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刘邦是“氓之大者”,流氓帝王,那么刘邦究竟有多流氓?
汉高祖十年,未央宫建成,这是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下令修建的第一座宫殿,作为大汉的脸面、形象工程,丞相萧何那自然是上了心,下足了血本,花大力气地建造装潢。
看着眼前这座气象宏伟的宫殿,刘邦嘴上虽然骂着萧何这小子不厚道,乱花钱不给老子省,但其内心却是非常受用的。
为此他还专门开了一个大型宫廷part,宴请诸侯群臣,来给未央宫的落成剪彩、庆贺。
在宴会之上,刘邦看着周边恢宏的琼楼玉宇,玉阶之下匍匐着的衮衮诸公,一时志得意满,不禁有些飘飘然了。他看了看旁边的老爹,突然举起酒杯,忍不住嘴贱地问了句。
“以前您老说我无赖,不如老二,怎么样?现在您老再比比,我和二哥哥俩谁更牛?”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
刘邦当时也就是开个玩笑,但他做梦也没有料到,就是这次玩笑,竟然成了自己都承认自己是流氓的证据。
那么刘邦到底是不是个流氓呢?让我们先看看,什么是“流氓”。
流氓是怎么炼成的?
说人家刘邦是流氓,那么咱们总得先捋一捋“流氓”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
按照《中文大辞典》当中所解释的“流氓”一词,流氓就是扰乱社会秩序安宁,专事不良行为者,亦曰流氓,与无赖同。
然而古人眼中的流氓却不是这个意思,《说文》当中:
氓,民也。
这样就好理解了,流氓同流民。在古人眼里,你脱离了田产耕作,不干正事,没有产业,这种人就是流氓,也就是刘太公嘴中所提及的不置产业的无赖。
那么既然古人眼中的流氓跟现代人标准不一样,为何大家还是觉得刘邦算得上是“氓之大者”呢?
这货到底干了什么,让大家一致觉得,他就是个流氓呢?
一个啃老的小哥
按照史书上记载,刘邦年轻之时,就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小混混。在农耕社会当中,世人眼里,耕读就是爷们儿们应当干的正事儿。
可人家刘邦是既不读书,也不耕地,留在家里一门心思地啃老。因此也难怪刘太公心里烦的不行,当初不停地抱怨,刘邦不如其二哥,是个混吃等死的无赖。
在古代,年富力强之人,在家中啃老是肯定会被人耻笑的,你看老刘家的那个儿子,干啥啥不行,吃喝第一名。
可想而知,当年刘邦走在路上,承受着满街戳脊梁骨的目光,那心理素质得有多强大。横眉冷对千夫的滋味,不好受,稍微要点儿脸面的人,还真干不出来这种事儿。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从刘邦后面的人生轨迹来看,他也不是一个自暴自弃之辈,毕竟当时还年轻,为啥非要这么颓废呢?
游侠情节
其实在刘邦的心里,这些都不算啥,什么读书,什么耕地,这些统统都弱爆了,咱可是个有理想有追求的好青年。
而且刘邦在后来《手敕太子文》中也曾解释过了,老子当年之所以没读书,是因为遇到秦始皇焚书坑儒,禁止求学的原因。
在当年,大丈夫,除了行儒家之道“不动声色,消天下之大变”。
还有一种选择,那就是做“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赴士之困厄”的游侠。
战国时期的游侠传说,让每一个青年男子听闻之后,无不热血沸腾。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人间的繁华。这种英雄主义的传奇,特别容易让青少年群体上瘾,就像现如今的武侠、玄幻游戏一般,令人欣欣然、沉醉而不可自拔。
刘邦当时还很年轻,在他的心里,大丈夫就应该快意江湖,哪能憋屈在一个地方老死床榻。
当时的刘邦虽然在家啃老,但他的内心,却在狂野地跳动着。
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
就这样,游侠谜刘邦后来走出了家门,跟着外黄的张耳大哥一起混社会。
