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有书店:悼吴清友先生

惊闻诚品创始人吴清友7.18晚病逝,仅以此文悼吴先生。

吴先生原文:我与诚品

我在吴清友先生的这篇《我与诚品书店25年》这篇文章中一再读到自己。我用这样的方式送吴先生一程。

1950年代,我出生在台湾西南沿海,小时候是家里表现最差的小孩,但我得到非常多的爱,尤其是我的父亲,他给了我这一辈子最伟大的养分。

--如今人们喜欢说“寒门再难出贵子”,我想,吴清友说出了我想说的话,物质生活的贫寒不代表精神生活的匮乏,我家属于最普通的工薪阶层,父母用微薄的薪水养育我们兄妹三人,可是他们给了我一生的养分--爱和陪伴,虽然他们都很忙,父亲常年出差,但是在他们下班后回到家里的那段时间,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我记得夏天我们全家挤在小小的阳台乘凉,因为住在父亲工作的电影院的家属楼里,我们最常常玩的就是电影名字接龙,有点像诗词大赛的飞花令,比如说大家都只能说四个字的电影名字,接不上来的就输了,或者就是电影名字中要有人名的、地名的、数字的,有次卡住了,爸爸忽然说出一部电影叫《列宁在一九一九》,或者就是一个人说一部电影,但是上一部电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要成为下一部电影名的第一个字,妈妈摇着大蒲扇给我们扇风赶蚊子,玩一会儿爸爸会去厨房把泡在凉水里的西瓜切了来给我们吃,一边评价这个西瓜的水分和甜分,给我们讲怎么挑西瓜的学问,议论今年的雨水和农民的收成......吃到肚子滚圆,我们在帆布躺椅和竹床上听着父母的聊天声恬然睡去,家里没电视没冰箱没零食,但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我居然从小就没觉得自己是穷人的孩子。

父亲经历了非常大的风波。但是,他在我心目中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也是一位伟大的爱人。他把生命定为「留得清白在人间」,虽然没有钱,但很有骨气,希望他的小孩将「诚」字作为生命的信仰,「财物有时而尽,惟有‘诚’字是终身受用不尽的」,所以我有机会成家立业,所有公司全部以诚为始。

——母亲作为知青返城后安排在医院工作到退休,她没有什么职位,她引以为傲的是工作30年从未迟到,养大三个孩子在单位从未借钱,从未有一张欠条。她的办公室是整个医院笑声最多的地方,同事们都喜欢来她办公室聊天,忙起来就把小孩子丢在我家吃饭,最多的时候有十几个小孩子在我家吃饭,小凳子排到门口一溜,但她一点也不烦,她喜欢孩子,喜欢热闹,喜欢帮忙,农村人进城看病舍不得花钱住旅社,她就请人家回我家住,小时候家里客厅老有来看病的乡下人打地铺,还有一些农村的老太太晚上就跟我挤一张床睡,他们下次进城就给我们带点乡下的农产品和辣酱等泡菜表示感谢,我长大了才知道省一个晚上的住宿钱对那个年代的乡下人有多重要!她常常教育我们说“做人不要占小便宜,做事多做点,不要怕吃亏。清清白白做人”。

因为生逢文革没有机会接受完整的教育,父母都非常重视学习,我家有个乡下表兄高考8次落榜,家族亲戚都劝他务农算了,可是他自己不想放弃,于是开家庭会议,所有人都反对,甚至说可以给点钱做生意,但不会给钱读书,只有父亲支持他,可是读书需要钱,表兄的母亲在乡下守寡多年带大他们儿女四个,那可是真正的寒门,那时我已离家在外求学,于是父亲就跟我商量,从我每月的生活费中拿出一半供给表兄,表兄终于考上了师范,后来又读研考上公务员,算是真正跳出了“农门”,一个人的命运被改写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都改变了,如今在广东过得非常好,而这一切源于父亲当年力排众议的的坚持。

这是我最真实地在生活中看到的“读书是最好的投资”实例。

“它让我自问两个问题:一、不做原来的行业,我做什么?第二,生命归零,我又期待什么?“

——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后一天,你会做什么?每天晚上睡觉前想想,如果明天早上起来,不能再穿上自己的鞋子,怎么办?我是个奇怪的人,喜欢跟自己对话,没事就问自己问题。

