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卑到征服大众:周深带来的3点启示,教你养出自信爆棚的孩子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小时候想要的玩具,从来不敢提;
一群人聊天,有想法从来不敢说;
遇到喜欢的人,不敢表白,总觉得自己配不上;
别人不经心的一句话,自己就会纠结半天;
无法控制地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嘲笑自己
做事小心谨慎,害怕犯错误;
走路都是低着头,心里默念:别看我别看我.....
诸如此类的经历,你我或多或少都曾体会过。这些都是自卑的表现。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每个人都会与自卑相遇,为何我们会自卑呢?
自卑的枷锁
曾看过一部关于自卑的短片。
短片中的女孩满脸忧郁,孤零零一人坐在桌前,本是自己18岁成年生日,女孩却一直在贬低自己,认为是在浪费时间。
深夜时分,女孩躺在床上看着照片中曾与朋友一起欢乐逗笑的美好时刻。脑海里却不断重复着对这段友谊的否定,自卑已久的内心阻碍着友谊的持续。
当看到自己的生日照片被人评论“生日快乐我最亲爱的小女孩!”这温暖的祝福触动了女孩内心深处的柔软,她想到了曾经小小的她。
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她开心地拿起手中的笔画出优美的弧线,却被评价“你根本没有才华”。
后来她又认真地画了一幅画,热切地想与大人分享,却反遭指责“画得真蠢”。
后来,身体弱小的她被推倒在地,被嘲讽长相太丑,被排斥是个怪人......每经历一次打击与否定,小女孩身上的枷锁就多一个。
慢慢的,她身上所戴上的枷锁愈加沉重,眼里也神采尽失。最后一句“没人爱你”,枷锁彻底被锁死。
原本代表着活跃生机的内心,被枷锁所束缚,最终变得冷淡,失去了颜色。
长大后的她满脸忧郁,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怀疑与否定。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每个人的性格脾气最初是无意识形成的,大概在10岁左右定型,这时候的性格跟环境家庭有很大关系。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婴儿甚至以为自己与父母是一体的。
曾经小小的她日复一日被打击,被嘲讽,从未得到过尊重与赞赏,从未体验过爱,最后习得的是对自己的不认可,不配拥有,逐渐陷入自卑的黑暗泥潭,任由自卑主宰着自己的人生。
解锁自卑的钥匙
前段时间,歌手周深在生日直播唱了一首《左手指月》。
他坐在屏幕前,说了句“其实我不太会唱这个”。
可是一开口,便惊艳了众人。
短短几小时,点赞就达到了70万,可谓是十足的“凡尔赛文学”了。
然而,这样的天籁之音,曾一度是他的噩梦。
1992年,周深出生在湖南某山村,父母远在广州谋生,他和大5岁的姐姐相依为命。后来,经济维持艰难,他们举家到了贵阳。
周深从小就体现出唱歌天分,小学三年级的他被推荐到校合唱队当领唱,还拿到过冠军,这让他无比自豪。
到了青春期,周深的声音一直停留在孩童时期,无法发出低沉、粗犷的嗓音,外加他身材瘦小,很多同学开始对他指指点点。
“不男不女”
“变态”
“人妖”
“娘炮”
......
这些嘲讽和谩骂一点点击垮他的防线。他本没错,却开始责难自己,一度陷入自卑、压抑、迷茫的状态。
初中3年,他没在公共场合唱过一首歌。他害怕,同学们对他的声音说三道四。
高考失利后,周深被父母安排到乌克兰学医,不久,周深毅然退学并考入音乐学院。
违逆父母期许的结果是,他被断了经济来源,周深靠着打黑工维持生活。
2014年,还上大二的周深参加了“好声音”第三季。
其实前两季时,周深都被节目组邀请过,他踌躇再三,都选择了拒绝。以往遭遇的诸多恶意成为他心底盘桓不去的阴影。
他害怕再遭众人的否定与轻视,与其陷入那种窘境倒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还没开始尝试,他就不停给自己预设了“不被认同”的后果。
逃避,是他给自己的保护壳。
诗人顾城在诗歌《避免》中说:你不愿意种花,你说,我不愿看见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最终在导演的鼓励下,周深决定参加“好声音”第三季。
一曲《欢颜》让他惊艳四座,《贝加尔湖畔》更是被直呼天籁。
导师汪峰忍不住赞美他:“没想到在我有限的生命中能听到这么美的声音。周深的声音让人觉得世界上无论多少苦难都能变得美好。”
最终,“好声音”的舞台上他止步于16强。
但这对周深来说,意义非凡,他遇到了高晓松。
高晓松惜才若渴,倾力为周深制作了专辑《深的深》。
2016年,周深一曲《大鱼》连夺九奖,迎来了事业的巅峰。
随着赞誉而来的依然是铺天盖地的质疑。
“娘”
“人妖”
“真恶心”
......
