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是最终篇)孩子们为什么会跳楼?| 教育评论21

作者:九九

人类学博士

也许是因为我胆子太小,我历来觉得跳楼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反正我是做不到的。然而,孩子们却一个个义无反顾地往下跳。今年上半年,东南某地级市,400来万人口,跳楼的学生就有12人之多(一个六年级一个高一,其余都是初中生)。

“思想潮”专栏作家谷雨天,是位退休的中学老师,他最近也说,前些年参加过一个会议,会上通报了中学生自杀的调查数据,他总的感觉是:怎么这么多啊?

总之,我认为青少年自杀是非常严重的事件,值得我们一再反思——他们为什么自杀,又为什么主要选择跳楼的方式呢?我觉得大概有下面几个原因。

1

青少年大脑发育状态的影响

人的大脑从纵向来看,主要有三层结构,自下而上分别是脑干、边缘系统、大脑皮质(如图)。

粗略来讲,这三层结构分别主管身体、情绪、思维。而青少年大脑发育总的特征,是脑干、边缘系统已经成熟,而大脑皮质,特别是主管“整合、反思”的中央前额叶皮质还远未成熟。这就决定了青少年比较容易冲动、情绪失控。

从最近一些案例来看,青少年自杀大多具有突发、冲动的特点,而跳楼大概是最便捷的方式,不需要做什么准备。青少年也没有太多资源、时间、自由度去为自杀做什么准备。这也就决定了青少年自杀方式跳楼较多。

2

长期的慢性压力的影响

怀众心理危机干预督导师陆宇光,从事一线心理危机干预超过15年,经验丰富。根据他的经验,选择跳楼作为自杀方式的人一般是因为压力太大,也许是自由落体的时候他可以有一些解脱感吧。

前两天徐菁菁在《三联生活周刊》发表了一篇文章  儿童抑郁症:我们为何总是忽视孩子的痛苦?,引起较大反响。其中提到,现在的孩子“处于长期的慢性压力之中”,带来了“持续的失控感”。而“控制感是缓解压力的良药”。

遗憾的是,现在有几个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有控制感?相反,“在今天,孩子们对自己的生活全方位地感到无力”,“以爱之名,成人对孩子的控制可能无孔不入” (徐菁菁,2020),这最终可能导致孩子的崩溃。

针对以上原因,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我给家长们几个建议:

1

尽量不要在言语上激惹孩子,尤其不能当众羞辱孩子。

这一点我在上篇文章中有提到,(点击:谁该为孩子跳楼负责?| 教育评论19)这里再强调一下。这是毁掉孩子的“必杀技”。

近年我们看到两个令人心痛不已的视频,一个是去年上海跳桥的少年。他妈妈显然是有点失去理智了,在大桥上,车水马龙中,把车停在路中间,跳下车到后面骂孩子。虽然听不到她说什么,相信她的言辞不可能太温和,以至于坐在车上骂觉得不解气。后果就是,当她回到驾驶室时,孩子拉开车门,穿过车流,从桥上跳了下去。

另一个是最近的湖北少年,因为和同学打扑克,被罚站在教室外并叫家长到校,他妈妈来了以后当场对他又是打耳光,又是掐脖子,言语上恐怕也温和不到哪里去。妈妈被劝走以后,孩子站了许久,看看楼下,看看妈妈远去的方向,最终转身跳了下去。

这些事例是很说明问题的。当然,我也无意多责备家长,我也理解家长们可能自身压力也很大,情绪也不好。但是,家长自己有情绪的时候,千万要通过心理咨询等方式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再去面对孩子。而不是把情绪加到孩子身上,甚至迁怒于孩子。否则,像徐菁菁文章中写到的,孩子在房间哭,爸爸在门口拿着斧头说要杀死孩子,如果发生这样的情况,恐怕最终家长只能追悔莫及。

2

要在家里给孩子建立一个支持性的环境。

孩子压力大、有情绪,有时候是难免的,恐怕全世界都存在。这个时候,家庭就要成为孩子的退路、港湾、出气口。而不是火上浇油。

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千万不要用“正能量”堵住他们。相反,让孩子该吐槽吐槽,该骂骂,该哭哭,过后孩子反而好了,该干嘛干嘛去。我们很多学员的亲身经历,都证实了这一点。像昨天的文章,(点击:当孩子因为写作业大发脾气,我是这么做的……|学员分享19)孩子写作业写烦了,开始哭闹。家长不去阻止他,而是看着他、允许他、同理他,孩子发泄过后,其实道理他都懂,他也明白不能把学校拆掉,不能不写作业。只不过,他有情绪。情绪来了,让他有个出口,过后就好了。如果堵住他,情绪就会慢慢积累,可能最终酿成大问题,比如抑郁症。

另一个学员也是,她女儿初中,是学霸,各方面表现都很出色。孩子表现好,她自己总结,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她在接送女儿的时候,还有其它时候,对于学校、生活中的很多事情,经常会允许女儿吐槽,甚至骂骂咧咧,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这样,情绪过后,孩子反而能好好学习,好好做事。

