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言:陈传席犀利点评当代名家

吴冠中

吴冠中作品

张:请您点评当代名家。首先请点评吴冠中先生,包括吴先生的作品及艺术观点、思想。

陈:开始我看到吴冠中绘画也不多,确实我对吴冠中是否认的,起码他对中国文化是不懂的,我现在仍然认为他不懂中国文化。(略)但是现在我对吴冠中有几点看法还是在变好,就是他对美术的那种敬业精神,他仅是想搞艺术。吴冠中如果是像很多画家那样卖画,能发大财,但他并不想发财,我以前认为是他炒作后卖出的那些画,实际那些画不是他卖的。他天天在研究创新,但他也有重复。我觉得作为一个艺术家应该向吴冠中学习,就是对艺术那种敬业精神。据说他住的房子也并不豪华,很普通的。吴冠中完全有条件搞几个大花园、大画室,但是他没有这样做,我觉得这很了不起。他研究艺术这点是很可取的,而且他的艺术成就也是在他的认识的'高度'上。

吴冠中作品

张:吴先生视艺术为生命,他对艺术是极为真诚的。他所谈论的诸多的引起争论的观点也是发自于真心的,他没有炒作自己。

陈:是别人炒作他,媒体利用了他,他谈问题是发自内心的。我和吴冠中的一段'交往',这个所谓交往,带引号的,有次文化部请他开会,也请我了,安排国内外(国外有名的美术馆馆长,还有杨振宁等)十个人发言,我排在第七。之前,组织会议的告诉我,吴冠中提出来要开会一定要有人骂他,一定要有人讲反对意见。他们讲吴冠中就需要像你这样的人谈谈反对意见,我说行。那一次会就我一个人讲反对意见,以为吴冠中很高兴嘛,但是吴冠中还是不高兴,后来一提起我就说我反对他,其实我也不是反对他,我就是有些观点和他不一样。比如说他的'笔墨等于零'的问题,文章的题目叫《笔墨等于零》,我们不谈人,从学术观点来讲,这个题目是《笔墨等于零》,这就是'笔墨等于零'。他后来说:'我是讲孤立的,不表现形象的笔墨等于零。我并没有说笔墨等于零。'这等于是在偷换概念,概念偷换就不是做学问的态度,你题目的影响最大的,所以这就错了。题目一定要很清楚的表达你的思想。文章号召力最大的就是题目。

吴冠中作品

张:您前面谈到吴冠中先生的'艺术成就也是在他的认识的'高度'上'。

陈:他的绘画很潇洒,很轻松,但不深刻。我对吴冠中评价是:西方的绘画语言是它的母语。他的绘画还是有一定的新鲜感,但是深度不够,而且他的绘画在西方是毫无影响的。还是'骂'过他的那次会议上,很多学者都提出来, 20世纪的画家,就是吴冠中而且只有吴冠中绘画对西方产生巨大影响。还有人讲以前是'西风东渐',现在是'东风西渐',从吴冠中开始。后来西方学者就否认这一点。第一个明确提出反对的就是郁风,郁风发言说:'小吴,吴冠中和我是好朋友,他比我小几岁,我对他没有任何成见,但是讲小吴的绘画在西方产生巨大影响,有什么根据?据我知道是毫无根据的。吴冠中的画在西方可以说是毫无影响。没有人注意他的画……'

吴冠中作品

张:吴先生曾在大英博物馆以及巴黎塞纽齐博物馆等国家举办画展。1990年获得法国文化部最高文艺勋位,1993年获巴黎市勋章。

陈:那个勋章是法国人授给'自己'的,俄国人授给中国画家勋章,都是从俄国留学回来的,表示你们国家这个大画家是我培养的。那个勋位在法国也毫无影响,法国人也不知道。在那个法国博物馆里面办展的不知有多少画家,不出名的人也可以在那办画展。后来一问西方学者,西方学者也说是这样:我们给吴冠中办画展,我们给很多人办过画展。前时,美国杰出教授,也是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著名学者李铸晋先生到北京,也说:'吴冠中画在中国名气很大,在欧美、西方没有任何影响,除了几个朋友外,没有人注意他……'他对中国很多画人动辄便说在国外产生什么影响,十分不屑和厌恶。那就是说西方学者,在西方生活十几年的学者也都否认这点,吴冠中画在西方毫无影响,小影响也没有,这点都是西方学者自己证实的问题。中国有一批人喜爱他的绘画,认为他学西方,学得很好,我给吴冠中绘画语言定义:他说中国式的英语。