那一刻,好像曾经的噩梦又回来了。
但比起年少时的逃避,现在的周深选择勇敢地去面对各种声音。
他说,“我生来就是这样的声线,无论什么样子,我要接受它。”
此时的他,冷静、沉着、释然,不论结果如何,欣然的接受当下特别的自己,他给了自己向前迈步的勇气。
当做好了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后,我们自然会感到满足和开心,这样的行动及其带来的感受越来越多的时候,自卑感自然越来越少。
他慢慢将自己从那个自我封闭的壳里释放出来,甚至还经常与铁粉开启“互怼”模式。
粉丝问他:为啥只听人说给您嗓子上保险,这张脸,他不值得拥有一个千万保险吗?
周深可以“恶狠狠” 地回:我看你像个保险!
演唱会上,粉丝在下面大叫:“周深娶我!”
周深一个眼神杀过去:“你是快递吗?我要取你!”
在接受采访时被问有什么想要对粉丝们说的话,周深更是耿直一句“少管我!”
曾有人问周深:“之前你在比赛时我也见过,是一个内向,不爱说话的人。现在却变得很活泼很开朗。你成为艺人后,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转变?”
周深诚恳地回答,小时候他人的流言蜚语让他一度封闭自我,等到长大之后他才明白,不要在意他人看法。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提到: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曾经那些被否定与不支持的痛苦体验,已是过去式。
如今的我们,不必一味的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这些我们无法控制,也终究会让自己活在他人的人生中。
经由痛苦认识自己,回到现实中,才能看见独特的自己。
如何避免孩子自卑
成年人的我们,在“看见”自己的路上,行得艰难。
作为孩子天然的保护人,我们该如何避免让孩子陷入这样困境?
1、用鼓励和赞扬代替否定
综艺《亲爱的小课桌》中,小朋友徐敬凯因一个假期做了376张试卷而出名,徐敬凯妈妈奉行孩子“没有快乐童年”的理念。
节目中,徐敬凯频频透露着自卑,“妈妈说我不好、她天天说我不好、女孩子男孩子都比我好”。
傅首尔夸赞孩子聪明懂事,是独一无二的,孩子妈妈竟轻蔑地说:“他还能是独一无二的?”
在长期强制性的逼迫之下学习,如今的他明明不愿意写那么多作业,却不敢说;明明舞艺精湛,却不敢表演,害怕自己做不好。
父母对孩子高期待本没有错,但这样严苛,频频打击,反而弄巧成拙,培养出话不敢说,事不敢做的自卑孩子。
后来在节目中,老师们都对徐敬凯鼓励与赞美,最后一期,徐敬凯自信地站在舞台上跳舞。
其实不论是做作业、作息、看电视等,家长大可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事。
如若需要帮助,爸爸妈妈会随时给予支持,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在孩子没有向家长求助时,不对孩子指手画脚,爱TA支持TA却不限制TA。
2、尊重孩子的选择
前段时间,《一路成年》的综艺播出,让观众了解到梁家辉作为父亲的一面。
梁家辉的双胞胎女儿勇敢挑战峡谷荡秋千,梁家辉十分担心女儿们的安全,看到女儿的坚持,他放弃劝阻,自己抱住旁人落泪。
曾经媒体对他女儿们的衣着风格、情感话题放大时,梁家辉和太太从未对女儿给出意见,充分尊重她们的穿衣恋爱自由。
后来被采访时,他说“那是你们自己的一种个人体验,你把照片放到网上让公众去看,你能接受就好。不管反响是正面的还是会负面的,只要你自己觉得开心就好。”
在人生大事上,梁家辉也未干涉孩子的选择,两位女儿大学都是学习美术历史系,但毕业后都做了不同专业的工作。他认为,父母对孩子是引导,而不是指导。
梁家辉始终坚信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日常尊重孩子的选择,充分给孩子独立思考的空间以及自己做选择的权利。
3、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
马飞的成长从小就落后其他同学,周围的人们都觉得他“少根弦”,甚至连最亲的妈妈也觉得马飞就是笨,学校的老师还将他的喜爱的飞机模型扔出窗外。
模型摔碎了,碎的还有马飞内心的希望。
以至于马飞也认定自己是个笨小孩,破罐破摔,成绩稳坐全班倒数第一。
但父亲马皓文却乐观地看到了儿子身上的闪光点,他鼓励马飞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方向,他相信自己的儿子是个天才。
后来马飞不断发现自我,追逐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的未来。
现实中,我们每位家长都能像马皓文一样,做孩子的“伯乐”,努力呵护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孩子轻松快乐了,成绩必定差不到哪里。
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肯定孩子,尊重孩子,给TA鼓励与支持,孩子才能感受到父母恒定的爱。内心富足的孩子,才能够有力量成长,自然生长出自信。
父母爱孩子,无关TA是否符合任何期待,只因为,这是我的孩子。
人生的意义由自己掌控
成长是一件缓慢的事,我们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经历自卑与挫折。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其中的意义始终是由自己赋予自己的。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什么时代,有什么样的父母。如今我们已为人母,为人父,却可以决定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父母。
你希望孩子是沐浴在阳光下,还是蜷缩在暗黑的角落里?这取决于你的教育方式。
点亮孩子的自信灯塔,让他成为能够掌控自己人生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