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翠鸟(学名:Alcedoatthis):又名鱼虎、鱼狗、钓鱼翁、金鸟仔、大翠鸟、蓝翡翠、秦椒嘴 、打鱼郎、钓鱼郎、刁鱼郎、小翠等。是最典型常见的一种翠鸟,体型约15cm,上体蓝绿色,中央具一条蓝带,颈侧具白色点斑,橘黄色条带横贯眼部及耳羽,下体橙棕色,颏白。脚红色。雌雄鸟嘴的颜色不一样,雄鸟全黑色,雌鸟上嘴黑色下嘴橘黄色。幼鸟色暗淡,具深色胸带。鸟纲,佛法僧目,翠鸟科,翠鸟属,普通翠鸟 。小型鸟类,翼展24-26厘米,体重40-45克。外形和斑头大翠鸟相似。栖息于有灌丛或疏林、水清澈而缓流的小河、溪涧、湖泊、溪流、运河、鱼塘及红树林、灌溉渠等水域。行动敏捷且富有耐心,以鱼为食。对生态环境要求比较高,是一种环境指示物种。
2021年9月26日,拍于盘锦市盘山县陈家镇,现予分享,敬请指正!
在中国为常见留鸟,单独或成对活动。繁殖期5-8月。通常营巢于水域岸边或附近陡直的土岩或沙岩壁上,掘洞为巢。洞圆形,呈隧道状,洞口直径为5-8厘米,洞深50-70厘米。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19-21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亲鸟抚育23-30天即可离巢飞翔。
性孤独,平时常独栖在近水边的树枝上或岩石上,耐心观察,伺机猎食,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翠鸟扎入水中后,还能保持极佳的视力,因为它的眼睛进入水中后,能迅速调整水中因为光线造成的视觉反差,所以捕鱼本领很强。有时亦鼓动两翼悬浮于空中,低头注视着水面,见有食物即刻直扎入水中,用尖嘴将鱼捕获。通常将猎物带回栖息地,在树枝上或石头上摔打,待鱼死后,再整条吞食。有时也沿水面低空直线飞行,飞行速度甚快,常边飞边叫。
多为一夫一妻制。翠鸟求偶时,雄鸟努力捉鱼喂给雌鸟(鱼头指向雌鸟方向,以方便雌鸟吞咽),雌鸟评估其养家能力后,以接受小鱼表示接受其求爱。在沙堤或泥崖挖掘隧道式洞穴,在洞穴产卵,喂养幼鸟。
分布于北非、欧亚大陆、日本、印度、马来半岛、新几内亚和所罗门群岛。
普通翠鸟雄鸟前额、头顶、枕和后颈黑绿色,密被翠蓝色细窄横斑。眼先和贯眼纹黑褐色。前额侧部、颊、眼后和耳覆羽栗棕红色,耳后有一白色斑。颧纹翠蓝绿黑色,背至尾上覆羽辉翠蓝色。尾短小,表面暗蓝绿色,下面黑褐色。肩蓝绿色,飞羽除第一枚初级飞羽全为黑褐色外,其余飞羽黑褐色,外翈边缘呈暗蓝色。翅上覆羽亦为暗蓝色,并具翠蓝色斑纹,两翅折合时表面为蓝绿色。颏、喉白色,胸灰棕色,腹至尾下覆羽红棕色或棕栗色,腹中央有时较浅淡。
雌鸟上体羽色较雄鸟稍淡,多蓝色,少绿色。头顶不为绿褐色而呈灰蓝色。胸、腹棕红色,但较雄鸟为淡,且胸无灰色。幼鸟羽色较苍淡,上体较少蓝色光泽,下体羽色较淡,沾较多褐色,腹中央污白色。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17年 ver3.1——无危(LC)。
列入《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国有3种:斑头大翠鸟、蓝耳翠鸟和普通翠鸟。普通翠鸟常见,分布也广。
(1)普通翠鸟和蓝耳翠鸟:一是普通翠鸟具橘黄色冠眼纹,蓝耳翠鸟没有,而是在眼后具蓝色耳斑;二是普通翠鸟背部具翠绿色,蓝耳翠鸟背部亮蓝色;三是普通翠鸟常见,蓝耳翠鸟在我国非常罕见,仅分布于云南的勐腊。
(2)普通翠鸟和斑头大翠鸟:两者极为相似,区别:一是体型大小,普通翠鸟体小,约15cm,斑头大翠鸟中等体型,约23cm;二是斑头大翠鸟没有橘黄色冠眼纹;三是普通翠鸟上体蓝绿色,斑头大翠鸟上体主要为黑褐色,渲染蓝绿色;四是分布区域不同,普通翠鸟全国较常见,斑头大翠鸟我国仅见于西藏东南部、云南南部和海南岛的局部地区等地,该物种模式产地在印度。此外,斑头大翠鸟雄鸟嘴全黑,雌鸟下嘴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