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三世说

​中古医家“公羊三世说”料检

0、缘起

《曲礼》:

医不三世

不服其药

孔颖达

引旧说:

三世者

一曰《黄帝针灸》

二曰《神农本草》

三曰《素女脉诀》

若不习此

三世之书

不服其药

余初读之

觉其非常

异义可怪

察其源流

亦有义理

敦煌本《明堂五藏论》:

上医察色,

中医听声,

下医诊候

须明经脉,

善会方书,

又会阴阳,

名三代医

此讳太宗之名

故改三世

而为三代

前人已论

即此二说,可见所谓三世者

医品、

诊法、

治术、

时代

均有区别

可考察

之维度

甚多也

公羊三世说

与此极类似

六朝义疏家投射

春秋学之观念

于岐黄术中也

今乃一一料检

1、论感官

公羊约世代之远近

有分:

所见世、

所闻世、

所传闻世

此自感官而论

《金匮玉函经》:

上医相色

中医听声

下医诊脉

相色,依所见以诊

听声,依所闻而诊

诊脉,脉不可见、不可闻

依所传闻而诊

此为感官之维度

其分法较为普遍

《大智度论》:

舍卫城九亿家

三亿家眼见有佛

三亿家耳闻有佛

三亿家不闻不见

其于佛法,亦有分为:

所闻、所见、所传闻

其功德

亦因之

有高下

杜正胜区分

人体之层次:

有三重:

可视可触、

不可视而可触、

不可视不可触

四肢、五官、九窍,可视,可触

骨骼、关节、肌肉,不可视,而可触

脏腑,不可视,不可触

分法亦于

三世之医

有关

《邪气藏府病形》:

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

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

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

见而知之,

按而得之,

问而极之

色脉形肉,不得相失

见色而知之者,可视,可触

按脉而知之者,不可视而可触

问病而知之者,不可视不可触

总此二种

感官分别:

前以见、闻分

后以视、触分

所涉不过三种

老子: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亦其类也

2、论空间

公羊之说,

以为

于所传闻之世,内其国,而外诸夏,

于所,闻之世,内诸夏,而外夷狄,

于所,见之世,天下远近大小若一,

此为一种

空间扩大

蒙文通言

《周礼<职方>》

所记之地域广于

《尚书<禹贡>》

《尔雅<释地>》

所记之地域广于

《周礼<职方>》

《禹贡》记夏地

《职方》记周地

《释地》记秦汉之地

以夏,为所传闻世

以周,为所,闻世

以秦汉为所,见世

此为

更加实际之

空间扩大也

于三世医

亦有其义

《千金要方》:

善为医者

上医医国

中医医人

下医医病

病之所在

为身之一处

由一处及全身

由全身至一国

亦空间之扩大

此为宏观之扩大

《金匮要略》论病因曰:

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

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

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

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

陶弘景约之曰:

一为内疾

二为外发

三为它犯

内疾、外发、它犯

其空间层次,亦逐步扩张

自一身之内,渐推于外界

3、论方法

《汤液醪醴》:

上古作汤液

故为而弗服

中古之世,道德稍衰,

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当今之世

必齐毒药攻其中

鑱石针艾治其外

《移精变气》:

往古邪不能深

毒药不能治内

针石不能治外

移精祝由而已

当今之世

小病必甚

大病必死

故祝由

不能已

又曰:

上古

理色脉

通神明

远死近生

生道以长

中古治病,

至而治之,

汤液十日

本末为助,

标本已得,

邪气乃服

暮世之治病

病形已成,

欲微针其外,

汤液治其内,

粗工凶凶,以为可攻,

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综上而言,

上古治病以祝由,

作汤液而不服,

中古治病,

服以汤液,

当今治病

内以汤液

外以针石;

此方法之演变也

《难经集注》

虞氏注解

三世之书:

凡为医者,

穷《难经》

察脉浮沉,

藏府虚实;

通《素问》知经脉往来,针之补泻;

穷《本草》识药之寒温,气味所归;

全此三家

为上工也;

医不三世,

不服其药,

谓非工也

其言《素问》

知经脉往来,针之补泻

其实乃《移精变气论》之

上古理色脉而通神明”之意

《素问》首标

养生全形是也

故可以

《黄帝素问》当上古,

所用者移精祝由之术,

以《神农本草》当中古,

所用者汤液、本草之术也,

以《扁鹊难经》当今世,

而不离乎鑱石针艾之术也

公羊曰

所传闻世,

用心粗糙,

所见之世,

用心深详;

