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实用 中医治疗痤疮十法

古往今来,中医学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现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名师的经验,归纳有十种主要疗法。

1、辨证施治法:

辨别皮肤形态和主要兼症,进而确定病位,分型证治。

(1)肺热型:

红色、丘疹、丘疱疹和少许脓疱,彼此混杂而生。

治宜宣清肺热法,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药用:枇杷叶、焦山栀、连翘、赤芍、黄芩炒皮、银花、红花、凌霄花等。

(2)湿壅型:

皮胀油腻感颇重,丘疱疹、脓疱和少量结节等多种皮疹,散在性丛生在面颊、下颏等部位。

治宜化湿散结法,方用平胃散加减。

药用:苍术、姜半夏、茯苓、陈皮、浙贝母、白花蛇舌草、桔梗、夏枯草等。

(3)毒热型:

丘疱疹和脓疱等皮疹,遍布在红彤的颜面上,时有少量黄稠脓液外溢。

治宜清热解毒法,方用五味消毒饮加减。

药用:蒲公英、银花、地丁、白花蛇舌草、连翘、玄参、生石膏、桔梗、赤芍等。

(4)血瘀型:

在面部反复出现大小不一的结节,囊肿和疤痕。

治宜活血散结法,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药用:桃仁、红花、归尾、赤芍、桔梗、蒲公英、虎杖、玄参、天龙等。

(5)冲任失调型:

女型患者常在下颏和口周区域,反复发生丘疹、丘疱疹和脓疱,经期前3~5天,上述皮疹明显加重,多数伴有月经不调史。

治宜调理冲任法,方用二仙汤加减。

药用:仙茅、黄柏、仙灵脾、干地黄、乌药、益母草、银花、白花蛇草、当归等。

2、中药提炼剂:

近些年来,用中药提炼剂治疗痤疮的报告,日益增多。如丹参酮(每片0.25克),每日3次,每次四片,连续服药两周,始见好转,6~8周见好,然后维持每日3~4片,无副作用,对寻常性痤疮、囊肿性痤疮的显效率分别为80%和83%,白花蛇舌草注射液2毫升(内含相当于生药4克),肌肉注射,每日1次,10~20天为1疗程,治疗9例均获良效。

3、单验方:

多数是在临床应用多年,比较得心应手,药简效宏的验方。

肖延令氏肺风粉刺汤(桑白皮25克,当归、生地、丹皮、赤芍各12克,黄芩、桃仁、红花、茜草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经治60例,显效28例,痊愈27例。

徐风声氏痊愈汤(荆芥、防风、黄芩、白芷、桔梗、浮萍、炒丹皮、皂刺各10克,首乌、苦参、土茯苓各20克,牛膝15克),若见脓疱或囊肿加银花20克,连翘10克;瘢痕加丹参10克,按方治疗50例,显效4例,痊愈44例。

魏以伦氏消痤汤(生地、白花蛇舌草各15克,丹皮、赤芍、大青、草河车各15克,虎杖、枇杷叶、黄芩、桔梗、桑白皮、防风、白芷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配合外搽蛇胆霜(见后),治疗374例,好转率71.1%,痊愈率20%。

4、针刺疗法:

取穴原则以循经取穴和局部取穴相结合。

主穴:合谷、迎香、印堂;配穴:曲池、后溪、劳宫。

方法:常规消毒,每次取2~4个穴位,施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2天针刺1次,10~15次为1疗程。

5、耳针疗法:

主穴:肺、肾;配穴:脓疱加刺心;皮肤油腻感重加刺脾;大便秘结加刺大肠;痛经加刺肝、内分泌。方法:局部严密消毒后,用5公分的毫针,快速刺入,以不穿过耳软骨为度。2日针刺1次,10~15次为1疗程。

6、挑刺疗法:

首先在背脊区先用75%酒精棉球消毒皮肤,后用三棱针顺背脊两侧旁开1.5寸,由肩至腰,每侧挑刺10~12个点,再用手指轻压,挤压鲜血少许,最后以消毒干棉球拭净。3~5天挑刺1次,8~10次为1疗程。有效病例在第1疗程完成后,间隔半月,再进行第2疗程。

7、放血疗法:

凡见背部和臀部发生严重痤疮、如脓疱、结节和囊肿等聚合丛生时,可在委中穴处放血。

方法:先用橡皮带束紧委中穴上方,常规消毒后,取消毒的三棱针点刺委中穴,放出鲜血2~3滴即可,放松橡皮带,消毒干棉球压迫之。7天放血1次,4次为1疗程。有效病例,在第1疗程完成后,间隔1个月后,再进行第2疗程。

8、埋药疗法:

常用中药王不留行,放在小块胶布中,埋贴在耳部的肺穴、内分泌、心穴、睾丸等穴,每日自己用手轻巧按压3~5次,每次持续1~2分钟。5~7天换1次,10次为1疗程。

9、外治法:

痤疮的外治法很多,一般而论,按病情需要选用恰当的外治法,是至关重要的。

初期,少许炎性丘疹、粉刺和脱屑轻微时,选用胆蛇霜(蝮蛇的胆汁0.5毫升,加入500克普通冷霜中,搅匀)外涂,每日1~2次。

中期,以红斑、炎性丘疱疹、脓疱等为主,选用颠倒散(大黄、硫磺各等份,研极细粉末,和匀),临用时,取药粉少许,凉开水调成糊状,涂在患处,每日1~2次。还可用笔者验方月石散(飞甘石、梅片各4.5克,黄丹、苏块各3克,西月散6克,研极细粉末),临睡时,取药粉少许,放在手心,用清水调成糊状,外涂患处,次日清晨,用水洗净。

后期,以大小不等的结节、囊肿和疤痕为主,选用赵炳南黑布膏(处方与制法,详见《赵炳南临床经验集》,从略)贴敷,2日换1次。

10、湿敷洁面法:

在痤疮的各个不同阶段,均可配合湿敷洁面法,不仅有利于皮疹的恢复,而且还会给美容嫩面带来好处。现就主要功效陈述如次:

(1)清热解毒类:

槐花、蒲公英、山豆根、蜀羊泉、菟丝子、草河车、大青等;

(2)消肿散结类:

芒硝、马齿苋、芫花、凌霄花、陈皮等;

(3)减轻皮脂类:

芦荟、地榆、虎杖、山楂、荷叶;

(4)减轻色素类:

僵蚕、杏仁、天冬、冬瓜仁、白蔹、食醋、白扁豆衣等,按需要取上药若干,加水用小火煮沸取药汁,临睡前用纱布6~8层,蘸药汁呈饱和度,渣敷在脸部(留出眼、鼻、口空孔),持续30分钟,长期坚持,消痤嫩面效果。

(0)

相关推荐

  • 刮刮皮肤,解决“痘痘”困扰

    小编导读 起"痘痘"虽然在青少年中多见,但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有些人过了而立之年依然被痤疮所困扰.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个可以自己操作的治疗痤疮好办法. 病因病机 痤疮多由素体阳 ...

  • 痤疮治疗指南

    疼 痛 因为爱,所以恒久: 因为好,所以传递. 指 南 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发病率为70%~87%,对青少年的心理和社交影响超过了哮喘和癫痫。 一. 痤疮的病理生理学 痤疮是毛囊皮 ...

  • 中医治疗痤疮十法

    桂林吴氏老中医导言:中医学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作者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归纳出十种主要疗法. 中医治疗痤疮十法 作者/徐宜厚 古往今来,中医学治疗痤疮的方法很多,现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笔 ...

  • 【验方】中医治疗胃病十法

    ​胃病的发生,与肝脾颇为密切.肝得疏泄,则脾(升)运.胃(降)和:肝失疏泄,则脾壅胃塞,此谓木(肝)土(脾胃)不和.脾胃互为表里,脾不运化,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必影响胃主纳谷和腐熟水谷的功能:脾气不升, ...

  • 李传方中医治疗胃病十法

    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气以通降下行为顺:寒.湿.热.痰.食积.气滞.血瘀.情志.虚损等因素均可影响胃的生理功能而罹病. 胃病的发生,与肝脾颇为密切.肝得疏泄,则脾(升)运.胃(降)和:肝失疏泄,则脾壅 ...

  • 治疗脾胃病,老中医常用这十法

    I导读:叶老积四十年经验,总结了治疗脾胃病的十法.每一治法后所选方剂,均属典型举例,临证时尚可依法灵活变化,不可拘泥.关于药物加减,是叶老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叶老认为,方是死的,病是活的,不能执死 ...

  • 治疗脾胃病,老中医常用这十法!

    道医课堂 中国道医研究院创办,道医课堂秉承太上仙道贵生,济世度人之教义,以传承道医精髓.弘扬道医文化及道家养生文化为己任,古之道医者,援医入道,以医传教,借医弘道,又援道入医,以道治心,以术治身,行道 ...

  • 中医治疗鼻炎十二法汇总

    <内经>上讲:肺主气,司呼吸,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液为涕.中医认为鼻炎,症状在鼻,根源在肺.肺上通鼻窍,外合皮毛,鼻.咽.肺是一个整体.治疗鼻炎,要辨证论治,不仅要解决鼻子的症 ...

  • 耿鉴庭先生中医治疗鼻炎十二法汇总

    现在,不仅仅是小孩子鼻炎患者比较多,长期在空调房间办公的成年人,鼻炎患者也同样很多.<内经>上讲:肺主气,司呼吸,在体合皮,其华在毛,在窍为鼻,在液为涕.中医认为鼻炎,症状在鼻,根源在肺. ...

  • 『皮肤性病』阴囊湿疹中医外治十法

    阴囊湿疹,中医称"绣球风". "肾囊风",多由湿热.风邪外袭及不洁等所致.初起时阴囊瘙痒,久则皮肤渐变肥厚,甚至皮上起疙瘩,抓破后流脂水.结痂,常生皲裂,影响工 ...

  • 中医饮食保健十法

    饮食是人体赖以生存.保持健康的必要条件,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远在商代我国人民已有了洗涤食具的卫生习惯.周代医学分四科,其中就有"食医"之专科.<金匮·禽兽鱼虫禁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