吴冠中作品

吴冠中画画虽是不深入的,但比那种千篇一律的,重复'传统'的画,价值高得多。学'四王',学石涛,千篇一律,看过后悔,还浪费时间。我以前看画册,一页一页的看,我现在是一本一本的看,拿起来呼呼呼翻过去了,半分钟就看完了,如有好的作品一下子被吸引了,再回翻过来有针对性看。吴冠中作品翻过来,起码你愿意再回来看,没有这种陈旧的,千篇一律的感觉。吴冠中的东西我也不是完全否认,我否认他一部分,后来他就不画了,他应该很感谢我,我否认的是他在《国画家》上发表的用墨点点或洒点石绿、然后通篇乌黑、有点浓淡的那种画,我一看吴冠中这样的画当时就讲话了,这是我的缺点,这个缺点也没法克服(因为媒体急需要我表态),我认为这种画就不好。但是后来全面看吴冠中的原作,觉得有新鲜感,他主张形式美,这是可取之处。但是,如果都注重形式美的话,中国就出现一批一批的花样了。吴冠中画的缺点也在这里,他只搞形式,实际上是变花样,他缺少内在的东西,他没有功力。沈宗骞《芥舟学画编》中说:'凡事物之能垂久远者,必不徒尚华美之观,而要有切实之体。'黄宾虹的画就有'切实之体',吴冠中连看都看不懂,所以吴画只流于浅薄的形式。但惺惺惜惺惺,不懂传统的人也十分欣赏他……

黄永玉

黄永玉作品

张:请谈谈黄永玉先生。

陈:所有人认为我肯定是反对他,其实我对黄永玉还比较赞同,当然不是全面赞同。黄永玉有他自己的思想,他自己讲:我画画有我的一套。他确实有他一套,他写的小文章,有他自己的意思,他写的东西,他的绘画,有他的个性和思想见解。

张:黄老说他画画主要是为了'养文学',他自己说喜欢的还是文学。

陈:他调侃的有一定的真实性。他那个万荷堂不得要钱吗?看他的画,表明他有才气。他有一定的见地,我对黄老的画就是说赞同的居多,但也有否认。

黄永玉作品

张:否认哪一方面?

陈:否认他的是后来有些胡乱的涂抹,有些东西不是太深,有些也只不过就是插图性质。他要是认真思考,审慎思考的还是可以的。黄永玉文章就很突出,观点新颖,他这种观点新颖在绘画上,有些东西也很好。我觉得黄永玉这样的人在美术界不可少、不可缺。他是个可爱老头,有想法的老头,绘画也如此。他和范曾二人对骂,像小孩子一样,很真实、真率、可爱。阴险狡猾的人,不会公开骂人,他会不动声色地陷害人,他的智慧会用在发'暗箭'不出响声……

陈佩秋

陈佩秋作品

张:请谈谈陈佩秋先生。

陈:陈佩秋的画我不赞成,因为她对中国传统理解不够。她跟随谢稚柳多少年,起码悟性不够,她的绘画,看她的用笔,没有多少传统的东西,而且她的绘画越来越偏离艺术,红红绿绿,被她涂来涂去。我不知道上海人为什么老是捧陈佩秋。陈佩秋评说黄宾虹怎么会画画,顶多是个票友。从这句话来讲,说明她对传统不够理解。我对她的评价,应该说她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但不是一个深刻的画家,对传统不十分理解的画家。陈佩秋的画不应该成为中国画的一个方向。

龙瑞

龙瑞作品

张:请谈谈龙瑞先生。

陈:龙瑞应该是有一定天赋的。最近看了些他早期的绘画,我觉得他早期绘画路子很宽,还是很有才气的一个画家。他抛弃了很多,这个抛弃是完全对的。如果还是这也画、那也画,不能深入的话,艺术史上就不会看到他的画了。龙瑞后来学黄宾虹,路子选的也是对的,但他把黄宾虹给'规范化'了。黄宾虹写出自己的精神,写出自己的文化传统,把描摹的对象变成一种载体,用这种载体体现我的精神,体现我对精神文化的理解,这是黄宾虹的长处。龙瑞把这个长处丢掉了,这个石头应该怎么画,这个树应该怎么画,他在规范化,艺术就是反对规范的,这是龙瑞现在的一个误区。如果他改变这个误区,龙瑞也许还有前途。以前我认为龙瑞读书不多,不过我听他讲些观点,他理解力还可以。

吴悦石

吴悦石作品

张:您觉得吴悦石先生的画呢?

