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常谈4:历史有什么用≠历史学专业有什么用
史学常谈4:历史有什么用≠历史学专业有什么用
潘晟
对于“历史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古今中外学者都很关注,如法国年鉴学派代表,著名史学家马克·布洛赫的《历史学家的技艺》就专门为此而写。
学者们所做的讨论大多是从价值理性的角度给出的,多少有些高大全和理想色彩(或空想色彩),较少考虑功利性的问题。这对于需要面对市场,谋求职业以维持生计的广大历史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说,有镜花水月之嫌,也缺少实用的说服力。
通俗所谓的“历史有什么用?”这个问题就像一把锋利的剑,悬挂在所有历史系师生的头上!对于历史学专业是师生来说,如何给出一个既冠冕堂皇,又有现实说服力的回答来,实在是一个极为紧要和要紧的。
我,从历史系的学生,晃晃悠悠成为历史系的老师,也长期思考这个问题,并将自己的想法跟一届一届地学生坦率地讲过。至于有没有起到效果,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一,历史的“无用之用”
历史有什么用?比较好一点的回答是“无用之用”。至于什么是“无用之用”,这就比较玄妙。
“无用之用”是一个很诡异的回答,既然说是无用了,怎么还能有用呢?可是这个答案讲的就是“无用”表象之下的有用,就是看起来无用,实际上有用。太绕了!
那么这种无用之用到底有没有?个人感觉还是有的。按我粗浅的理解,历史最大的“无用之用”,或许在于它让每一个人觉得自己是一个人,学术一点的说法就是:历史赋予了人对自身存在的认同,包括自我认同和对所属人群的认同。
举个反例来说吧。如果一个人不记得自己做过什么事情,一般有两种可能,一种被称之为健忘症,一种被称之为失忆症。无论是哪一种,都被看作是病症。而这种病症,都与脑损伤有关。作为病症,特别是失忆症,它给当事人带来最直接的困扰,就是自身存在认知的缺失,总会发出“我是谁?”的疑问,随之也对自己所属人群的认同产生怀疑。
人不记得自己做过什么,实际上就是没有了自己的历史。一个自己不知道自己历史的人,也就成为了病人,需要接受治疗的病人。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没有了自身的历史,或不记得自身的历史,无论哪种因素造成一个社会没有历史,那么这个社会就如不记得自己做过什么的人一样,成为一个患了健忘症的社会,或者患了失忆症的社会,是一个病症社会,是需要接受治疗的社会。
所以历史对于人及其构成的社会来说,它是人及其社会具有存在感的基础,是人及其社会有意义的基础,是人及其社会成为正常的人及其社会的基础。由于绝大多数人都记得自己过去做了什么,虽然不能事无巨细的回忆出来,但是至少能勾勒出主线;而且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种本能,是一种日常形式。也正是因为它太过日常而真实的存在,反而使得大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从而被下意识地忽略掉了。实际上,这种日常的被当做理所当然的,才是历史最为基础的“用处”。
因此,当有人问“历史有什么用”这个问题的时候,只需要反问“一个人如果不记得自己的做过的事情,不记得昨天的事情,这个人是不是得病了?”如果对方回答“是”,那么后续的讨论就很容易处理了。如果对方回答“不是”,说明他/她压根不讲道理,无论你的解释或说明有多么的高明,他/她根本就不会接受,也就用不着与其讨论这个问题了。
(按:这种回答方式,不是我想出来的,是我读硕士时候的一位同学讲给我听的。)
历史有什么用,简单讲就是为每个人奠定了安身立命的基础,为每个社会奠定了存在的意义。
至于历史的其他“无用之用”,特别是高大上的“无用之用”,如历史借鉴作用啊,资政教化作用啊,认识社会发展的作用啊,诸如此类,讨论很多,无需我赘言,故而不论。
二,历史学专业的“有用之用”
历史的“无用之用”,或者历史的“有用性”,不等于历史学的“无用之用”,更不是学习历史学专业,要以此谋生的历史系学生的“用”。实际上,通俗所谓的“历史有什么用”,它质疑的并不是历史本身,而是对于学习历史学专业的学生的就业来讲的,更多的是大学历史系毕业生的职业前景的质疑。
对于要以此谋生的学生来说,最希望知道的,还是历史学作为一门高等教育的专业,它的专业有用性在哪里,或者直白一点说学了它之后能从事什么工作?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这才是最重要的。说其他的,都有瞎扯的嫌疑!
