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穴法歌(医学入门)

​  杂病随症选杂穴,仍兼原合与八法。经络原会别论详,脏腑俞募当谨始。

  根结标本理玄微,四关三部识其处。伤寒一日刺风府,阴阳分经次第取。
  伤寒一日太阳风府,二日阳明之荥,三日少阳之俞,四日太阴之井,五日少阴之俞,六日厥阴之经。在表刺三阳经穴,在里刺三阴经穴,六日过经未汗,刺期门、三里,古法也。惟阳症灸关元穴为妙。
  汗吐下法非有他,合谷内关阴交杵。
  汗,针合谷入二分,行九九数,搓数十次,男左搓,女右搓,得汗行泻法,汗止身温出针。如汗不止,针阴市,补合谷。吐,针内关入三分,先补六次,泻三次,行子午捣臼法三次,提气上行,又推战一次,病人多呼几次,即吐;如吐不止,补九阳数,调匀呼吸,三十六度,吐止,徐出针,急扪穴;吐不止,补足三里。下,针三阴交入三分,男左女右,以针盘旋,右转六阴数毕,用口鼻闭气,吞鼓腹中,将泻插一下,其人即泄,鼻吸手泻三十六遍,方开口鼻之气,插针即泄;如泄不止,针合谷,升九阳数。凡汗、吐、下,仍分阴阳补泻,就流注穴行之尤妙。
  一切风寒暑湿邪,头疼发热外关起。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
  偏正头疼左右针,列缺太渊不用补。头风目眩项捩强,申脉金门手三里。
  赤眼迎香出血奇,临泣太冲合谷侣耳聋临泣与金门,合谷针后听人语。
  ①左痛针右。②眼肿血烂,泻足临泣。③足临泣。④俱泻。
  鼻塞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口噤喎斜流涎多,地仓颊车仍可举。
  口舌生疮舌下窍,三棱刺血非粗卤。舌裂出血寻内关,太冲阴交走上部。
  舌上生胎合谷当,手三里治舌风舞。牙风面肿颊车神,合谷临泣泻不数。
  二陵二蹻与二交,头项手足互相与。两井两商二三间,手上诸风得其所。
  手指连肩相引疼,合谷、太冲能救苦。手三里治肩连脐,脊间心后称中渚。
  冷嗽只宜补合谷,三阴交泻实时住。
  ①俱泻。②舌下两边紫筋。③泻足临泣。
  霍乱中脘可入深,三里内庭泻几许。心痛翻胃刺劳宫,寒者少泽细手指.心痛手战少海求,若要除根阴市睹,太渊、列缺穴相连,能祛气痛刺两乳。
  胁痛只须阳陵泉,腹痛公孙内关尔。疟疾素问分各经,危氏刺指舌红紫。
  ①热者。②用补。足太阳疟,先寒后热,汗出不已,刺金门。足少阳疟,寒热心惕,汗多,刺侠溪。
  足阳明疟,寒久乃热,汗出喜见火光,刺冲阳。足太阴疟,寒热善呕,呕已乃衰,刺公孙。足少阴疟,呕吐甚欲闭户,刺大钟。足厥阴疟,少腹满,小便不利,刺太冲。心疟刺神门,肝疟中封,脾疟商丘,肺疟列缺,肾疟太溪,胃疟厉兑。危氏刺手十指及舌下紫肿筋出血。
  痢疾合谷三里宜,甚者必须兼中膂。心胸痞满阴陵泉,针到承山饮食美,
  泄泻肚腹诸般疾,三里内庭功无比。水肿水分与复溜,胀满中脘三里揣。
  ①白痢合谷,赤痢小肠俞,赤白足三里、中膂。②足三里。
  俱泻。水分先用小针,次用大针,以鸡翎管透之,水出浊者死,清者生,急服紧皮丸敛之。如乡村无药,粗人体实者针之;若高人则禁针。取血法:先用针补入地部,少停泻出人部,少停复补入地部,少停泻出针,其瘀血自出。虚者只有黄水出,若脚上肿大,欲放水者,仍用此法,于复溜穴上取之。
  《内经》针腹,以布缠缴。针家另有盘法:先针入二寸五分,退出二寸,只留五分在内盘之。如要取上焦包络之病,用针头迎向上刺入二分补之,使气攻上;若脐下有病,针头向下,退出二分泻之。此特备古法,初学不可轻用。
  腰痛环跳委中神,若连背痛昆仑武。腰连腿疼腕骨升,三里降下随拜跪
  腰连脚痛怎生医?环跳行间与风市。
  脚膝诸痛羡行间,三里申脉金门侈。脚若转筋眼发花,然谷承山法自古。
  两足难移先悬钟,条口后针能步履。两足酸麻补太溪,仆参内庭盘跟楚
  ①补腕骨,泻足三里。②用补法。③用泻。④脚盘痛泻内庭,脚跟痛泻仆参。
  脚连胁腋痛难当,环跳阳陵泉内杵。冷风湿痹针环跳,阳陵三里烧针尾
  七疝大敦与太冲,五淋血海通男妇。大便虚秘补支沟,泻足三里效可拟。
  热秘气秘先长强,大敦阳陵堪调护。小便不通阴陵泉,三里泻下溺如注。
  内伤食积针三里,璇玑相应块亦消。脾病气血先合谷,后刺三阴针用烧。
  ①烧三五壮,知痛即止。②手足三里。
  一切内伤内关穴,痰火积块退烦潮。吐血尺泽功无比,衄血上星与禾髎。
  喘急列缺足三里,呕噎阴交不可饶。劳宫能治五般痫,更刺涌泉疾若挑。
  神门专治心痴呆,人中间使祛癫妖。尸厥百会一穴美,更针隐白效昭昭
  妇人通经泻合谷,三里至阴催孕妊死胎阴交不可缓,胞衣照海内关寻
  小儿惊风少商穴,人中涌泉泻莫深。疽初起审其穴,只刺阳经不刺阴。
  ①外用笔管吹耳。②虚补合谷。③俱泻。
  阳经谓痈从背出者,当从太阳经至阴、通谷、束骨、昆仑、委中五穴选用。从鬓出者,当从少阳经窍阴、侠溪、临泣、阳辅、阳陵泉五穴选用。从髭出者,当从阳明经厉兑、内庭、陷谷、冲阳、解溪五穴选用。从胸出者,则以绝骨一穴治之。凡痈疽已破,尻神朔望不忌。
  伤寒流注分手足,太冲内庭可浮沉。熟此筌蹄手要活,得后方可度金针。
  又有一言真秘诀,上补下泻值千金。

