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湖南 | 老房子 · 新乐路55号东正教堂
尘封数十年,上海一座东正教堂的9幅珍贵壁画重见天日。令专家们惊讶的是,其中一幅穹顶壁画与19世纪建成的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主穹顶壁画相似度极高。
东正教堂
这座东正教堂位于徐汇区新乐路55号,由俄国著名的建筑师和画家雅·卢·利霍诺斯设计,1933年开始建造,1936年2月建成,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主穹顶高31.165米,外表涂孔雀蓝颜色,顶尖和顶上十字架涂贴金色。
堂体造型古朴圆浑,屋顶止五个鼓形穹顶,施以美丽的孔雀蓝色,与奶白色的墙面,在蓝天白云下浑然一体,显得格外壮丽,时常吸引不少美术学校的学生和绘画爱好者来此写生。
“消失”的壁画
根据记载及历史照片,新乐路东正教堂的穹顶、鼓座、帆拱、中庭的四个拱券内侧、圣坛墙面、圣坛两侧门券上方等部位均有精美的壁画、圣像画的图案、文字等。一些市民回忆称“在十年特殊时期”,圣母大堂附近贴出过“要求铲除圣母大堂内耶稣和圣母画像”的大字报,估计教堂内壁画的失踪就起于此时。
△教堂穹顶上的壁画
现存的上海新乐路东正教堂主穹顶壁画距地25米、直径约8米。画面没有采用东正教会更常见的以三位天使的形象来表示圣三(通常被称为“圣祖阿弗拉穆的客人”)的手法,而是采用了学院派的“诺夫哥罗德风格圣三像”的罕见表现形式:将圣父描绘成一个老者、圣子坐于圣父怀中、作为圣灵形象的神鸽则憩息于圣子之上,四周环绕着宗教寓意的其他形象。
圣母大堂是中国东正教会上海教区的主教坐堂。是一座具有俄罗斯正教教堂风格的建筑,这种风格源于拜占庭的教堂建筑艺术。教堂内四壁布满俄罗斯教堂内常用的油彩画条装饰和各种圣像画、圣经故事画,真可以作为一座俄罗斯宗教绘画艺术的博物馆。
1902年
1902年,由俄国传道团出钱买下了美租界北河南路43号房屋及地皮,1903年开始动工兴建,翌年建成了一座砖木结构、有五个葱头式穹顶边带钟楼的上海第一座俄罗斯教堂——主显堂,又称“闸北俄国礼拜堂”。两位沙俄军官出家的东正教修士——大司祭那法那伊勒,修士辅戛乌利伊勒主持了闸北教堂的宗教活动。
△旧时,位于法租界亨利路上的圣母大堂
1933年
1933年2月,西蒙主教病病逝,北京总会魏克托主教成立了筹建委员会,募得部分建造经费后,1933年6月4日圣神降临节,举行了奠基仪式。建筑师和画家利霍诺斯为大教堂设计图纸,赖尔工程师为教堂免费打桩。戈斯工程师则包下屋顶建设和电气设备的费用。1934年,伊望主教接任上海主教,主持完成了主教座堂的建筑,并且兼任堂长(1942年以后由罗果仁大司祭担任堂长)。
1936年
1936年2月,圣母大堂建成,这是一座俄罗斯拜占庭风格的大型教堂。教堂平面呈方形,内部大厅为希腊十字式,能容纳2500多人。教堂穹顶由孔雀蓝色的一大四小五个鼓形圆穹顶组成,主穹顶高达35米,与奶白色的墙面形成强烈对比。教堂南侧还有一幢三层楼的神职人员宿舍。
△1936年,修缮中的教堂
东正教在上海完全是一个侨民的宗教,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时,白俄基本在上海消失,而“赤俄”——苏联人又因中苏交恶而回国,虽然东正教也想发展中国教徒,但是并无效果,只好关门大吉了。
2006年
2006年,上海市住宅建设发展中心决定对该建筑进行保护修缮,2007年6月,修缮工程正式开始。2014年4月,这座东正教堂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八十年代后,这座曾经的东正教堂作为优秀历史建筑得到保护,但在经商热潮中也相继作为各种用途,如做过股票市场、饭店、咖啡馆。教堂的建筑也多次经过有关部门的修缮,只是穹顶的色彩不是原来的孔雀蓝色而偏深偏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