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珐琅彩解析
清代珐琅彩施釉极细,釉色极白,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釉表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确可用“白璧无瑕”来赞誉。
珐琅彩瓷最突出的特点,是绘画时是什么颜色,烧出来仍是什么颜色。施彩虽较薄,但看起来却有凹凸不平的立体感,绘画层次鲜明,色彩瑰丽,精美异常。它采用中国画的章法布局,勾勒填色、没骨敷彩,并利用画面中的空白,配以书法隽秀的题诗;诗的引首、句后还加以朱砂印章,成为集瓷、画、诗、书、印于一身的高雅艺术品。珐琅彩瓷的用料,在康熙时期以进口珐琅料为主,雍正六年以后,随着宫中自炼珐琅料成功后,珐琅彩瓷以其洁白细腻的胎质、莹润如玉的釉面、明快艳丽的色调,以及精湛绝伦的绘画技巧,成为紫禁城内皇帝、后妃们赏玩的御用瓷,在清宫内独领风 近百年,乾隆皇帝由此赐御旨庶民弗得一窥。
至今还有很多收藏者甚至专家分不清珐琅彩和粉彩,往往把珐琅彩误认为是粉彩,把粉彩误认为是珐琅彩。
雍容华贵的珐琅彩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重要。雍正登基后,对社会停止了一番变革,大大进步了景德镇制瓷艺人的社会位置。而且雍正热爱精巧绝伦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器加以评价,亲身过问,并派得力的官员去管理瓷业消费。康熙、雍正年制造珐琅彩时,先在景德镇官窑当选出最 好的原料烧制成素胎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加彩后在宫中第 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正处中国封建社会晚期“康乾盛世”,三位皇帝博学多才,不仅是勤政贤明的君主,也是艺术造诣极高的艺术品鉴赏家,他们自身的审美情趣决定了宫廷艺术的发展方向,祖孙三代皇帝对珐琅彩瓷异乎寻常的喜爱和关注,是清代珐琅彩取得辉煌成就关键。
清代珐琅彩瓷器主要的是模拟铜胎珐琅的制作,其是在胎上面先施上一层底彩,形成色地,然后在这上面绘珐琅。这是一种仿瓷的做法,也就是在内部施釉,外部留胎。康熙珐琅彩的绘画内容主要是以花卉为主,其是以牡丹和莲花为主。包罗菊花、梅花、月季、宝相花、绣球花,可是绝没有鸟,是有花无鸟的,更不见山水和人物。珐琅彩瓷器是在康熙皇帝的亲 自授意下而创造的新品种,因仿制于铜胎画珐琅器,所以珐琅彩又称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瓷器的制作不同于其它瓷器,先由景德镇御窑厂制作优 质素胎,送至皇宫,再由宫廷画师绘画,后由清宫造办处的珐琅作坊进行二次烧制。珐琅彩的产生和发展主要在康、雍、乾三朝,是当时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过去俗称“古月轩”瓷器,但至于为什么叫“古月轩”,至今尚无定论。因为它这种尊贵的身份,每次在拍卖会出现,都是众人目光的焦点。
在康熙朝珐琅彩作品中并未发现。此时期的主题多为山石草木,依旧是浓浓的中国古典风。可是珐琅瓷技术,难道不是出于对欧洲进贡工艺品的喜爱吗?所依据的技术和所用颜料,不都是西方传来的吗?怎得不见西洋风格的图案呢?其实仔细观察这些画珐琅作品,便会发现隐藏在中式主题下的许多西方因素。这件带“康熙御制”款的画珐琅白地山水杯盘,明显是借用欧洲的器型,在杯盖与盘口鎏金,开光连接处也布满欧洲式样的植物纹,虽然描绘了中国山水,却又具有浓浓的欧陆风情。又比如宜兴胎画珐琅三季三果茶碗,具有光感,在花果排布上也有西方静物画影响。在纹样方面,分为写实和图案式两种,写实主要有折枝花卉花果、竹石等,图案类以缠枝图案化花卉为主,在颜色使用上呈现极大的对比,给人以较强烈的视觉冲击。图案类纹样,主体花纹周边会用西洋边式,开光的布局方式较之明代,更富几何排布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