(0)

相关推荐

  • 伤寒伤风辨【荐】

    伤寒伤风辨 伤寒无汗,伤风有汗:伤寒无涕,伤风有涕:伤寒脉紧,伤风脉缓: 伤寒怕寒,伤风怕风:伤寒郁而后热,伤风即能发热: 伤寒手足微冷,伤风手足皆温. 又曰:寒胜则痛,风胜必肿.

  • 卷四121,订正伤寒论注阳明病篇

        惟手足濈然汗出,与上条饱则微烦.头眩不同,彼     欲作谷疸,此欲作固瘕,皆胃中寒冷.一以微烦头     眩,阳在中上,故不病泻而病疸:一以手足汗出,阳     在四肢,故不病疸而病泻也.再 ...

  • 从张仲景的伤寒论中看艾灸的适应症! 张...

    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撰<伤寒卒(杂)病论>十六卷,倡导伤寒六经证和杂病的八纲辨证原则,发展了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提出了针灸治疗伤杂病的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对后世影响较大. 关于灸疗 ...

  • 【古籍】伤寒论辩证广注

    作者简介 卷一载辨伤寒非寒病论等五篇:卷二载纂注张仲景伤寒论例,附昔贤伤寒论例:卷三至卷五载太阳病上中下篇,附昔贤治太阳病方论变法:卷六至卷十载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病篇,附昔贤治阳明.少阳.太 ...

  • 阳证宜针,阴证宜灸

    伤寒论"阳证宜针,阴证宜灸"的主张,对后世医家有深远影响. (一)阴盛阳虚是艾灸的适应症! 仲景在其着作中,对灸法的施用范围,充分体现了阴盛阳虚可灸的原则. 急性热病早期,以实热为 ...

  • 厥冷恶寒

    恶寒门(附:恶风.往来寒热.振寒)     太阳中风,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同方.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同方.产后中风,续得之数十日 ...

  • 杂病穴法歌

    杂病穴法歌 头面耳目口鼻病,曲池合谷为之主. 鼻塞鼻痔及鼻渊,合谷太冲随手取. 牙风面肿颊车神,合谷临泣泻不数. 心痛番胃刺劳宫,寒者少泽细手指. 胁痛只须阳陵泉,腹痛公孙内关尔. 泄泻肚腹诸般疾,三 ...

  • 杂病穴法:百病一针为率,多则四针,满身针者可恶。

    仲景老衷醫 公众号 学习老中醫养生知识 针家以起风废瘫痪为主,虽伤寒内伤,亦皆视为杂病.<灵枢>杂证论某病取某经,而不言穴者,正欲人随经取用.大概上部病,多取手阳明经,中部足太阴,下部足厥 ...

  • 辨证捷法(含六经捷法和杂病捷法)

     六经捷法: 太阳经见证法 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恶寒,恶心,是足太阳膀胱经受证. 假如先起恶寒者,本病.已后发热者,标病. 若有一毫头痛,恶寒身热,不拘日数多少,便宜发散,自然热退身凉,有何变证? 辩 ...

  • 古医留下来的:辨证捷法(含六经捷法和杂病捷法)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六经捷法: 太阳经见证法 头项痛,腰脊强,发热恶寒,恶心,是足太阳膀胱经受证. 假如先起恶寒者,本病.已后发热者,标病. 若有一毫头痛,恶寒身热,不 ...

  • 治杂病灸法

    蛊毒灸足小趾尖上,三壮,当有物出,酒上得者酒出,饭上得者饭出,肉菜上得者,肉菜出,神验. 江南有射工毒虫,一名短狐,一名蜮,常在山间水中,人行及浴,此虫口中横骨角弩唧,以射人形影则病,若见身中有此疮, ...

  • 针灸入门必备: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选自学苑出版社<纯粹中医> 选自<针灸大全>.本歌首载于元代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题为<天星十一穴歌>,后在明代徐凤撰<针灸大全> ...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 ...

  • 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注解

    马丹阳不仅是道家的成就者,而且医术也相当高明.据说,天星十二穴的治杂病歌诀就是传自马丹阳.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个穴道,分布在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两条脉上:每一个经络上的穴道数量不一,例如膀胱经上最多 ...

  •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注解

    老祖宗留下的绝技:天星十二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注解 <黄帝内经>中记载,说人身上有十二经络,以应十二个月,有三百六十五节,以应一岁,其实就是说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个.穴道数量在历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