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赶法式复古轻奢风的梅森瓷器

梅森在18世纪上半叶挥别了自己最辉煌的时代以后,瓷器界艺术和审美的风潮随即由法国开始引领。18世纪中叶,法国率先将风靡建筑、家具等领域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应用在瓷器装饰上,刮起一阵向古希腊、罗马文化致敬的“复古”风。梅森亦紧随其后,追赶着这股法国掀起的瓷器装饰艺术浪潮。

17世纪末,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和哲学家约翰·洛克提出的经验主义为启蒙运动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启蒙运动这股思潮,让世界在18世纪下半叶从古老迈向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觉醒,不再一味地迷信宗教和政府的权威,认识到人生而平等、不合理的封建制度该被推翻,也开始相信科学知识。

现代科学和工业革命都是启蒙运动下的产物,思想的转变使得艺术也发生了变化。反对轻浮浪荡的洛可可风格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和浪漫主义风格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风格。新古典主义者们以古希腊与罗马共和国为典范。从政治和思想上而言,它们是最早的民主国家,是第一批理性主义哲学家的诞生地。在艺术方面,18世纪时许多艺术家和有识之士都会到意大利游学,即grand tour。但参观的重点在于西方的艺术中心:罗马。因为在那里,他们不仅能看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作品中古典主义的回归和人文主义的兴盛,还能感受到伟大的古代艺术品的洗礼。

18世纪上半叶挖掘出赫克拉尼厄姆和庞贝这两座保存完好的罗马古城,也激发了人们对古代的兴趣。罗马艺术是对希腊艺术的模仿和衍生。尤其在公元前二世纪,罗马征服希腊后,得到了大量的希腊艺术品。罗马对于新古典主义者来说就是一个海量素材库。约翰·温克尔曼的《希腊艺术史》一经出版更是让人们将目光聚焦在古代艺术上。他从庄严朴素的希腊雕塑上那些克制的表情和姿势,看到其背后隐藏的汹涌情感和伟大的灵魂,即“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

他还认为,想要达到古人的高度,必须先模仿古人,所以提倡艺术家们创作出能够体现“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且富于道德寓意的作品。简而言之,罗马的新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罗马古典主义、意大利文艺复兴古典主义的一种重新认识。新古典主义的作品常常表现古代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光荣事迹,但不一定以古代为背景,体现古代简朴雅致、庄严肃穆的外表或感觉,并具有爱国、正义至上等类似的高尚的道德观念。同时还追求理性至上,与不受拘束、尊重本能和直觉的浪漫主义对立,弱化色彩和笔触的作用。

法式复古轻奢风渐起

1763年以后,“新古典主义”艺术占据了统治地位。为了和其他生产新古典主义风格产品的欧洲瓷厂竞争,梅森瓷厂邀请法国艺术家加入,为产品增添法式风情与魅力,并开始制作神话雕塑、资产阶级生活场景和孩童的塑像。此外,寓言、风景、文学主题等都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梅森瓷厂生产的瓷器也从侧面反映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与变革。

1789年,梅森瓷厂的约翰·大卫·舒伯特(Johann David Schubert)围绕德国著名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中的场景为主题生产出系列茶具。18世纪,人们将饮茶、饮咖啡、热巧克力作为社交的方式之一。这套茶具也可能是喝咖啡用的,茶杯较咖啡杯更矮一些、杯口更大一些。精美的茶具表现了其主人的不俗的品味和财力。舒伯特曾是梅森瓷厂绘图学校的老师,于1795年成为工厂的首席画师。他的设计不完全是原创,也有从插图版画中复制的。

《少年维特的烦恼》以欧洲从封建制度到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转型期为背景,描写了追求自由的进步青年对当时德国封建社会、道德观念的失望,对矫揉造作的贵族以及迂腐官场的不满,并希望摆脱封建社会的枷锁,建立人人平等的社会。歌德利用艺术的手法,揭露社会弊病。

少年维特的烦恼系列茶具及粉笔画,1790年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舒伯特作为绘图师的功力在“少年维特的烦恼”系列茶具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素描稿上利用深浅明暗对比,将女主人公绿蒂的裙摆褶皱表现得清清楚楚。飘动的腰带将人物跑动的瞬间展现。人物整体轮廓也十分清晰。

在咖啡杯正面金色开光中,维特坐在写字台前拿着鹅毛笔,托着下巴冥思苦想。开光边饰由少量植物点缀,周边模仿镶嵌珍珠的效果。整体风格对称、简洁。画面中没有多余的线条。

在另一件咖啡杯上,男女主人公相拥,我们可以看到客厅摆了一件丘比特的雕塑。雕塑在画面中的出现,不仅从侧面反映了当时在家中摆放希腊神话中人物雕塑的潮流,更是象征着两人的爱情。