说实话,如果不是去大中小学教历史课,历史学专业看得见的有用性还真是少得可怜的。大多数历史学专业毕业,有过找工作经历的人,在内心里都会深深地体会到那种无助与挫败。如果不承认这一点,抛开少数个人因素之外,不是掩耳盗铃,就是没有粥可以喝肉粥这样的人了。
历史学专业找工作困难,其基本原因就在于它的“有用之用”实在不明显,绝大多数人是看不到它的直接的“有用”之处的。不仅大多数用人机构看不到,而且大多数本专业的人也看不到。
可是,如果一个现代大学里的专业,其毕业生不能用它来谋生的话,这个专业实在是没有存在的必要,也终将会被抛弃掉。历史学,作为一个专业,虽然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有限,但是它依然顽强地在大学里存在着,说明这个专业的毕业生虽然找工作困难,但大多数还是能找工作,养家糊口,只是没有那么光鲜亮丽。
扯了这么多,回到正题,历史学专业的“有用之用”到底是什么?!或者说,作为一个合格的历史学专业毕业生会干什么活吧?(注意,不合格的毕业生不能算,因为任何专业不合格的毕业生都不怎么会干活。)
(一)通用之用
首先,搜集资料,而且是极为出色的资料搜集专家。你不会问我,“搜集资料有什么用”这样烂的问题吧?好吧,也许有人会问这样的问题,那么就稍稍解释一下,会搜集资料的用处。
在看过的各种武侠小说,或者电视剧中,里面总会安排一两个人或门派,是以搜集消息,出售消息为生的。他们出售各种消息,价格还不低;不仅价格不低,而且江湖地位还很特别,有些甚至有很大的势力。一些厉害的人物,比如百晓生,搞了一个武力值排行榜,成为江湖上极为显赫的存在。看到这里,有没有想起点什么?比如胡润财富榜!他就靠这个财富榜,发家致富的。比如各种大学排行榜,也是引得人间竞折腰。比如C刊排名之类,更是无数英才竞折腰!
信息是什么,信息就是秘密,谁掌握了秘密,谁就掌握了权力,包括财富的可能。你说,搜集信息这活重要不重要,当然重要。你说,搜集信息的专家,厉害不厉害,当然厉害。
可是,或许有人会说,历史系的学生学的都是搜集史料,是历史上的东西。谁规定,历史学搜集资料的方法不能用来搜集当下的资料!
其次,写文章。虽然大多数历史系的合格毕业生不见得能够妙笔生花,但是都能在看起来毫无头绪的史料中,厘清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来龙去脉,化繁为简,形成条理清晰的,可读的文字。这就足够了。
日常生活中,需要写文章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抛开要求极高的文学创作不算(这不是历史学专业培养的目标),各类商业活动,都需要文案;各公共机构,都需要文案。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或许写不出花哨的文案,或许写不出创意非凡的文案,但是能够在各种资料基础上,写出中规中矩,实实在在的文案,却是本行的工作。
第三,专业八卦。前面两个比较实在,后面这个专业八卦,一般不会觉得是个活计。为什么历史学专业的会八卦(吹牛),很简单,因为读了相当数量的书,文雅一点,脑袋里比较多的是各种掌故,故事;稍稍粗陋一点就是满脑子八卦。历史学专业学的是什么,在崇高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之外,就是古往今来,中西之间的各种八卦啊,只不过是专业八卦。在这样的背景下,学历史的怎么可能不会吧啦吧啦呢。
更为重要的是,历史学专业毕业生不仅可以依据学过的历史知识八卦,还可以通过专业技能,展开深入的历史八卦,以及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情进行专业八卦,这才是吧啦吧啦新高度的基础能力。
历史学专业的人会干的活很多,但是上面这三个是最基础的,在这三者基础之上,可以引申出很多来,与各种具体职业相挂钩。(有人会说,这三样基本工作,好像大多数人文社科类专业都会啊。是的啊,大多数人文社科类专业的有用性,就是这三样啊)
比如秘书、记者、编辑;商业营销、市场调研;编剧、通俗写作、文化创意……。
(二)专业之用
有人会说,上面这些历史学毕业生会干的活,没有什么特别的啊,其他专业的人也会,特别是社会学科和文、哲的毕业生也会啊。确实啊,其他社会学科或人文学科的也能干这样的活,但是我总觉得不同专业训练出来的毕业生,在干上述几件事情的时候,会有不同的专业特点。好吧,不纠结于此,还是说出一些真正有专业独特性的才能算数。
历史学的专业之用,不像化工、机械这样的工程类专业可以直接给你制造一个产品或物品出来,它的专业之用更多地还是体现在独特的专业能力之上(好像人文类专业大多如此)。
1),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现在因为网络的发达,可以说绝大多数历史知识在网上都能查到。人脑总是比不过庞大的电子网络的,因为庞大的电子网络的储存知识是大量人力物力为基础,将历史上所形成的和已经得出结论的文字资料的数字化的结果,并非一人之力可比。在这样的情况下,历史学专业毕业生在具体历史知识上的那一点可怜的储备,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虽然如此,哪怕是那一点相比于网络(或人工智能)的少得可怜的具体的历史知识,但是这相比于一般的非历史学专业的人来说,也还是要多出不少了。在大多数情况下,依靠这多出来的一点点具体的历史知识,就能够在遇到问题,或讨论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可以直接指出问题的关键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找什么样的材料来解决问题。
