的难度越来越高,这也成为难被资本青睐的最关键的因素。
旷视科技副总裁谢亿楠亦在去年7月曾表示,AI的许多商业模式目前尚未能通过达到规模性收入以被证明,融资过快会遇到二级市场是否买单的问题。
旷视科技的收入结构亦证明了这一点。
目前旷视科技的主要客户,在于TO B、TO G。
具体来看,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与截至2019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其五大客户合计分別占总收入的41.7%、24.9%、22.0%及34.1%。这些客户是中国智慧城市管理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中国智慧物流解决方案的系统集成商、中国电信服务供应商。
TO C旷视科技不是没走过,只是最终选择放弃。只是TO B、TO G这条路虽然正确,但对于旷视科技这种技术基因主导团队,是很大一挑战。
且行业壁垒也非常明显。
旷视科技的商业落地场景主要包括三个领域:安防、金融、移动。以收入权重占比极高的安防领域来说,目前,国内安防市场仍然以海康威视、浙江大华等为代表的老牌安防领域硬件提供商为主,旷视作为没有核心硬件能力的AI智能化“运营服务商”,切入空间有限。
在金融领域,支付宝的实名验证就是旷视科技FaceID的应用场景之一。不过这核心依赖蚂蚁金服,更多归功于后者的投资以及阿里的扶持。在这领域,旷视科技还需要证明其拥有自我造血能力。
一个事实是,经过多轮融资后,旷视招股书显示,蚂蚁金服成为旷视第一大机构股东,持股比例15.08%;其次是淘宝中国控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4.33%。可以看出,蚂蚁金服和阿里巴巴是旷视最核心重要的股东。
时至今日,人工智能正从风口走向现实,关键,在于落地场景,在于规模化变现。
不过旷视科技并没有给出完美的答卷。
早在201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人工智能创业公司只有两个命运:一个是被大公司收购,一个是倒闭。
印奇也于今年年初对外表示,有一波人工智能公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会死掉。一些公司可能是以被收购的方式,一些公司可能成为不太有竞争力的点。所有的以人工智能、新技术为标签的公司,统统会回归到本身的价值,今年会有一波大的洗牌,这波洗牌已经在进行中。
冲刺上市的旷视科技背靠阿里等资方率先上岸,但这并不是单纯人工智能的胜利。
因为,印奇特别强调:“没有一家公司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它一定要找到一个场景和一个问题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