“在病痛之中,我的内心非常迷离。就在这个因缘中,《弘一大师传》(作者陈慧剑(1925-2001),最初由台湾三民书局、东大出版先后出版,国内商务印书馆国际出版公司有新版)和史怀哲先生的《文明的哲学》给了我最重要的影响。”

——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有位南京的朋友送了一本弘一法师的书《我为什么在杭州出家》给我看,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佛法,那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这么多年我一直深深感恩这位朋友,后来我一位从事预防艾滋病宣传工作的志愿者朋友却被查出来感染上艾滋病而极度绝望的时候,我也推荐她去读佛经,还好后来被查出是误诊,但是那段时间佛法确实给了她很大的帮助。我从那次开始,开始明白人们常说的“我佛慈悲”的慈悲是什么意思——当你经历过苦难,你才能懂得慈悲。在你一生之中,曾经哪一本书让你受益匪浅?这也是我深深感受到阅读和写作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以我一直很敬仰开书店的人,尤其是实体书店,他们在做的事情,也许功德和价值大到他们自己都不一定意识到。在我眼里,书店是红尘中的教堂和寺庙,那是人类知识的宗教殿堂,开书店的人就是门口的引路人,博尔赫斯有一句名言,他说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我补充一句,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有书店

“柏拉图曾经说过,贩售和分享知识其实是要比贩售和分享食品更严谨、更需要小心的事情。之前我根本没有任何对书店的认识。虽然相较于弘一大师,经营诚品书店也不过是做一个心灵生活的逃兵,但我开始思考人生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开书店的人在我看来是在做法布施,确实需要更严谨更小心,开书店的初心是什么?开书店的人自己的阅读体验审美情趣如何?这些都会决定一家书店的品位。我也常常做逃兵,毕竟逃避比较舒服省事,可是我也知道无论逃到天边,也逃不出自己的心。逃到书里,大概是最好的逃避,因为那里往往有人在等着我,每每让我赫然、愧然,最后恍然,肃然、奋然、陶然而出。

“诚品书店不是商学院的好案例,却是我对生命的一种创作和探索。

诚品赔钱的15年,是我一生中最丰富的时间,因为这让我第二次看到了自己。第一次看到自己,是当我拥有的金钱超过生活所需之后,觉得钱不是那么重要。经过诚品赔钱的15年,我至少看到了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即便是执迷不悟,不知变通。其实,我不是一个笨人,但我不想做太容易的事情,而是要做自己认为是有兴趣、有意义,或者做一些从来没有人用这种方式做的事情。”

当年一起共事或学习的朋友们,如今有的已经是美国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有人也在奔往上市的A/B轮途中,这样看来,我也不是一个成功者。

“我所有的领悟都是在困境当中得到的。我在香港、台湾经历了三次心脏手术。陷入困厄之时会问为什么是我?其实,为什么不是你?只问「为什么是我?」会很委屈,心不甘、情不愿,心灵是负面的;想「为什么不是我?」就会豁然开朗多了。没有人有资格说贫困不该归我、苦难不该归我、病痛不该归我。生命当中没有那种理所当然的回报。”

——我曾经好几次全力以赴去做一件事情,结果却被全部粉碎打回原地,我问过老天爷“你到底想要我怎么样?”问到自己心累也没有答案,直到我看到坛城沙画:“寺院中的喇嘛们用数百万计的沙粒描绘出奇异的佛国世界,这个过程可能持续数日乃至数月。但是,喇嘛们呕心沥血、极尽辛苦之能事创作出的美丽立体画卷,并没有用来向世人炫耀它的华美。用沙子描绘的世界,会被毫不犹豫地扫掉,在顷刻间化为乌有……细沙将被装入瓶中,倾倒入河流中,预示着事事无常之意义,教导人们放弃对现象的执着。”我就瞬间释然了,觉得自己的可笑,《金刚经》说,“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服务的终极目标是精进自己、分享他人。每一个从业人员希望明天的我比今天更精彩。能不能把所有陌生人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就像自己的兄弟姐妹一般?顾客只不过是在分享我精进过程当中某一个当下。这是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完美的目标,但至少表达了我们对服务的态度和对生命的态度。

