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赓:陆小曼前夫,被抛弃后,苦等复婚12年,47岁长眠异国

1922年的北京城,一场盛大的新式婚礼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新娘陆小曼,18岁,一代名媛,豪门千金;

新郎王赓,27岁,青年军官,前途无限。

大半个北京城的达官贵人都来参加他们的婚礼。报刊用“一代名花落王庚”做标题,对两人的婚礼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的详细报道。

吃瓜群众议论纷纷,陆家是京城名流,眼高于顶,能被陆家看上的王赓究竟有多优秀呢?

王赓出生于1895年的江苏无锡,幼年家道中落,尝尽冷暖辛酸的王赓为此发奋读书。

从清华留美学堂(清华大学前身)毕业后,学业优秀的王赓被保送到美国继续学习。

在美国期间,王赓先后就读于密西根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历史,政治的他后又就读于西点军校,接受陆军高等教育,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他的同学。

王赓以第12名的考试成绩毕业于西点军校,完美地为自己的求学生涯画上了句号。

他的人生,一片光明。

1918年的巴黎和会期间,王赓担任翻译,因此认识了梁启超,梁启超欣赏王赓的才华,收他为学生,梁启超还有一位很著名的学生叫作徐志摩。

王赓回国后,从基层做起,28岁晋升成陆军少将。

此时的他事业爱情双丰收,就在晋升陆军少将的前一年,他迎娶了许多男士心中的梦中情人-陆小曼。

两人相识不过一个月,就闪婚。

这龙卷风一般的爱情,来得也快,去得也快。

婚后,王赓仍然钟情于陆小曼,陆小曼却渐渐心生不满。

王赓虽然很优秀,奈何不解风情,总是以事业为重,经常没有时间陪伴陆小曼。

陆小曼正处在充满幻想的少女时期,渴望甜蜜的爱情,渴望浪漫的互动。

王赓是一个钢铁直男,纵然工资全上交,钞票随便花,购物随便刷,但陆小曼是寂寞的。

她的寂寞,王赓不懂。

1924年,王赓被调往哈尔滨就职,他带着妻子一同前往。

陆小曼到了哈尔滨后,极度失望。她不喜欢哈尔滨的天气,不喜欢哈尔滨的食物,不喜欢哈尔滨的单调。

她在丈夫早出晚归的每一天等待中,对北京的怀念越来越深。

仅仅在哈尔滨待了不到1个月,陆小曼就闹着回了北京。

异地婚恋让这段关系的维持越发困难起来。

陆小曼生病,远在哈尔滨的王赓只有请好友胡适和张歆海帮忙照顾。

“谢谢你们两位帮忙照顾小曼,使我放心得多……请你两位告诉小曼,好好安心调养,我也是个心急人(她自己叫过我毛脚鸡),慢不了的。”

对好友十分放心的王赓还请徐志摩陪陆小曼逛街,逛的次数多了,就出大问题了。

徐志摩和陆小曼都是生性浪漫很自我的人,两人确定对方才是自己寻寻觅觅要找的人后,什么责任,道德都被抛在脑后。

当陆小曼第一次提出离婚,知道实情后的王赓恼羞成怒,把枪抵在了陆小曼的额头上。

他要陆小曼做出一个抉择,他以为这样能吓住陆小曼,陆小曼却目光冰冷地直视着他

:“我爱他,我不后悔,你杀了我吧。”

陆小曼的话远远比王赓手中的枪更伤人,王赓被陆小曼伤得体无完肤,仍然舍不得骂她一句。

王赓把两人的过往回想了一遍又一遍,只能更加伤悲。

他虽然不会甜言蜜语,但对陆小曼的爱不比徐志摩少,又怎舍得轻易放手。

然而,看着妻子整日郁郁寡欢,因为思念徐志摩憔悴不堪,王庚心如刀绞。

陆小曼是他的小女孩,伤心了懊恼了可以不顾形象,放声大哭。王赓一样痛苦煎熬,只能硬撑着,他是男子汉,不能流泪。

这场拉锯战中,另一位主角徐志摩也没有闲着。他先是因为愧对好友王赓,去了外国散心,但仍然放不下陆小曼,最终决定成全自己。

徐志摩为了成功夺爱,请好友刘海粟帮他劝王赓放弃。

在上海的素菜馆“功德村”饭店里,刘海粟,徐志摩,王赓,陆小曼,四个人围着饭桌,开场气氛一度很尴尬。

王赓是被孤立的人,此次吃饭的目的,便是劝他离婚。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王赓最终笑了,是苦笑。

他举起酒杯,对陆小曼,徐志摩,刘海粟说:“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的幸福干杯!”

