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我国最土豪王朝,仅妇好墓出土青铜器就超过周墓800年总和
东西周800年,截止目前出土青铜器总数300件,殷商妇好一座小墓(20个平方)就出土青铜器465件、玉器755件,骨器464件,海贝等6800件,堪比一个小型博物馆规模,差距有多大?
妇好墓
妇好是王吗?当然不是,妇好只是23任商王武丁第3任妻子,尽管属于王权神权巫权一体的伟大女性,但毕竟不是王,陵墓也未在商王墓葬群中。正因如此,因祸得福成为殷墟中唯一没有被盗墓。妇好陪葬品如此,其他王墓被盗前殉葬品有多丰富?起码小辛、小乙、武丁、组庚几个王陪葬品不会少于妇好。
那么问题来了,七次迁都前,殷商只是部落联盟老大,处于城邦文明初期,怎迁完都突然富甲天下?实际上只有一个秘诀——坐地行商。
商朝七次迁都,并没走多远,只是在南北330,东西350公里内搬来搬去。华夏文明不仅只有中原文明,版图内,西北东南西南同样活跃着我们先辈族群,很多在文明程度上甚至领先中原,譬如古蜀国冶金与铸造工艺。
古蜀国金沙文化青铜器
殷商中期华夏是典型城邦社会,拥有上千个行政军事经济独立城邦,殷商是联盟老大。甲骨文中,殷商称自己“大邑商”“天邑商”,其他异姓部落为“方”。《竹书纪年》中,很多城邦到商是“来宾”,做客来的,双方不存在隶属与管制关系。八百附属邦为“来朝”。
“十二年,征西戎,冬,王返。十三年,西戎来宾。十九年,氐、羌来宾。二十一年,东九夷来宾。三十四,王师克鬼方”
稳定下来后,点对点交流、易市、发展促进了道路交通网络建设,贸易空前繁荣,商朝是我国第1个也是唯一一个以经济为翅膀腾飞的强盛王朝。中国商业文化符号都来自商朝,做生意叫商人,生意场叫商场商店,交易洽谈为商量商谈,互市称商贸,生意联盟是商帮……
道路网络的方便快捷,也促进了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经济流蓬勃发展,并以诚邑为中心辐射亚洲乃至世界各地,将商朝文明和财富推向顶峰。交流、淘汰、更新下,殷商成为拥有最先进工艺、最多财富世界金融中心。
科技方面,以司母戌鼎为例,133公分高,875公斤重巨鼎一次成型,需要多高技术?300名技术工人在1200度高温下按照铜87%、锡11%、铅2%金属配比在80个模具中同步完成,实在太惊人了,而九鼎传说比司母戌鼎还要磅礴。
盘庚迁都后,殷商开始世界上第1次文明经济大交流,规模之大,远超出我们想象,1000多座殷墟墓中的人种,根据人类学家杨希牧基因测试有蒙古人种、高加索人种、爱基斯摩人、海洋黑人甚至南美土著等,商朝的青铜工具、陶器被卖到了世界各地。
贸易当然不会单向流通,《王制》中,北方马匹南方染料,沿海鱼鲜内陆皮毛等都进入了中原,成为财富。如第1次工业革命物质移动,第2次能量移动,第3次信息移动,殷商利用经济移动,积累起天量财富。
商朝宫殿复原图
3000多年前大交流时,还没统一货币(殷商青铜币后面发行),商品交换方式有两种,一是以物易物,《淮南子.齐俗训》“以所有易所无,以所工以所拙”。二是用大家认可的实物货币交易,也分两种,一是贝壳,简称贝币。金属货币发行前,贝壳在上古世界绝大多数地方被认可,直到今天巴布亚新几内亚一些岛屿依然可以兑换法定货币。
贝币可交换任何商品,三星堆、殷墟、二里头、陶寺等遗址也有出土,10个一串为一朋。《诗经.菁菁者莪》中“赐我百朋,泛泛扬舟”,1000贝壳就俘获了拜金女泛舟。另一种是殷商青铜铲(布币),锋利的金属铲受到全世界追捧,也可以交换商品 ,
妇好墓中出土的贝壳
殷商财富文化浓厚,《说文解字》甲骨文中财宝、贫贱、赏赐等都与钱有关。“贫”字,钱分了就穷了,就连道德中“贤”也必须以钱作为基础,屌丝怎可以为圣贤?
殷商财富积累方式多种多样,政治上则采取分封朝贡制。秦朝推出去郡县制前,夏商周都是分封制。但商朝分封制可比西周高明的多,两周是单向分封制,羸姓马夫也可以封“秦”,诸侯与中央关系只是象征性纳贡,结果导致王权贫血。
商高宗武丁
商朝采取祭祀分封,朝贡分封。有祭祀场所地方就会有城邑,形成集贸市场,然后将其分封某个部落领袖或宗族,得到分封诸侯要朝贡,类似于分公司向总公司上交利润,公司不养闲人,经济为国家战略主导。周、奄、鬼方、苗蛮、东夷、庇、刑等八百诸侯国,向总公司上交的利润非常惊人。
商朝怎会拥有如此多诸侯国?是开疆拓土吗?也不是,前秦书籍留存的虽不多,但根据记载,殷商迈向强盛百年中战争很少,对鬼方和西戎用兵规模大点,征蓝夷、羌方比村斗大不了多少,商朝根本不需要用武力臣服其他部落。
西方复原的商朝武士
殷商占有中原最肥沃土地,青铜工具的大量使用确保农业丰产, 强盛国力先进科技繁荣的经济是最大磁场,价值决定距离,诸侯国主动加盟依附。
巅峰时殷商是中国王朝财富神话,尽管属于奴隶制社会,但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信息与技术流动形成了后几百年无法企及的高峰。 相比下,两周则寒酸得多,礼乐文化毕竟属于精神产品,不能当饭吃,在某些方面,两周是无法和殷商比的。
参考资料:《汲涿书》《竹书纪年》《隐秘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