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一株3500岁的青檀树

□ 王玉芬(顺庆)
  走到哪里,我都喜欢看树。
  喜欢她沉默不语, 喜欢她无论沐浴阳光,还是经历风雨,都不悲不喜,安详自如, 站立成一道风景、 一种生活的姿态。
  我行过很多地方的路, 看过无数株有名的,无名的树。十月初秋,当我在安徽宿州与江苏徐州交界之地皇藏峪第一次见到青檀,却是一种莫名的感动。
  青檀,是历史的。
  奇形怪状的青檀,遍布皇藏峪山谷,或在石径深处,或在岩缝之间,或峭壁之端,有的一树独立,有的两树合抱,有的则三五相生盘根错节, 每一株树都百年千年。
  而与我相遇的那株青檀,已有3500岁, 静静地守护在千年古寺瑞云寺旁。35米高的巨树擎起了一方绿云,让古寺一半散落在阳光里,一半散落在树荫下。
  头顶一片天,脚踏的却不是一方土。这株萌芽于商朝, 几乎贯穿我国整个古代史的巨树, 却窘迫地挤压挣扎在石缝之间,庞大粗壮的根系紧紧裹挟着巨石,形成“檀石共生”的奇观。
  据说,青檀大多伴石而生,其根系会分泌一种液体,使它崩山劈石,彰显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在树下凝望,与青檀对话。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透过青檀的千疮百孔滚滚而来。
  据随行的解说员介绍, 公元前205年春夏之交,项羽率兵伐齐,久攻不下,刘邦借此机会亲率56万大军攻打项羽于彭城(徐州)。项羽获报,率3万精兵星夜兼程突袭徐州,所向披靡,杀得刘邦人马尸横遍野。不得已,刘邦带着十余残兵败将逃到一片密林幽谷, 也就是今天的皇藏峪。
  漫山的青檀见证了楚汉争霸的血雨腥风。
  初秋的风,在林间流转,青檀沙沙,似在回答,也似感伤沉默。“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且歌且舞,且悲且泣,虞姬魂归故里灵璧县,楚汉相争划上句号。
  灵璧、宿州、徐州三地咫尺之距,每一地都是楚汉争霸的一个切面、 一个瞬间。项羽、刘邦、虞姬已随历史的烟尘而远去,但青檀却年年抽出新绿,依旧绿得浓烈。
  青檀,是辨证的。
  安徽有一道名菜“臭鳜鱼”,可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烂发肥,臭生香,臭得要命的鳜鱼, 入口却是极致的鲜美。青檀亦如是。每一株青檀都很丑。树干扭曲斑驳、丑陋狰狞,树身遍布怪异的疙瘩,像刀斧砍过的伤疤。而且蚂蚁总是与青檀如影相随。由于不断遭受蚁虫的啃食侵蚀, 青檀的树心一般都是空的,而且树愈老,空洞愈大,形成“十檀九空”的残缺。像风中的泪烛,像垂暮哀伤的老者……
  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彩于夏月。青檀以岁月的沧桑、以不卓的生命形态,美成了一道风景。 每一株青檀都生长着悠长的历史韵致,呈现独世的芳华,化为中国最美的宣纸。
  民间传说,东汉安帝建光元年(121年)东汉造纸家蔡伦离世,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 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但年复一年难以如愿。一天,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 由于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试验, 终于造出韧而能润、 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不腐不蛀、润墨极强的绝妙纸张,这便是最具中国气息珍贵纸品宣纸。
  青檀为底,深邃苍茫、轻盈灵动的国画之美,尽展一方宣纸。这就是青檀的辨证哲学。
  一棵树的生命很长, 长过一个人的生命、一个朝代的生命,绵绵延延,深沉孤独,亦怡然自乐。不问流云、不探风情;不怕霜雪、不畏雷惊;不念过往、不惧未来,伤痕累累而放“空”身心,青檀以生命注脚生活哲学、人生智慧。
  也许,我们都该活成一棵树,活成一棵青檀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