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婺州】 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忠孝文化馆诠释好家风

     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忠孝文化馆诠释好家风

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村,该村民风淳朴,古迹众多。

据《屏山庆堂吴氏宗谱》之《送宗亲全谱归永康武平序》载:“昭卿公者偕伯父洎公之永康任承奉郎事,见南乡武平屏山耸翠,碧湍潆清,有桂里风,至嘉定丁丑携家而托处焉。”说的是厚吴吴氏始祖昭卿公随当时任永康承奉郎的伯父吴洎到永康任所,途中看到屏山苍松秀挺,碧水潆清,和老家仙居桂里相像。于是在南宋嘉定丁丑(1217)年携家人徒居到这里。由此推算厚吴建村已有近八百年的历史了。后来昭卿公幼子吴仲诚徙居县西吴坑,长孙吴威徙居县东厚唐弄,昭卿公也是永康吴姓之祖。

  厚吴村位于东经120度4分,北纬28度47分。面积2.45平方公里,耕地2513亩。距永康市中心15公里,距前仓镇政府所在地2公里。地处永康市南陲,南与缙云县接壤,北与后郑村比邻,东接前仓村,西连荆州村,县道下前线穿村而过。南溪西来潆洄东北,屏山耸翠拱卫其南,西临沃野旷阔丰庾,是典型的傍山依水的江南丘陵谷地村落。现有1078户,3000多人口,是永康市最大的行政村。

厚吴村清代属武平乡四十都,民国初属武平区四十都二图,民国后期属历城乡。1952年属厚吴乡,析厚吴一村、厚吴二村、厚吴三村。1956年属新店乡,称四联社。1958年属新店管理区,称厚吴生产队。1961年属新店公社,称厚吴生产大队。1984年属新店乡,复名厚吴村。2001年属石柱镇。2006年起属前仓镇。

厚吴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宋嘉定十五年(1222)建村以来,至今已有770多年的历史,在此其间,人才辈出。吴氏后裔中,曾出过著名"吴氏三相"龙图阁学士吴芾,左丞相吴坚和大中丞吴时来。虽饱经沧桑,但全村至今保留着永康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计有明清时期建造的祠堂、厅、古宅等30多幢。

我们将车子停在后吴村文化礼堂的旁侧,一行人首先来到“吴氏宗祠”,它位于村口,始建于明嘉靖26年(公元1547年),至今已有450多年历史,占地1140多平方米。宗祠前有一口篮球场般大的水塘,几个农妇正在洗涤衣服。祠堂开有左、中、右三个大门,左右两个大门前,不知为什么各新造了两座牌楼,分别题写这“文谟”、“武烈”。祠堂中门前左右分别有抱鼓石,和旗杆石墩,大门上书有“吴氏宗祠”。

祠堂分前、中、后三进,进与进之间有天井相隔,结构合理,建造精美,柱头、檀坊、玲珑剔透,牌坊、桁条是金珠彩绘,富丽堂皇。进入祠堂,只见各厅上方分别挂着“天宫少宰”、“左丞相”、“大中丞”、“龙图学士”、“进士”等匾额。

厚吴村现在完整地保留着7幢明清时代的古祠堂和一大批明清古建筑,因此展示“家训、家风”的地点也与众不同,他们专门把古老的厚吴宗祠开辟成忠孝文化馆,厚吴宗祠成了文化礼堂的一部分。

古老的石牌坊,白墙、黑瓦、木雕刻,一走进厚吴宗祠,就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氛围。这里不仅展示有厚吴家规,而且还展出了二十四孝挂图,厚吴祖宗牌位、画像,还有浓缩厚吴好家风的四个大字“忠、孝、廉、节”。

厚吴家规:纲常至大、勿倒性逆施;循分谦谨、勿撒泼横肆;勤耕务本、勿好逸恶劳;艺精贾衡、勿荒业欺诈;教读崇儒、勿荡检卑污;善事父母、勿忤逆翁姑;顺从尊长、勿高抗分理;尽忠报国、勿因私忘公;诚信为本、勿言行不一;冠当笃志、勿无所用心;婚须门当、勿高攀低就;丧循古礼、勿信道听巫;葬礼随分、勿延缓耽搁;祭礼诚敬、勿亵渎先灵;立嗣承祧、勿混乱宗支;奖贤励节、勿良莠不辨;惩恶守法、勿作奸犯科;贞静贤能、勿诲淫乱伦;急公输粮、勿耽延职责;释争社讼、勿争强好胜。

