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基础知识之天干地支与天文历法

天体运行图

天干地支,简称“干支”,是夏历中用来编排年号和日期用的。天干: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地支: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n)、亥(hài);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古人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叫“干支纪法”,主要用于计时。十二生肖用于记年。

干支历又称甲子历,参照黄道地日关系创建,以立春为元旦,一个回归年一年,干支历主要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四部分组成。

干支历通过天干地支论太阳与地球的关系,二十四节气和十二月建是基本内容。

黄道:地球上人看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之间所走的可视路径,在太阳系地球的轨道平面即为黄道,因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不垂直,所以天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不重合,两个平面有23°26′21的夹角角度,二者相交于春分点和秋分点,从地球望去,太阳朝南变朝北就是春分。

地球自转动图

二十四节气对应图

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的轨道来划分的,太阳从春分点,也就是黄经零度出发,每前进15°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24个节气正好360°,为一个圆圈。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总结出来,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规律,古人们依此来进行农事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黄经)变化和地面气候演变次序,指出二十四节气约隔半月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每个月有两个节气。

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阶段,是时间的表示,即: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即: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和大寒12个节气。

节气合起来就是指一年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各历时15天,后世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即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二天。

闰年:是阳历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而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而设立的,地球绕太阳运行周期为365天5小时48分46秒合365.2422天,公历只有365天,比回归年短约0.24219天,所余下的时间约四年累计累计一天。故有平年和闰年之分,平年二月二十八天,闰年二月二十九天。

闰年的计算方法:

1.普通年份,能被4整除而不能被100整除的是闰年,例2016年是闰年,二月二十九天,2100年就不是闰年。

2.整百年份,能被400整除而不能被3200整除的是闰年,例,1600年是闰年。

3.公元前普通年份,年数除4,余数为1的为闰年,整百年份,年数除400,余1为闰年。

闰月:特指农历每2至3年增加一个月,协调回归年与农历年的矛盾,防止农历年月与回归年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采用无节令之月置闰。

置闰由来:阴历朔望月平均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为354天或355天,与阳历回归年约36.25天相差11天,三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因纯阴历不考虑太阳公转,使得四季的变化在阴历上没有固定时间,不能反映四季,为了协调阴历年与阳历年之间的天数,农历便通过置闰的方法进行调整,使两者年总天数相适应。

置闰方法:十九年七闰,即每隔两年到三年就必须增加一个与上一个月相同的农历月份,增加的这个月就叫闰月,闰六月就两个六月。

置闰规则:根据与阳历回归年相关的二十四节气,是两个冬至之间如果仅有12个月则不置闰,若有13个月即置闰,置闰的月从冬至开始,当出现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份,这个月就是闰月,其名称是在这个月的前面加一个闰字。

回归年、望朔月与二十四节气古图

回归年: 又称太阳年,是指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即太阳中心自西向东沿黄道从春分点到春分点所经历的时间,回归年为365天五小时48分46秒即365.2422日。

朔望月:又称太阴月 指月球绕地球公转相对于太阳的平均周期,为月相盈亏的平均周期,我国先民把月亮圆缺的一个周期称为一个朔望月,把月亮完全看不到的一天,称为朔日,定为阴历的每月初一,把月亮最圆的一天定为望日,为阴历的十五或十六,从朔到望是朔望月的前半月,从望到朔是朔望月的后半月,从朔到望再到朔是阴历的一个月,一个朔望月为29天12小时44分3秒,29.5306日

十九年七闰:阳历19年的天数为: 19年乘回归年天数 19×365.2422=6939.6018

阴历19年的天数为:19年乘朔望月天数乘每年12个月19×29.5306×12=6732.9768

置七闰为:朔望月天数乘七个闰月 29.5306×7=206.7142

用阳历19年天数减去阴历19年天数再减去置七闰的天数为置闰后的相差天数,
6939.6018-6732.9768-206.7142=-0.0892天即两个小时八分钟,故人通过精确的计算,能把19年的阳历和阴历时间差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是很了不起的。

总结:天干地支与天文历法作为基础知识,在易经中应用广泛,在占卜术尤为重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