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化|山东淄博临淄区:图解成语典故——因俗简礼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是齐文化的发祥地,曾作为齐国都城长达800余年。悠久的历史不仅造就了大批名人,形成了众多名篇巨著,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存,也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2009年,临淄成语典故被山东省政府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临淄成语典故作为浓缩的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在发生和传承的过程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临淄人。据考证,与齐国齐地有关的成语典故有近千条,源于齐都临淄的就有一百多条,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四类:一是直接反映历史事实和社会风貌的,如“泱泱大风”“比肩继踵”“挥汗成雨”等;二是反映齐人品德风范的,如“秉笔直书”“嗟来之食”“一鸣惊人”等;三是反映齐人思想理念的,如“平易近人”“以民为本”“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四是反映齐人聪明才智的,如“老马识途”“围魏救赵”等。这些成语典故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齐文化的独特魅力,使用频率高,应用范围广,是言志、寄情、醒世、励人、箴规的经典之作,直到今天,仍以强大的生命力和历史穿透力影响着社会。

因俗简礼

【解释】因:沿袭。俗:风俗,周朝初期东夷人的生活方式。指尊重和沿袭东夷人的文化传统,不强制推行周礼。

【出处】《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姜太公一直认为:“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因此,建立齐国以后,他同样将这个理论贯彻到齐国,主张齐国不是一姓人的齐国,而是齐国人的齐国。基于这样的思想,他十分尊重当时齐地人的风俗习惯。

当时的齐地多数为东夷人,而东夷人最为重要的习俗就是尊贤尚功,即:尊重有才能的人,选择有本事、能干出成绩的人做官。姜太公没有简单地套用周朝的原有制度,而是沿袭了齐地原有的传统以及与这种传统相适应的文化。他吸收大批当地东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统治阶层,避免了民族矛盾,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积极性。

姜太公在用人上提出了“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对通过考核选出的人才,不分亲疏、用其所长,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他们的作用。这一用人路线,彻底打破了西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尊尊亲亲”的正统思想束缚。

姜太公还根据齐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政策:针对土地相对贫瘠、交通位置相对优越的特点,大力发展工商业;针对临近大海的特点,大力发展渔业和盐业。这些措施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为以后齐国称霸诸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