厚吴家规就是教村民做人要遵循常理,要谦虚、要勤劳、要敬老爱幼、不能作奸犯科等等。

“忠、孝、廉、节”这四个字是厚吴村晚清时期的一个秀才用扫把写的,当时他已六十来岁,双眼瞎了,村民给找好起笔的位置,他就直接写在墙上。这四个字提醒村民们对国要尽忠,对长辈要孝顺,为官要廉洁,做人要节俭。

厚吴村每年还要举行两次祭祀活动,春祭上坟场、冬祭上祠堂,厚吴宗祠就是冬祭的场所。现在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厚吴冬祭已演变成了厚吴文化旅游节。

  厚吴人继承祖辈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秉承耕读传家的朴素思想,一代接一代在厚吴这块土地上辟土开荒,勤奋耕耘,寸积尺累,肯堂肯构,造福子孙后代。至今村里所遗存的数十幢明清建筑,虽然犹如垂暮老人,已失去昔日辉煌,但是这些古建筑记录着祖辈辛勤创业的故事,是先人留给后人的无价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据吴氏宗谱《被乱记》载,在清咸丰辛酉(1861)和同治壬戍(1862)间,太平军多次洗劫厚吴村,烧毁祠堂四座、民房六百多间,厚吴村遭受一次惨重的毁坏,不然,厚吴村遗存的古建筑群的规模会更宏大、历史更久远。

  厚吴人讲究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利用村庄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势,修筑两条渠道,引龙须坑之水,一条自南经东,一条自南过西合拢于村北,如护城河一样环绕村庄。并在村中和村四周挖池塘二十多口,以供洗涤和消防之用。村东的东坟、村北的后园宅、大坟、村西的尚书苑和外田坟的土坡上,遍植苦槠、香樟、枫树和松树。抗战期间日本鬼子路过前仓,就是这些茂密葱郁、秀挺参天的大树遮掩了村庄,使厚吴逃过一劫。可惜这一棵棵需数人合抱的几百年来为厚吴挡风遮雨的大树在1958年大办钢铁时,纷纷倒下,永远消失了。这错误的行为使厚吴村生态遭受了空前绝后的大破坏。这些生长过老树的地方,现在已高耸起一幢幢现代化的民居了。

  厚吴人崇儒重学。18世纪后期吴凤山创办了屏山书院,延师课童。吴华谟于宣统元年(1909)助良田三千(把)于馆头“兴宾会”,兴办武平中心小学(设馆头)。嗣后又合办厚吴武宾代用小学。再后由吴坤棠、吴华镯各捐资120块大洋,改合资为厚吴独资,民国五年(1916)正式命名为厚吴武宾中心小学。为了裔孙学子赴郡考试时有个好环境歇息、复习,于光绪七年(1881)约同外徙族亲厚唐吴氏共购得金华府太史第巷内房产一处,门额阳刻“永邑吴家试馆”。其屋至今尚在,现址“酒坊巷223号”。金华市政协委员浙江师范大学教授龚剑锋说,据他所知,村置试馆,别说浙江,就是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因为重视教育子孙中俊彦不乏,文人辈出。厚吴人文化生活丰富。早在1934年就成立了“厚吴农余剧团”。厚吴人参与方岩庙会,历史长,项目多,队伍大。1980年办起全国第一个农民文化宫,1982年办起村电影院,迄今已举办了十二届厚吴民俗文化节,“厚吴祭祖”已列为永康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百年来厚吴人过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除了少数人以木工、泥水工、裁缝、篾工、打铁等为职业以满足村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外,大部分村民从事农业生产。计划经济时代,厚吴曾经是永康县蚕、棉、杂交水稻制种基地。文化革命结束后,厚吴率先成立戏剧服装生产工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刺绣已成为厚吴拳头产业之一。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在专门从事农业生产的村民已为数不多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