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地考(商代史地考四)

宋镇豪教授主编的《商代史・商代地理与方国》“待考地名”条举《花东》卜辞。今考“入”地,如下。

(《花东》142)

甲、入与内

1、入与内均出现在甲骨文一期。

2、陆宗达先生《〈说文解字〉同源字新证》“入同内”条云:

 《入部》入,内也。象从上倶下也。《入部》内,入也。从冂,自外而入也。章太炎先生曰,“入本在缉部转入隊,而内声之軜读入缉部。古无弹舌日纽,入本奴叶切,故转为内。”案季刚先师曰“入象从上俱下,此唯日光则然故日入同字,而皆出于二。《广雅》云日,二。”案白下云从入合二。入即日光,白为日光之色。

3、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字源》释“入”云“可以视为指事字,实际是'内’的分化字。”

乙、内(入)与汭

1、内通汭。《尚書·禹貢》“涇屬渭汭”,《釋文》云“汭本又作内"。《漢書·溝洫志》云“盟津雒内”注云“内读曰汭”。《孫子・行軍》云“勿迎之於水内,令半濟而撃之。”歐陽修注云“内,乃汭也。”

2、汭字晚出,最早见于春秋中期,䣄子氽鼎。对此字亦有隶定作“

”者,从字形看隶定作“

”更合适,可见“汭”字出现之前均当以“入”表之。

(春秋中期,䣄子氽鼎,“汭”)

丙、汭在何处

《周禮·夏官·職方氏》“雝州,其川涇汭”。註云“汭在豳地”。《说文解字注》云“周禮職方之汭、卽漢志右扶風汧縣之芮。水名也。”

丁、 旁证

卜辞的“入”在豳地,即西方,是否合理呢?

又见,《花东》376“己酉夕:伐羌一。才(在)入。庚戌宜一牢,發。一”

(《花东》376)

宋镇豪教授主编的《商代史・商代地理与方国》“羌方”条云:

陈梦家先生谓“羌方应理解为游牧民族,羌是他们的种姓”。李学勤先生则认为“羌”与“羌方”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羌”是商人对西方异族的泛称,与东方异族人称“夷”相对“羌方”则专指羌地的一个方国。凡ト辞中杀羌若干或俘羌若干,均指广义的“羌”;罗琨先生以为ト辞中“获”为专门掳掠人口的军事行动,与征伐羌方的战争不同。

可见,“入”在豳地合理。“入”地即“汭”地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