利益也有近利、远利、短利、长利之别。我对事业的经营关照几个面向——对社会、对文化、对城市、对读者的全面关照。商学院的教育一般把客户当成是消费者,而我们把顾客看成是一个读者,一个人。当你把顾客看成消费者的时候,你看的是顾客的钱,而没有注意到他是一个人。”

——现代社会尤其是商业活动中,我们习惯于把顾客当成消费者,很难把顾客当成一个人,因为我们也不太把自己当成一个人。我们已经很久不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了,我们看很多帖子,让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我们把自己当成赚钱机器,当成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工具和手段,过度加班和劳累,这几年我才意识到上海街头有许多美丽的花朵和树木,我才开始意识到那些冬天的腊梅、春天的玉兰、夏天的蔷薇花和秋天的桂花,我对于季节的更替不再是衣服的增减,而是大自然的花开花落,真的,以前在我眼里上海就是一个适合工作和赚钱的地方,每次坐在出租车上都在想工作,根本无心欣赏那些绿地的植物,我忙到根本没有时间停下来去看看窗外的花朵,等到我有空去看窗外的时候,往往已是满天星光,为了更胜一筹,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高速运转和追求效率,月光下散步吟诗的时光简直是遥远的一首诗,我常常戏谑地说自己做投资那几年是“利欲熏心”。去香港出差,在一位老师的工作室书架上看到一本《成为一个人》,书名一下子就打动了我,我好像一个回家的小孩看到了路标,老师看我喜欢就送了给我,(再次谢谢john老师慷慨送我一大包他书架上的书,凡我喜欢的他都送我了,还怕我拎不动,叮嘱他的员工从香港帮我拎到深圳再快递给我,再次谢谢。),所以年初我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就取名为“成为一个人:自我教练。”(参见:自我教练:成为一个人),名字源出于此。

我刚加入保险公司的时候,尊敬的ivor老师曾经说过,真正做保险的人到最后,人性会趋于完美,这就是这份工作对于每个人的最高回报和奖赏。那么关于我热爱的培训,我也想改一下吴先生的这句话,“培训的终极目标是精进自己、分享他人。学员只不过是在分享我精进过程当中某一个当下。”

“卖一本八卦杂志和卖一本好书,在POS机上可能显示的都是25元人民币,但有良心的经营者会知道,那是不一样的。”

——追求用户忠诚度、市场占有率的公司比较多,追求用户尊敬度,做一家受人尊敬的公司不多。我曾经把20000元的单子做成了2000元,就是觉得不能赚将来想起来会脸红的钱,(参见我的新书《金融人札记》中《20000?2000!》一文。)如今许多文章为了博眼球和点击量,文章标题无下限,怎么生猛怎么来,翻来覆去拿感官刺激说事,我常常想他们将来回看自己的文章会脸红吗?如今网络资讯发达,他们不怕自己的孩子也看到吗?不怕哪些未成年人看到吗?我们在树立一个什么榜样?孩子们将如何看待我们?下笔的时候难道不需要负责任吗?

“诚品书店一开始不是要为了卖书,而是要推广阅读,人们来书店不仅仅为了买书。诚品办的活动绝大部分是免费的,因为在我们看来,人文思维关乎人和自我、人和他人、人和社会、人和天地、甚至人与鬼魂之间。2010年,到诚品书店看书的人次超过了1亿次。2013年,诚品书店营收是130亿台币,会员98万,书店营收占30%左右。”

——我们常常在出发之后会忘了当初为何出发?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有多少书店人开书店是为了推广阅读?在我,去书店常常是一个生活中的仪式,那是一个可以静下来慢下来的地方。如果天堂在人间有分店,那应该就是书店的样子,就是诚品的样子吧。我记得自己一开始写作《生活永远比小说精彩:12年目睹金融圈人事》就不是为了发表,而是觉得写下那些工作中的见闻可以分享给客户和同事,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和销售理念,没想到却有那么多熟悉和陌生的人喜欢,也没想过有一天会出版成书《金融人札记》,可以传播给更多的人,新书上市以来不断收到读者的反馈,分享他们在书中的收获,就像我此刻在做的事情一样,书籍和文字像投进人们心湖的一颗颗小石头,阅读的过程就是激起的一圈圈涟漪,生命就这样影响生命,真是一份意外的惊喜。