关于支持性环境,除了让孩子情绪有个出口以外,还有一点就是让孩子有掌控感。真正允许孩子去做一些决定,真正给他一些空间。比如让他自己出去转一圈,不要时刻问他你在哪里,你在干什么,不要总是把一切安排好,这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帮助。这就是我常说的父母不要太“能”了,最好能够退后一步。

关于支持性的环境,还有一点很重要。很多时候,孩子出现问题了,焦虑或者抑郁,有些家长倾向于把他带到医院吃药,这个是我比较反对的。我觉得这是“懒政”,把孩子康复的责任扔给医院。试想,如果环境都没有变,孩子吃药能有效果吗?徐菁菁文中提到,“2005年左右,人们发现这些药物并没有有效降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因为那些引发抑郁或者因抑郁导致的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几乎全然被忽视了”。

事实上,世界卫生组织也有相关的建议,“心理社会治疗对轻度抑郁症也很有效。抗抑郁药可以有效治疗中度和重度抑郁症,但并非轻度抑郁症的一线治疗手段。它们不应被用于治疗儿童抑郁症,也不应是青少年的一线治疗手段。对青少年,应慎用抗抑郁药。”(www.who.int)

孩子们可塑性强,而且他们往往不是问题,而是承受问题的人。他们出现心理问题,往往是因为社会、学校、家庭中的很多压力,转嫁到他们头上了。因此,外部的环境如果没有改变,他们是很难改变的。让孩子吃药,不仅效果不好,而且很可能给孩子带来很多不良影响,比如药物的副作用,比如孩子可能从此给自己贴上“有病”的标签,贻害无穷。

THE

END

(0)

相关推荐

  • 抑郁了?孩子越独立心理越健康吗?

    青少年抑郁症的产生也与个体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变差.应对压力技巧不够等有关-- 抑郁了?孩子越独立心理越健康 9月12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特设"新生独立报到奖",鼓励学生独立开启大学生 ...

  • 会传染!让你的孩子远离抑郁症

    会传染!让你的孩子远离抑郁症 来源: 健康播报       作者:李少成 说在前面的话:请抑郁症家属不要介意,这个题目不是说抑郁症不需要关爱,实在是因为,不恰当的关爱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青少年抑郁症的 ...

  • 詹森:安度青春期的8个问题

    詹森博士答中国家长问 Q:孩子较为内向寡言,即将面临中考,心理有一定压力,有时候会出现焦虑.暴躁.考试过于紧张等表现,这种状况应该怎么办? A:因为青少年本身就对压力和情绪性反应更敏感,他们有时会变得 ...

  • 抑郁症越来越低龄化!

    白天笑哈哈,晚上又人间不值得.越来越多的人说自己抑郁了,的确,随着近几年网络的发达,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抑郁症".但是更多的人却是跟风玩梗,让真正患有抑郁症的人有苦不能言. 特别是 ...

  • 这种全球3.5亿人患的病,你可能从未真正了解……

      前两天刷到一个视频,是一个医生复诊抑郁症的孩子. 孩子已经住院治疗的话,可想而知病情的严重性. 孩子在看书,医生随口表扬了一句:这孩子真用功. 结果孩子的母亲马上打断:用功!假用功! 言语里那股子 ...

  • 当我遇到一只叫“抑郁症”的大黑狗

    作者:诸晓敏(中国计生协青春健康教育培训师 浙江大学研究组专家)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抑郁症"已成为困扰人类的第一大精神问题,有人把它形容成大黑狗,看着黑狗在 ...

  • 20%的青少年有抑郁倾向,心理学家教家长如何化解

    Your Children Deserve the Best Home Education 文|夏德雨 1 别让"孩子抑郁倾向"变成抑郁症 9月4日,在峨眉山景区,一位年轻的女孩不 ...

  • 孩子为什么自残、自伤?听听他们自己怎么说!

    很多青少年出现过自伤.自残行为,比如用小刀.玻璃片划自己,用手狠狠掐自己,用头撞墙等等. 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一项调查显示,近20%的学生有过自残自伤行为.尤其是抑郁症.双相障碍青少年患者中, ...

  • 每5个孩子就有1个抑郁:令人堪忧的中国家庭现状

    前段,B站上一条关于"抑郁症患者"的短片火了,片名叫<灯火之下>,讲的是一个患抑郁症的高中女孩纯子,在她得了抑郁症之后的生活变化和心声,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视频的主角 ...

  • 我们是如何一步步把她逼死的

    "我们没有给他任何压力,对他没有要求,家里也很民主啊!" "我们工作忙回家晚了,他也不用我们操心,自己乖乖写作业.睡觉." "她平时看起来没有任何异常 ...

  • 青少年抑郁,正在成为部分家庭的难题……

    英国<经济学人>统计数据表明: 中国青少年自杀率已经位居全球第一. 中国每年有约10万青少年自杀,每分钟2人自杀,6人自杀未遂. 自杀已经成为我国青少年排名第二的死因 仅次于意外事故造成的 ...

  • 青少年患抑郁症人数显著提高,孩子为什么会得抑郁?

    导读:最近,越来越多的人都关注到了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问题上来,也渐渐地发现其实孩子的成长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三观建立和个人思想的形成都到了至关重要的时间. 而也恰恰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