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健康,该靠“谁”?

慢性病猛增,怪基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作为战胜国的美国经济日渐发达,然而,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发病率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越来越高。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数十年间,美国这种疾病的死亡率一直呈直线上升。

难道是人类的基因在二战之后产生了突变?这个答案显然不成立。

1948年开始的弗莱明翰研究发现,吸烟、肥胖及缺少体育锻炼这些当时美国人引以为傲的生活方式才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原来,富起来的美国人开始以美食为享受、以吸烟为时尚、以大腹便便为荣耀。汽车进入了家庭,人们的运动量大大减少。正是这些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了二战后慢性病的流行。

基因装上了子弹,是生活习惯及环境扣动了扳机

研究显示,人类的寿命主要由内外两大因素决定,内因是遗传,外因是环境和生活习惯。对于人的健康和寿命而言,生活方式和行为起主导作用,占60%,环境因素次之,占17%,遗传因素占比反而相对较小,仅占15%。剩下的比例则取决于一个人的运气。

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使人比一般人多活10岁。在还无法改变祖先留给我们基因的情况下,主动改善生活习惯、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或许才是正解。

身体健康该靠“谁”?

记住:规律地锻炼身体、平衡的饮食、合理的劳逸及平和的心态,能够避免疾病,甚至延缓衰老,调慢你生命时钟的摆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