这些年教授九型,觉得学员们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不方便,就想写一本基础入门教材,本来打算自己找印刷厂打印给学员,没想到完稿后有出版社愿意出版,于是我的第二本书《九型人格基础入门(暂定名)》又即将面世了,这些事情都让我深深感受到什么是“不忘初心”,什么是永远记得自己为何出发?

“无论如何,人是城市当中最珍贵的资产;人最重要的素养是人文和艺术方面的素养,就是善、爱和美的素养。”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参见:渐行渐远)写过: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

房和车成了标配,

成了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

关注学历多过学问,

关注文凭多过文化,

关注成果多过成长,

关注人情多过感情,

城市中好像越来越看不见“人”,而只能看见这个人的颜值、房、车、名片上的职务等等。我们不乏各种财富榜,却没有“人文素养榜”。热点话题都是明星富豪的出轨、家暴、争产和各种难看的撕,以及各种不怕事大的围观和大量幸灾乐祸的点评,何曾见素养?更别提善、爱和美的素养!我想,这个世界病了。

“诚品在商业经营上备受批判,但我至少信守当年的信诺,希望一本书、一句格言、一首名曲、一个新的思想剖面、一件艺术创作品、一栋感人的建筑与空间,都能产生一份灵动力,丰富大家的精神与心灵。”

——我常常被一些比较亲近的朋友批评为一个活在真空中的理想主义者,比如我办三山微课堂,定期分享一本好书,登一坐山,一个城市的一条有故事的街道......这些都无法产生经济效益,没有KPI,但这是我当初成立柔慈咨询s&s(small&slowlly)的小小念头,小小的慢慢地做,用等待一朵花开的缓慢耐心,帮助客户管理财富,开讲座写文章传递人文艺术理念,因为我看到生活中太多人活得不快乐都是读书太少或见识不足,而我想在有限的机会里尽量去影响一些人,就像一棵树枝摇动另一棵树枝,能做多少算多少,一个客户一个客户慢慢地谈、一节课一节课慢慢地讲、一篇篇文章慢慢地写,我不急,但我不停。

“在繁忙的都市当中,希望书店成为城市人的客厅。到书店里可以放松,可以从容。”

——再土豪的人装修的时候也会给自己家里留一间书房,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用满墙的书籍来做背景装饰,为什么?因为书籍自带神圣光环,因为培根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空间里有书,人们的精气神就被拔高了,就像宝钗说的“凡事有学问提着,就不至于流俗了。”除了开课,如今我很少出门,偶尔约人也都约在书店,家附近的大隐书局是我喜欢约人见面的地方,在那里喝茶,好像在自己家的书房跟人谈话,在那样的书房里喝茶聊天,彷佛谈话的内容都被加持过,是读书人都想要的吧?

“没有钱,诚品活不下去。但我心里同时也非常明白:如果没有文化,我也不想活了。很多人可以买到香奈儿,但买不到气质;可以买到很好的床,但买不到安稳的睡眠;可以买到豪华别墅,但买不到温馨的家庭;可以买到很好的食物,但不一定买到很好的食物,但不一定买到很好的食欲。

有一位建筑评论家说过,真正知道一个理念至少需要花20年的时间;至于亲身体验而至深信不疑,则需要30年光阴;要能够随心所欲地应用,将要耗掉50年的生命。”

——几年前我去过台湾的诚品,一天的会议结束后,已经快12点,还是约了几个小伙伴过去了,果然很喜欢,买了沉甸甸的一大包,那些书籍可以看出选书人的品位,有一种心领神会在里面。坐在地上看了半天书,偶尔抬头,在店里徜徉的顾客脸上,在那些穿着工服忙碌的年轻店员微笑里,我看到创始人的梦想在发光,我能嗅到创始人的初心,蔷薇花一样的芳香,小时候想过开书店,我想,应该就是诚品这样的书店。

吴清友先生走了,67岁的生命不算长,他留下了超越生命长度的诚品,有多少人像我一样在诚品的故事里得到激励和鼓舞?有多少人在诚品重拾阅读?有诚品的城市和没有诚品的城市是不一样的。

诚品是一种精神,是一种气质。

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有书店,

如果有书店,应该有一家诚品。

吴先生,走好!

