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秋到芦水湾》滕建民

    秋天的芦水湾,被大自然妆点的五彩缤纷,色彩斑斓。

  凝望着这片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树木的葱郁,花的芬芳,草的随意,一切有生命的动植物,仿佛都泛着灵动的光芒,在天地间悠悠地荡开。芦苇在水中摇曳,苇叶发出窸窸窣窣的声音,仿佛恋人伏在浓密的苇丛中细声慢语,唱着幸福的欢歌;湖中的水,像沉浸在深闺中的女子,静静地守着这一泓清泉,坚守着自己的纯洁,好不理会外界的喧嚣;贴着水面滑翔的鸟儿,唧唧唧、啾啾啾,用人类听不懂的语言,向同伴倾诉衷肠。纵横交错的城市高楼同雪山的倒影在水中晃动,一切景物仿佛定格在我的凝望之中。

  这里是昔日的黑水泽国,水云之乡。曾经发生在它身边的故事随着岁月的流失已远去。昨日的水云乡逐渐成为甘州,也是如今闻名全国的金张掖。古城的旧貌随着时代的风云早已换了容颜,唯一不变的是周而复始匍匐在地上的青草,绽放的野花,坚守在湖中的芦苇,飞来舞去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还有那些南来北往恋秋的候鸟,以及奋斗在这里的人们。

  在秋风里展望、回想。

  秋天是一个充满向往的季节,我想挥舞手中的笔描绘出属于这个季节最美的盛景。栈道两边浩浩荡荡的绿,一齐举过头顶,在蓝天下招摇。层层叠叠的花朵如笑靥于路边的女子,亭亭玉立,纯纯清清。水中的芦苇晃动着苇穗随风率性地摇曳,仿佛洋溢着醉人的妩媚。灵巧的鸟们一会用它轻灵的翅膀抚动着水波,一会又用热乎乎的身子和芦苇亲密。它们是芦水湾的风景,也是水域间的灵魂。

  走进芦水湾,如翻开了一本浑厚的书籍,它记载了这片土地上厚重的历史和传奇的神话,抒写着先民们辛勤劳作、艰苦奋斗的感人故事。

  当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达摩大师传播佛学来到弱水之畔,见有底无邦之弱水波涛汹涌,浩浩荡荡令他嗟叹不已,他顺手摘下一片苇叶作舟,飘然渡过弱水。他转身望着弱水长叹一声“三千弱水,我只取一瓢。”从此,弱水名声大振,弱水河畔的水云乡也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

  水云乡的梦在4000多年前的雪山、黄沙、水域间飘忽,弱水的名字一直跳跃在历史的史册中……

  颛顼的一声啼哭,打破了古甘州的沉寂,西王母与东王公在昆仑山下会面,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和浪漫的情话。黄帝巡狩路过此地,为甘州披上了辉煌的彩衣。大禹劈山治理弱水,促进了河西农耕文化的发展,开辟了西部早期的文明。周穆王驾车西游,在黑河边上垂钓,在草原上做客,潇洒浪漫的闲情逸致流传千秋。更让人扑朔迷离的是,黑水国的王子跟狐仙在某个黄昏或清晨迷失于幽蓝色的湖边,他们究竟去了哪里?是在湖的深处戏水,还是隐蔽在芦苇丛中荡舟?诸多的传说,留给世人扑朔迷离的追寻和无边的想象。

  最让人动心的是流传千古的那枚价值连城的金月亮,始终萦绕在人们心中,让世世代代的人们朝思暮想。一双双贪婪的眼睛在沙漠中窥探,在水域间搜寻。然而最有幸的是那位误入于洞穴中的牧羊人,他亲眼目睹了金月亮的尊容,但金月亮给他的只是一个美丽的梦境,那座藏宝的地下宫殿留给他的也只是忧伤的记忆。