所传闻世,上古也,

所见之世,当今也,

上古移精祝由、

理色脉、

通神明

用心于病

未发之前,

治病之时,

用心粗糙;

至于暮世,用心于已病后,

虽深而详,无益于治疗也;

《韩非子<五蠹>》:

上古竞于道德,

中世逐于智谋,

当今争于气力

《汤液醪醴》:

中古之世

道德稍衰

此二者乃

同一历史观

之考察也;

移精祝由,

道德之施,

用心深详;

汤液本草,

智谋之运;

鑱石针艾,

气力之角,

用心粗糙

《老子》: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此所谓道,

或为《素问》之移精祝由、

理色脉而通神明之道也:

上古之上医,勤而行之

中古之中医,信汤液本草而此道若存若亡

当今之下医,用毒药针石而讥此道之妄

明道若昧,

此之谓也,

可备一解

4、论治乱

公羊曰:

所传闻世

见治起于

衰乱之中;

所闻世,见治升平

所见世,著治太平

其实

公羊之时序乃

依托之时序也

天下乃自治而之乱

公羊家假构一自乱之治之序

所以发挥经义而已,究其实

所传闻之,上古,为太平世

所闻之,中古,为升平世

所见之,暮世,为乱世也

《移精变气》:

上古,远死近生;

中古,至而治之;

暮世,病形已成;

《四气调神》:上工治未病

《千金要方》:

上医医未病之病,

中医医将病之病,

下医医已病之病

逆意以论

已病者,所据之乱世也

将病者,升平之世也

未病者,太平之世也

《根结》:

上工平气,

中工乱脉,

下工绝气危生,

亦升平、治、乱之类也

《神农本草》:

上药为君,养命以应天;

中药为臣,养性以应人;

下药为佐使,主治病以应地

未病之时,养命全生而已,太平也;

将病之时,养性调神而已,升平也;

已病之时,乃为治病攻毒之事,乱世也

《论语》:

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十世希不失矣;

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上药为君,礼乐征伐

自天子出,太平世也;

中药为臣,礼乐征伐

自诸侯出,升平世也;

下药为佐使,礼乐征伐

自大夫出、陪臣执国命也,

乱世也

上药养命

中药养性

下药治病

天命之谓性

率性之谓道

修道之谓教

由已病而至于未病者

由治病而养性而养命

《说卦》之穷理尽性

以至于,命之衍说也

5、论三统

公羊家有新周、故宋、

以春秋当新王之旨

所谓通三统是也;

故宋,对所传闻之世也,

新周,对所闻之世也,

以春秋当新王,

对所见之世也;

所谓三世之书,

有黄帝、神农、素女之名

亦三统之类也;

以春秋

当新王

春秋之王,素王也

此言素女,

名相类也;

然此

皆托名之书

追述之统也

6、余论

孔颖达所引者,

盖六朝旧疏也,

六朝义疏之学,

论者多矣,

每有迥异寻常之说,

多自作聪明之语也;

若沈约解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则曰“然则

五十九年已前,所衣宜布矣;

六十九年已前,所食宜蔬矣

禁肉之旨,载现于言;

黜缯之义,断可知矣”

若《曲礼》

孔疏引熊安生之

老子三等德说

“道常无名”、“常道”等

当大易之气也;

“上德不德”、“可道之道,非常道”

当三皇之时也;

“下德不失德”

当五帝之时也;

若孔颖达引皇侃云

原壤是上圣之人

或云是方外之士;

诸如此类,并此医不三世之说

异彩纷呈,以故

初读之有

非常异义

可怪之感

惜乎五经正义成

而旧疏汰洗殆尽

非从后人转述中

钩辑之不可得也

故对异文

当深思之

而不可以

一笑而过

(0)

相关推荐

  • 『古方新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的针灸学术思想浅析

    <备急千金要方>成书于公元652年,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所著.孙思邈(约公元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因自幼赢弱多病而发奋学医.据<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qu ...

  • 儒医赋

    作者:李增黉   朗诵:明月清风 中医国粹,千秋辉煌. 承自<周易>,源远流长. 二仪和璧,三才同光. 中医神奥,日月同煌. 运于五行,法乎阴阳: 儒医百家,妙手千方. 集天人之一道,趋太 ...

  • 中医院的标语95句

    中医院的标语95句

  • 上医医国

    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又曰上医听声,中医察色,下医诊脉.又曰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