这一套茶具从题材上反映了启蒙运动的价值观;轻奢风在外观上体现无遗,删繁就简,具有庄严的美感,镀金边低调奢华,没有洛可可或巴洛克风格的过度装饰的痕迹。

传说中的美惠三女神降临梅森

在目前展出的“白色金子·东西瓷都——从景德镇到梅森瓷器大展”中,有一件梅森瓷器博物馆收藏的1820年烧制的美惠三女神雕塑作品:三位女性脚踩矩形基座,围绕着圆柱形祭坛站立。右边下半身围有绿色织物的女子,深棕色波浪卷发上以花冠装饰,手中拿着两朵鲜花。中间身披白色织物的浅棕发色女子抬起右手,指向花朵的方向。左边围有粉色织物的女子面向观众,手中拿着一串颗粒饱满的葡萄。作品中,人体比例匀称,皮肤光滑。轻柔的织物仿佛随风贴在女性的身体上,将身体的曲线显露无疑。这三位女性是希腊神话中的美惠三女神,她们分别是阿格拉亚(Aglaea)、欧佛洛绪涅(Euphrosne) 和塔利亚 (Thalia),象征着美丽、温雅和欢乐。荷马在《伊利亚特》中将她们作为爱和美之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的随从。

美惠三女神雕塑,1820年

梅森瓷器博物馆收藏

美惠三女神是西方艺术中常见的母题。从肖像学的角度来说(Iconography),是三位赤裸的女神一起出现将手搭在彼此的肩膀上,通常其中两位注视着同一个方向,另一个转向相反的方向。不同的艺术家会结合不同的背景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但基本元素不变。除了外形,她们在各个作品中所代表的含义也有所差别,取决于艺术家的取材。在罗马哲学家塞内加的论著中美惠三女神被描述为含笑的少女,着衣或裸体,分别代表“给予”“接受”和“酬谢”,与慷慨馈赠的美德相关。但总体而言,美惠三女神都是美好事物的象征。希腊神话本是口头相传的故事,后在《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以及其他古希腊诗歌和戏剧中被记录下来。而罗马神话是对希腊神话的模仿,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神。绝大部分的希腊神都有对应的罗马名,希腊神话中的阿佛罗狄忒也是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在欣赏作品时需要结合创作背景来进行解析。

此外,从作品中人物的站立姿势,也能看出来自古希腊的痕迹——“对立平衡”。对立平衡指的是人站立时,一边起承重作用的腿站直,另一边腿略微弯曲放松的姿势。古代希腊人意识到,人类身体的各个部分,是一个整体,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当自由腿的膝盖微曲,骨盆也会随之转动,脊柱相应弯曲,肩和胯朝反方向向外伸展。雕塑中的三位女神同时向观众展现了不同的角度:侧面、背面到正面,相当于同时展开的三个视角。相连接的手臂也形成了优美的线条。与鲁本斯或波提切利笔下的三女神相比,显得更为庄重、圣洁。平衡对立的姿势和高贵的气质使作品洋溢着浓郁的古典气息。

这件雕塑,从神话主题,到干净清爽的风格、明亮的色彩、光滑的肌肤质感,再到使用了瓷这一在欧洲诞生不久的新材料,更是体现了人类利用科学表达理想美、多个方面皆符合新古典主义的艺术特点。

在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有一座几乎一模一样的美惠三女神雕塑,不同的是,作品素白无彩绘装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原来,梅森瓷厂从创办之初,就一直保留着所有的瓷器模具,需要时可使用旧模具烧制出一模一样的瓷器。通常在制模之前,需先在纸上绘制模具的样式。该作品模具的图样,早在18世纪末已存在梅森瓷厂,1784年12月被列入梅森瓷厂的模具书中。到了1798年,模具甚至已经磨损,需要梅森绘图学校的J.E. Schenau修理,这可能表明美惠三女神的瓷塑是很受欢迎的,模具曾被频繁使用。虽然模具图样的绘制者还存在争议,但根据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的研究显示,这件美惠三女神的原型应是来自博尔盖塞(Borghese)主教的一件青铜藏品。

美惠三女神雕塑,1785年,梅森瓷厂制

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藏

博尔盖塞主教收藏的美惠三女神铜像

在加泰罗尼亚考古博物馆 (Museo Arqueológico de Catalunya), 有一件罗马时期的美惠三女神马赛克,是罗马式风格在伊比利亚半岛的体现。

位于中部的女神背对观众,双手分别搭在另外两位女神的肩膀上,正巧遮住了同伴的胸部。罗马的女神像头部都戴有花环作为装饰,两边的女神手中都拿着花卉,中间女神指向右边女神手中的花卉,从而形成了肢体语言上的交流。但总体形态较为僵直,也没有太多细节,与梅森瓷厂出品的美惠三女神形成了对比。

美惠三女神马赛克,公元3-4世纪

加泰罗尼亚考古博物馆藏

有人说时尚是一种轮回,那么西方艺术史上的多次“复古”便印证了这一句话。拥有光辉灿烂文明史的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的艺术品被奉为经典,后人不断模仿学习,结出属于自己的成果。梅森瓷厂顺应了法式轻奢复古潮流,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为了生存而过多地模仿和重制,没能拿出独创设计产品,失去优势的梅森在18世纪末结束了它的伟大时代。

参考书目

1、梅森瓷官网

2、《世界陶瓷艺术史》,陈进海,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2、《詹森艺术史》,H.W.詹森,后浪出版公司插图第七版

3、《西方文化视角下的美惠三女神形象之分析》,李清,《美术文献》2018年06期

4、《希腊罗马神话词典》,J.E.齐默尔曼,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图片来源自网络、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官网)

撰文:何湾(实习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