  传说虽然怪诞荒味,但从中确实反映出了水云乡深厚的历史。

  坐在这汪漾碧波的水域边,闭上眼睛听风吹芦苇窣窣的轻吟,享受宁静中的这份安逸。想象着把耳朵摘下来放在苇叶上,让心于苇叶一起摇曳,荡漾,那种美妙的声音由远而近,从祁连山顶飘到生生不息的黑河,摄人魂魄,涤荡着人的灵魂。

  站在这片滋润心灵的沃土上,听到了时光深处,马背上的羌笛,戈壁滩的驼铃,它们跟风沙一起流动,同黑河水一起行走。大佛寺、木塔寺、西来寺、土塔、钟鼓楼、山西会馆、总兵府等。这些见证水云乡昨天历史的建筑,经历了世代风霜雨雪的剥蚀,依然屹立在甘州大地上。

  面对浩荡的芦苇,仿佛走进了历史的深处,面对无语的雪山,沉静的湖水,仿佛站在了历史的高空。我清晰地看到了月氏聚牧、汉匈争战、茶马交易、兵防屯驻、沙毁古城的漫漫岁月;看到了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开拓甘州,徐邈治理河西,隋炀帝巡视张掖,唐玄奘西天取经播种佛教文化,马克·波罗带来的西方文明;看到了林则徐风尘仆仆的背影和忧国忧民的惆怅;看到了为平定西部割据势力的左宗棠治理甘州的雄心,以及演绎在甘州大地上刀光剑影的厮杀,和风花雪月的悲戚;看到了古城为遥远的汉唐,在丝绸之路上为商旅们迎来的黎明,送走的夕阳。

  芦水湾水源的源头是祁连山。远眺威严的雪峰,它俨然帝王的尊容,高昂着头颅,用敏锐的眼神扫视着大地上的臣民。放眼黑河边广袤的原野,任云儿自如舒卷,任鲜花绽放,任蒿草丛生,任飞鸟走兽停留驻足,任岁月写满地老天荒。

  祁连雪峰孕育了河西走廊,芦水湾让甘州充满了灵气,川流不息的黑河水让这座城市有了厚重的名气。那些曾到访过甘州的人,不论他们是被流放的,驻守边关的,经商的,诵经传佛的,还是寻访问古的,在甘州驻足停留期间,都为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叹过,赞誉过,牵挂过。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甘州当江南”。名句佳作飘曳于波光粼粼芦苇簇拥的水域中,流传在中国的大江南北。

  轻轻合上这部书,那波光粼粼的封面上“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的美景在这片充满神奇的土地上铺开,展现在我眼前的是浓郁的秋色,层林尽染的秋景,还有清风吟唱的缠绵秋歌……

  作者简介:滕建民,笔名漠北雪莲。一个喜欢把平淡的日子梳理成诗意风景的女人。

(0)

相关推荐

  • 张广祥 | 永远摇曳的芦竹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80回大合集 永远摇曳的芦竹 张广祥 周末回老家,见到父亲正在砍伐芦竹. 老家南面四五十米远,有条河,那是庄上的母亲河.河边,常年氤氲着一片摇曳青绿的芦竹.对着我家的芦竹, ...

  • 桶 栽 芦 苇

    桶 栽 芦 苇 作者│管怀伦 记不得身边哪位高人说芦苇根的药用价值很高,滋阴养肺养胃,上网一查真有此说.我在2013年患过一次慢阻肺,闻听此言不免心动,但我想到的却是自己来种芦苇,然后取根熬汤饮用保健 ...

  • 葭,摇曳成花 | 杨华专栏

    葭,摇曳成花 杨华 看到微友圈的那张照片,是秋日的黄昏后. 一轮溶金的落日,远远挂在黛灰的天空,金乌西坠,洒下半江余晖.几枝芦苇,映衬着如此背景,在江畔依稀摇曳.透过斜阳的霞光,纤柔的白褐色花穗,怀金 ...