而最能体现专业特点的是,历史专业毕业的学生,一般来说其所拥有的历史知识是网络体系形式的,并不是孤立的一个点,他/她看待问题不会仅仅限于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更多地会习惯性地从其所拥有的关于历史的网络体系的知识的整体情况,来给出评价与判断。(理论上合格的毕业生都潜移默化地养成了这种任你管理)
2),以时间过程为基础的动态观察与分析能力。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以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实质,也就是发生学的方法。作为一门专业,历史学与其他学科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事物的认识方法不同。一个合格的历史专业毕业生,当他面对具体问题的时候,其职业训练的素养会使他自觉地考虑,该问题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什么样,造成现状的原因是什么,影响其未来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这种以时间过程为基础进行观察与分析的习惯,是长期专业训练的结果。
这种发生、演变角度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从较长的时间跨度来思考,并提出有穿透力的解决方案来;也有利于在充分考虑时间过程上已经出现的信息基础上,或者说尊重前人智慧的基础上,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来。
3),搜集、整理历史资料的能力。搜集资料的方法各个学科有相似的地方,也有各自独特的地方。就搜集已有的研究成果来说,近代以来各个学科的做法区分不大,而在搜集原始文献或基础数据的角度来说,则差异较大。历史学对于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仅采取穷尽的方式,而且发展出一套完善而系统的甄别资料的方法与理论,这就是史料学。在史料学的视野下,注重利用各类工具迅速发现需要的资料在哪里,如何获得,面对海量资料如何辨别其来源、真伪、第一手还是第二手、资料的作者等,并按照一定的方法比如编年、区域、事件等快速梳理出讨论对象的脉络、主次、关联性等,使无序而散乱的资料成为有序、整齐的材料,乃至文案。
4),对人性与历史复杂性的理解能力。长期的专业阅读,以及历史学各分支领域的学习,使历史专业的学生对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大的方面如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小的方面如民情风俗、饮食服饰等,具有良好的理解能力。这种能力不仅对于当下社会提倡的文化创意产业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对于工业产品的研发同样具有实用价值。这种能力的训练与养成,若稍稍加以引导和转化,在市场上经过锻炼,完全可以形成在经济领域的敏锐观察能力,从而实现商业价值。
5),专门史训练下养成的专门技能。这一点被大多数人忽视。大多数历史学专业的学生都会选择某一专门领域作为自己的方向,除了以时代划分以为,在从事具体工作的时候,则是以政治史、经济史、制度史、文化史、科技史等为对象,换句话说历史学讨论的虽然是历史时期的问题,但是具体对象仍然是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科学技术等,这是与现实一致的。而要讨论这些对象,多少都要对其讨论的对象有所了解与学习,掌握该领域的基础知识、方法等。这种专门方向的训练,极大地拓宽了历史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相应地也提高了其工作能力,往往具备在相应的专业领域直接应用的工作能力。
上面只是我自己目前的初浅认识,以后或许还会有新的看法。而每一个专业历史学工作者,都会有自己的感悟与体会,不会千篇一律。
至于有了这些“用”之后,历史学专业的毕业生能去做什么工作,那就更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写写历史剧,做做通俗历史演义,开个谋略公司,研究研究股票,做个市场调查分析员,等等,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虽然说大学教育不是职业教育,不能等同于职业教育,更多的是专业素质与能力的养成,是人的批判学习能力的养成,但毕竟读了几年书之后是要工作的,所以如何各显神通,找工作,还是一个值得挖掘的话题与课题。
一直想开设一个应用历史学的实验课程,或者实验培训班,但是至今仍然停留在幻想之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