那么刘邦为啥非要选择张耳当大哥呢?因为张耳这个人曾经做过魏国信陵君的门客,而信陵君则是战国时期仁义无敌的典范,也是刘邦眼中的超级偶像。
从铁粉刘邦即位之后给信陵君修墓来看,刘邦当年的这个游侠做的很认真,态度很端正。
是以信陵之贤,简在高祖之心。望诸之道,复获隆汉之封。
然而是梦总是会醒的,不久秦朝灭亡魏国,秦始皇对于游侠的态度是零容忍,作为魏国的知名大哥,张耳旋即遭到通缉。
这也导致了张耳手下的小弟们,树倒猢狲散,被迫跑路。而这些跑路了的小弟当中,就有汉高祖刘邦的身影。
吃霸王餐的公务员
游侠看来是当不成了,于是刘邦回到家乡,找了份公务员的差事,有编制,待遇稳定,除了挣得不多,别的其实都还可以。
作为古代的基层工作人员,在这个圈里,刘邦学会了最基本的吃拿卡要,而且特别喜欢吃霸王餐,打白条。
高祖每酤留饮,酒雠数倍。及见怪,岁竟,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以前跟知名大哥混过社会,如今又有官府背景,跟萧何、樊哙这些黑白两道上的人都相熟,让普通人怎么敢轻易得罪这个流氓大亨?因此,每到年终,被强吃霸王餐的店家也只能自认倒霉,抹去了欠账了事。
当然,这种流氓也还不算啥,关键在于刘邦在作风方面,也很是个问题。
男女作风问题
作为一个大流氓,刘邦在男女关系这块,确实也很古人,放得开。
先前没老婆时,跟寡妇曹氏打得火热,后来又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将吕太公吹得一阵头脑发热,将女儿吕雉嫁给了这个没有房、没有车、没有存款的三无青年。
然而,结了婚的刘邦却依然没有任何收敛,以至于好色之名,路人皆知。
后来刘邦到了秦朝宫殿之内,看到阖宫佳丽,脚步便再也迈不开了,若不是被樊哙一顿埋汰,根本不想离开。
而他这一不好色,这表现反而令项羽、范增都感到不可思议、有些不习惯了,明明一个贪色之辈,入关后反而正经起来,太反常了,事出反常必然要作妖。
亚父范增说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财好色,今闻其入关,珍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小。”
你不好色,就是想称王,有野心,不得不说,有时候流氓也不好当。
孝道方面,很现实
说刘邦流氓,恐怕很多人还会想到另一个经典案例,那就是项羽当年想要烹杀刘老太公,刘邦反而嬉皮笑脸地说道,我顶,羽哥,煮熟了记得分我一杯羹。
项羽这个人比较变态,他说要烹杀,恐怕并不只是威胁刘邦这么简单。因为之前就有烹杀王陵老母的案例,所以,按照常理来讲,估计当时煮刘老太公的水已经烧开了,就等下锅烹了。
而最终救了刘老太公一命的,恰恰就是刘邦的无耻,当时的情况,不管刘邦怎么哭、求,项羽其实都不会心软,但刘邦恰恰抓住了项羽的好面子、假仁义这个弱点,用自己的无耻,救下了老爹一命。
因此他这个流氓,确实当得很现实。不过在当年乱世之中,想要混得好,活下去,当君子是不行,礼义廉耻、温良谦恭只会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流氓就不同了,怎么好使就怎么来,这种不羁反而成了最强大的优势。
中国的历史上,王朝更替,无外乎“篡”和“夺”。篡,多是朝廷权贵们干的,特点是虚伪,假正经,又是禅让,又是推辞的,喜欢玩一堆虚的,看似文明,实则无耻。
而夺,则大多是没啥背景的人,大家没啥顾虑,怎么好怎么来,因此在夺天下时,不拘小节,灵活应变,这也成了儒家口中所说的没原则,大流氓了。
鲁迅就曾经这样评价过刘邦的流氓性质:
不可太轻视流氓,因为流氓要是得了时机,也是很厉害的,凡是一个时代,政治要是衰弱,流氓就乘机而起,闹的乱七八糟,一塌糊涂,甚至将政府推翻,取而代之的也不少。刘邦出身也是一个流氓,后来伐秦灭楚,就当了汉高祖。
作为当时被戏称最了解中国的三个半人之一的鲁迅先生,他的评价还是相当中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