  • 【榜上诗家】何盛弟||甘州城北水云乡,翠染新芦万里长。

    文学家园 诗词美刊 榜 上 诗 家 诗家简介 何盛弟,男,1965年生,甘肃张掖人.本科学历,甘州诗词学会会员,喜好诗词写作,作品散见于<当代诗词家><广西诗词><张掖日 ...

  • 秋声,苇月。

    初秋日子, 苍苍芦苇在微风中飘荡. 静观天边白云去来. <小窗幽记>云: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唯有此时,内心才安于沉静. & ...

  • 【当代诗家/何盛弟】相惜一道同风雨,短短人生几个秋

    何盛弟,男,甘肃张掖人.本科学历,甘州诗词学会会员,喜好诗词,作品散见于<诗词>报<广西诗词><当代诗词家><张掖日报><张掖诗词>< ...

  • 赴一场芦花之约

    作者:钟芳 芦苇是一种极其普通的水生植物,其植株高大,茎秆直立,圆锥状花絮迎风摇曳,野趣横生.其实芦花没开之前称荻花,是红色或紫色的花蕾,而在初冬渐冷的时候,花穗耀眼,茎秆变黄,充满情趣,白白的花絮, ...

  • 边疆的泉水叮咚响——西海情歌博斯腾

    博斯腾湖,维吾尔语意为"绿洲",古称"西海",东西长55公里,南北宽25公里,水域面积1646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汉书·西域传> ...

  • 散文《落叶满鄞州》滕建民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再次走进鄞州,已是深秋. 黄昏,走进鄞州院士公园,斜斜的夕阳,将公园的角角落落浸染的一片金黄,清凉的晚风轻轻爱抚着 ...

  • 滕建民|​​落地彩虹丹霞山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白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落地彩虹丹霞山  张掖七彩丹霞,藏在逶迤延绵的祁连山深坳里. 行走在清风摇曳的黑河岸边,带上古人留下的诗句"马 ...

  • 【陕西】肖海滨丨散文/落叶满长安

    作家新干线 作者简介 肖海滨,现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任教,2002年曾出版诗集<情结穿过花季>和散文集<血液中的花瓣>,在文学期刊杂志和网刊及大型文学网站发表小说.散文.诗歌 ...

  • 滕建民|​​捧在手里的故乡

    哈哈 丝路新散文 siluxinsanwen 白 1 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 捧在手里的故乡  故乡,是种在人心里的根. 我生在祁连山下,长在童子坝河畔,家乡的土地被浓浓的麦香味浸染.我是吃着面食长 ...

  • 《岱山岛,我永远的向往地》滕建民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    海风.浪花.夕阳.晚霞. 当我站在船头与大海对视,心被博大的海洋而激荡.震撼. 此次海岛之行,是作为"全国海洋 ...

  • 付建民原创散文丨故乡的雪

    故乡的雪 文/付建民 清明时节雪纷飞,枫叶之国盼春归. 此时华夏芳菲尽,种瓜种豆满田园. 清明假期,我在我的田园中辛勤劳作,栽下了朋友送来的菜苗,有黄瓜.西红柿.辣椒.茄子.苦瓜.芸豆等,充分地享受着 ...

  • 散文|| 铺满落叶的环城南路

    欢迎光临冬歌文苑- 铺满落叶的环城南路 倪云兰||安徽 月滚着月,年滚着年,仿佛只一溜眼,又到了秋末了 . 环城南路上那两排银杏树更是美到一种神秘的境地,真可谓"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qu ...

  • 马建民【散文】我和我的两部手机

    凉城文苑期待你的关注 美             文             品             读             我和我的两部手机 文//马建民 一部老年手机,已伴随我走过了十多个 ...

  • 马建民【散文】“麦稍黄,女看娘”

    文//马建民 立夏过后,田里的冬小麦进入成熟期.尤其是小满到芒种这段时间,眼看着麦梢颜色越来越黄.灌饱了浆.上足了面的麦粒,像是急着要从麦穗上跳出来似的. 繁忙的夏收就要开始了.在我们陕西关中地区,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