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境文物(129)|北齐青釉仰覆莲花尊
青釉仰覆莲花尊 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文物信息:通高63.6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20.2厘米
文物年代:北齐
出土信息:1948年河北景县北魏封氏墓群出土
馆藏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齐,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通高63.6厘米,口径19.4厘米,足径20.2厘米。侈口,长颈,溜肩,长圆形腹,高圈足。口沿下有桥形耳一对,肩部有六系,并附盖。通体有纹饰十三层,除颈部贴塑宝相花及压印团兽纹外,其它均为莲瓣纹。盖纽下双重覆莲瓣,盖沿边上翘双重仰莲瓣,上腹三层覆莲瓣,下腹双层仰莲瓣纹。整体纹饰雕塑整齐细腻,上呼下应,富丽堂皇。莲花尊的纹饰与佛教密切相关,代表逝者的一种精神寄托。该尊器形硕大,庄严雄伟,做工精细,釉色青绿温润,是研究北朝瓷器及其装饰工艺不可多得的重要实物资料。
莲花尊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种以莲花装饰作为主题、并与造型融为一体的青釉瓷器。其器形为一仰一覆,形似碗钵的莲花构成了尊的主体。有的莲花尊自腹部至底座,从上而下达7层之多的仰覆莲花瓣构成,尊肩有系穿,尊颈略细长,并装饰有花鸟云龙,使器物造型更为优美,端庄俊秀。河北封氏墓出土的仰覆莲花尊的造型古朴、气魄宏大,采用深雕、浅刻、印模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繁缛华丽,是北方早期青瓷中的极品。
早在先秦时期,莲花作为器物上的装饰,经常和龙、 螭、仙鹤等形象一起雕刻在器物上,寓意吉祥、平安。佛教也认为莲花超脱世俗,圣洁高贵,被认为是佛教的圣花。莲花纹的变化较多,有缠枝莲、把莲、刻划、雕刻、捏塑等,并常与其他纹样组合在一起作为吉祥图样,还有祥瑞的象征。莲花挺拔的形象经常与曼妙女子、英俊青年相联系,用来表达爱情的主题,丰富了莲花的文化内涵。
河北景县封氏墓出土的青瓷“莲花尊”,端庄大气,为瓷器上装饰莲瓣纹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目前发现北朝青瓷中不可多得的大器,其上下仰覆两朵莲花相对而成的造型,周身高凸有丰腴的莲花瓣纹饰, 给人以奇特、雄伟、厚重之感,体现了北方青瓷的特色。
唐以前的尊一般都是盛酒器,但莲花尊造型硕大,纹饰精 美,绝不能简单视为盛酒器。莲花、团花、飞天与佛教艺术题材相吻合,莲花是佛门之花,而且这件莲花尊颈部的下段还有4个交脚而坐的佛像。这些表明,青瓷莲花尊与佛教之间关系密切,而酒在佛教中被视为禁物,也由此推断此莲花尊不是用来盛酒的。
目前考古发掘的青瓷莲花尊大都出土于墓中,且墓主人都有一定社会地位,有理由推断,莲花尊也是南北朝社会上层使用的带有宗教意义的随葬器。
腹部的浮雕莲瓣是莲花尊的重要造型特征,俯视时向外伸展的层层莲瓣宛如盛开的莲花。如果俯视莲花尊的造型,会惊奇地发现其形状如曼荼罗坛,且与印度佛塔的造型十分相似,方形的钮恰如塔顶上的方形平台。只不过曼荼罗的莲花尊是建立在巨型的莲花之上。曼荼罗是佛教中神秘宇宙的形式,一般是一个圆形围绕一个方形,小乘佛教讲究涅磐——即舍弃肉身才得以涅磐。
关于莲花尊的用途,至今观点不一,但大多学者认为它是南北朝时期至隋初高层贵族死后所随葬的一种高规格的冥器。追溯历史,结合考古资料不难发现,吴晋时期流行的作为死者灵魂的栖息物或寄托物的谷仓罐或魂瓶,北朝时期已少见,莲花尊很有可能是取代谷仓罐或魂瓶的随葬品,它不仅可安放灵魂,而且加入了佛教因素,能超度死者亡魂,使其免于轮回之苦,进入涅磐境地。
这种造型精美、纹饰丰富的莲花尊,除在河北景县出土外,在湖北武昌、江苏南京、山西太原、山东淄博等地均有发现。其也多是陪葬出土物,作为佛教与中国古代灵魂观念结合的产物。其功用与汉晋的五联罐、谷仓罐相似,为了安奉墓主人的灵魂,是佛教思想和古代传统灵魂观念相融合的产物。
目前见诸于报纸、期刊等资料的青瓷莲花尊共有18件,其中以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群出土4件莲花尊最为集中,而且器形硕大、纹饰繁缛精美,堪称南北朝瓷器的精华之作。这一批器物为当时华北人民政府收集所得,1955年北京历史博物馆进行复查,调查发现莲花尊出土于封子绘墓和祖氏墓之中,每墓出土两件。现分别藏于故宫博物院(2件)、河北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
故宫博物院藏一
故宫博物院藏二
河北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