2017-7-19三山悼于上海柔慈阁

-完-

————————

(0)

相关推荐

  • 我和开开书店——写在开业22周年之际

    空白 书,承载一个民族文化的精髓:书店,是汇集着古今中外的大熔炉. 书店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输入 我和开开书店 --写在开业22周年之际 赵彩阳 80年代,在现在已经拆除了的富阳老电影院门口有很多的书摊 ...

  • 阅见小聚

    好友在阅见书店小聚,一位是书店店主,一位是手工艺工作者,一壶花茶,一个牛角包,一份温暖又丰盛的早餐.穿行在郁郁葱葱的植物与林林总总的书籍之间,草叶的芬芳与书香混合在一起,沁人心肺.窗外飘着雨,我们慢悠 ...

  • 【远方】内蒙 《感恩母爱——母亲节写给天堂的妈妈》 作者:风清云淡 主播:枫韵

    作者:风清云淡 主播:枫韵 编辑:小鹿 感恩母爱 --母亲节写给天堂的妈妈 妈妈目不识丁 可那伟大的情怀 却把文字无限拉长 读书的渴望 在她眼里迸发光芒 没念过一天书的妈妈 把五个儿女送进学堂 用柔弱 ...

  • 【诗雅香江】第343期 悼吴孟超、袁隆平两院士

    [吴孟超] 吴孟超(1922年8月31日-2021年5月22日),福建省闽清县人,马来西亚归侨,中国肝胆外科专家,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特级文职干部,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人 ...

  • 悼吴孟超、袁隆平逝世(外一首) 美丽星

    作者 悼吴孟超.袁隆平逝世 美丽星 先后入世,各展奇才, 佑护生命,尽瘁绵延. 致力专业,奋斗不止, 老当益壮,九旬青年. 为国纾困,解大难题, 为民尽心,滴滴点点. 肝胆相照,康健身体, 人民健康, ...

  • 【诗雅香江】第344期 悼吴孟超袁隆平两院士(二)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為中國大陸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出生於北京,籍貫江西德安.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 ...

  • 【崔振奎诗词】 悼吴、袁两位院士仙逝二首(古风)

    文香花开 感恩一路同行! [文香花开]平台是一个旨在为文学.朗诵爱好者提供展示才华的纯文学有声平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倡导正能量作品,文香花开,花开有声!愿你在这里找到心灵的归宿-- 崔振奎诗词 ...

  • 特刊《悼吴袁二院士》外一组,文/签约作家:熊远舟

    荐赏 熊远舟佳作 作者简介 熊远舟,男,湖北阳新人,农民,喜爱古典文学,好诗词,在黄东方山诗社发表过作品.现为<星火文苑文学平台>签约作家. 悼袁隆平院士 作者/熊远舟 曾经筑梦稻边凉,吃 ...

  • 【诗雅香江】第336期 悼吴孟超、袁隆平两人院士(三)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為中國大陸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出生於北京,籍貫江西德安.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暨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 ...

  • 李艳清:悼吴孟超院士

    诗 歌 净 化 心 灵 择  此处静谧 书一方清 远 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受苦的人 --悼吴孟超院士 文/李艳清 99岁这一年 您把生命捐出 夜空亮了 一个肝胆外科创始人 成了一颗恒星 多少痊愈的肝胆又 ...

  • 赵园 | 悼吴福辉兄

    文革后读研,是我此生较为美好的一段经历.同门友中除张玫珊外,钱理群.吴福辉年近不惑,其余几位与我本科同届.大动荡后,因各有历练,多少可以自信对人的判断力,知道你的直觉不大会欺骗你.此时的友谊.信任,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