陈:吴悦石的画,我倒很喜爱。他路子正,笔性好,他的画看了就很舒畅,真的很舒畅。但是他如果要在绘画史占要一席之位,他还要再努力,功力和才气都有了,似乎还缺少一些思考。对中国画的理解,现在能达到吴悦石这种境界的人也是不多的。我不认识这个人,我看到他的画还是觉得很好。

田黎明

田黎明作品

张:田黎明呢?

陈:田黎明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革命家。他画的是中国的绘画,但是和以前人的绘画完全不一样,他开劈了一个新的领域,是艺术家必能独创。有很多人把现代画家分为'延续型'和'融合型'。'延续'和'融合'都不足称画家,凡画家必能开拓。有人说他是重复国外的东西,他当然是借鉴西方。可以抱着谨慎的态度借鉴西方啊,可以借鉴它的方式。他虽然从西方得到这种启示,但画出来的是中国的气氛,看起来是中国的绘画。而且和古今中外的绘画都不一样,面目很新,这是我赞同田黎明的原因。田黎明又很幸运,现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传播能力,能把那种画传播出去,能够长久地保存下去,但是如果科技要不发展的话,他那种淡淡的水墨和绘画不易保存。田黎明的画名,肯定能在美术史上留下来,但他的画,如果以后在历史上留下来了,要感谢科学家。

陈丹青

陈丹青作品

张:再请您谈一位油画家,陈丹青。谈'陈丹青现象'。

陈:陈丹青当然有才气了。当年画《西藏组画》,无人不晓。陈丹青绘画行,他的文章写得也很好。其实他的知名度,在广度上来讲,他的文章比他的绘画影响更大,绘画只限于绘画界,他的文章突破了绘画界,我觉得陈丹青做得都是对的。只有一点是他错了,就是他在美国时间太长了,这一点他错了。他是中国艺术人物,我可以保证西方绘画史不会记载陈丹青一笔。陈丹青早年《西藏组画》很有特色。在西方时间太长,一回来,很多人说:'他的油画技法落后了',我相信这一点。因为油画以及中国的写实绘画,画家的高峰期、最高是到40岁这段年龄,有的就是二十多、三十岁。西方的一些油画家成名也都是年轻的时候,40岁以后不退步就万幸了,能保持水平都是非常罕见的。陈丹青也超过40岁了,他的油画技法退步,是在常理之中,因为他年龄到了。让一点位置给年轻人是对的。但中国的绘画呢,中国画的特点是'越老越好',但是必须得有文化基础,没有文化基础老了也不行,也会浅薄。很多中国画家到40岁以后也退步啊!中国画是以学问见长,越老越好。而油画呢,它基本是以技法为主,跟技术有关系,当然学问也需要一点,但油画基本上和学问的关系不太大。陈丹青到这个年龄技法退步了,也是符合常理的。

陈丹青作品

我和陈丹青最大的一个分歧,就是他提出了这个'考博士不要外语'。我要是清华大学,我只和他谈一句:'你谈的是培养画家,我谈的是培养博士,我招的是博士生,不是招画家,博士生能不要外语吗?'一句话就堵住他了嘛!他说的几位相当有才气、有前途的学生,我觉得这几位就没有才气、没有见解,如果有才气、有见解,就不会去考博士。毕加索、凡高、齐白石、黄宾虹都不是博士,我为什么要考博士?博士要博,我要专,成为绘画专家。我是大画家,我就不去考那个博士嘛,我就画画嘛,那肯定更早成功嘛,要看到最高点,达到最高点嘛,就不去转一圈子。那样即使达到最高点,肯定就误了时间。你考博士,来取得博士学位,你不写博士论文吗?你这一圈转的很大,就影响你达到最高点,也许你就达不到最高点了,因为你气力不到了,或者你年龄不到了,就影响你。我们的问题,要么,无一博士,要么'六亿神州尽博士,尽博导,'没必要考。本文节选自《张公者对话陈传席:穷探及今古 高论且纵横》

————————————————

来源 中国美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