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屈原
(508)
仰望屈原
又是一年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沿袭千年的传统节日,粽子、香囊、艾草、龙舟,是它最重要的符号。自从成为了法定节日,有了小长假,人们才更有时间、更有心情去品味它的文化,想起与它紧密相联的那个人——屈原。
屈原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极富浪漫主义的《离骚》是风光无限的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但是他赶不上“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李白被人们所熟知;屈原是一个杰出的爱国主义者,报国无门的愤然一投,英勇壮烈不及怒发冲冠的岳飞、铡刀下的刘胡兰、烈火中的邱少云。然而,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却情有独钟,唯有他成就了一个节日,他的精神以及因他而形成的一系列文化,就值得所有中国人去怀念、去仰望。
仰望屈原,我们仰望他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爱国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从古到今一直都是代表时代的重音,从位卑不敢忘国忧的陆游,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从捻转千里回国的钱学森,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他们的感召力,他们的影响力,一直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直到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他仍然占据着最显要的位置。
仰望屈原,我们仰望他宁死不屈、不为瓦全的献身精神。面对相信谗言的楚怀王,怀才不遇的屈原选择了以死相谏投身汨罗江。他没有学习同样不被重用的前人孔子,周游列国,开馆研学,创造人生的另一种高度,也没有学习后人司马迁,忍辱负重,散发生命的另一种价值,而是为他的后辈楚霸王树立了宁死不肯过江东的悲壮。既然不能挽大厦于倾倒,那就让我带着自己的信仰与尊严死亡,这种精神,永远是后人仰望的巅峰。
仰望屈原,我们仰望他开创楚辞、为浪漫主义奠基的文学贡献。“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一种坚韧的豪迈;“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这是一种报国无门的呐喊;“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一种宁死不悔的宣言。他的作品,华丽而有想象力,政治气息很浓,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一座高峰。
仰望屈原,我们仰望他身后所沉淀出的一串串民族文化烙印。因为他的愤然一跳,让五月五日成为中华文明史中十分醒目的一页。为了不让水里的鱼虾吞噬他的风骨,人们在水中不停地抛洒粽子,粽子的棱角是他的品质,粽子的雪白是他的圣洁,粽子的甜蜜是他的赤诚。人们佩戴香囊、插上艾草,那是回味他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至于赛龙舟,那是在竞相劈水斩浪里,追寻历史的记忆。
又是一年端午节,不仅因为有粽子,不仅因为小长假,更重要的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文化和精神。仰望屈原,就是要仰望历史,挺立民族脊梁,坚守民族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