回家后,王赓同意签离婚协议书,握笔签字那一刻,他的手不住颤抖,抬起头是陆小曼的笑容,他的心更冷了。

1925年9月,王赓和陆小曼离婚。这一年,王赓30岁,陆小曼22岁。

王赓后来对徐志摩说:

“我们都是知识分子,虽然我和小曼离了婚,但内心并没有什么成见,你以后必须对她始终如一,如果让我知道你对不起她,那么我会采取激烈的手段。”

徐志摩点头答应,他才转身离开。

1926年,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礼上,王赓并未出席,但托人送了隆重的贺礼和一张贺贴,上面写着七个字:

“苦尽甘来方知味。”

这七个字曾经是王赓写给小曼玩的,如今旧话重提,却饱含心酸。

那段他认为是幸福的婚姻,被陆小曼弃之如敝履,王赓祝福陆小曼,也是在自嘲。

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后日子依旧不算苦尽甘来,虽然最初是甜蜜的,最终逃不过现实生活的琐碎,进而变得面目全非。

陆小曼花钱如流水,徐志摩为此成了拼命三郎,全国各地到处飞,在不同学校兼职当老师,还兼职卖房子,写文章,徐志摩被沉重的经济负担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就是真爱的代价。

寂寞的陆小曼宁愿放弃徐志摩的陪伴,也不愿放弃对奢侈品,对奢侈生活的追求,该说她是更爱钱,还是更爱徐志摩?

也或许她还是太过天真,因为不曾遭遇过生活的毒打,所以始终未长大。

父母爱她,前夫宠她,徐志摩惯她,所有人都把她当成了宝贝。

纵然她毫不拖泥带水地离开了王赓,她的前夫依旧等着她。

王赓安慰自己,等着等着,也许哪一天,她就会回头。

以王赓优秀的条件,他依然是众多女人心中的理想结婚对象。

但落花有情,流水无意。年纪轻轻的王赓只信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一个人的日子很寂寞,王赓宁愿寄情于工作,也不愿将就。

如果不是陆小曼,其他的女人都是将就。

1931年,年仅36岁的王赓被任命为税警总团团长,中将军衔,他的事业仍然在稳步前进,他的感情停留在原地。

当知道徐志摩坐飞机出事后,王赓以为自己又有了希望。

他知道陆小曼一个人是活不下去的,她是被圈养的金丝雀,需要别人精心的供养,王赓自认陆小曼不会找到比他更专一的供养者,却低估了前妻的魅力,一个叫做翁瑞午的男人当了陆小曼的第三个癞皮狗。

王赓在徐志摩去世后,找到陆小曼,提出复婚的请求。

陆小曼拒绝了他。

这又是一盆冷水,泼在了王赓的心上。

王赓失去的不仅是爱情,他的事业也遭遇不顺。

1932年,因为“间谍事件”,王赓被冤枉坐了两年牢。

人生的打击接二连三,王庚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

曾经意气风发的青年死了,出狱后的王庚历经沧桑。

他从此断了念想,脚踏实地做起了孤家寡人。

一个人的日子很自由,一个人的日子也很无奈。

王庚患上严重的心脏病,肾病后,一个人的日子很难支撑下去,长期生病的人无论是精神还是肉体都是脆弱的。

1937年,他与一名陈姓女子再婚,生有一男一女。(另外一种说法,他终身未娶)。

王庚的第二段婚姻,更像是为了搭伙过日子。

1942年,王赓被任命为赴美军事代表团团员,在开罗访问时,心脏病发,抢救无效,去世时,年仅47岁。

他长眠在了异国。

他的两个孩子,儿子留在大陆,后来下落不明。女儿去了台湾,毕业于护理系。

长久以来,陆小曼和徐志摩是舆论讨论的焦点,王庚经常被遗忘。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他始终没有姓名。

细细思量,王赓不是这个故事的主角,却比主角更让人惋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