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日头条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考古君让小众“考古”也能变大众
考古是一门严肃的科学,有着严谨的理论与方法。但在大量盗墓题材的小说与影视作品的流行下,大众对于考古的理解变成了片面的“考古就是官方盗墓,考古队员是持证盗墓”,这也成为了80后考古工作者“考古君”刘志岩,在今日头条平台对考古知识进行答疑科普、对有兴趣的公众进行专业引导的主要原因。
做最酷的头条创作者,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活过来
“考古君”本名刘志岩,本科毕业于厦门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而后进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
在几乎每次的野外工作中,当地百姓都会认为考古队是来赚钱的,跟修路搞工程的人没有什么区别。因此从那时起,每到一个长期性的工地,考古君就会和同事在当地的学校做讲座,邀请当地人来考古现场参观,甚至还办过文物展览。
不只是当地的百姓,网络上对于考古的误解也非常普遍。所以,在开始做考古科普这件事以后,考古君就十分希望通过网络平台将“考古大众化”的影响进一步扩大,让越来越多的普通公众近距离接触考古,在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让它们能够“活”起来,并传承下去。
考古科普任重而道远。对于考古君来说,除了以专业性的角度为考古发声,更重要的则是寻找到能够覆盖更多普通公众的发声平台。而之所以选择在今日头条这一平台进行科普创作,不仅是因为它作为通用信息平台覆盖“推荐+搜索+热点”,能够保证内容分发的准确度,精准投放给对考古知识感兴趣的用户,更多的也是因为今日头条在行业内的头部地位与高用户粘性。
根据36氪《2020年中国泛资讯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泛资讯领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行业发展态势下,今日头条的用户规模仍然保持稳定增长,用户活跃度和用户粘性进一步提升。因此,借助平台的力量,考古君可以将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融于创作,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进行传播,进一步扩大考古内容的普及度,以此来促进文物保护,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活过来。
聚集专业考古知识,平台携创作者助力“考古之路”变宽
不只考古君,在今日头条上,还有如器晤、刘国祥、巩文、灶物者等一大批专业领域的创作者,利用自己的考古知识与一线见闻,为平台用户做文物知识、历史知识的普及与分享。他们中大多都是和考古君从事相同工作的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在业余时间花费大量精力,以图文、微头条、视频、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内容创作。
无论是“让民众共享考古成果,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还是“考古学之眼,看大千世界”,这些考古专业创作者都已在简介中表达了自己的创作初衷。如果将考古的过程比作为重建历史,那么这些创作者在今日头条上发布的内容,就是将自己在“重建历史”过程中的见闻与感悟,传递给更多普通公众。
一直以来,今日头条都以“连接人与信息,促进创作与交流”为平台使命。在过去八年的发展中,始终遵循清晰的产品演进逻辑,以“一横一竖”的发展战略,持续创新,拓展边界,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在“一横”方面,丰富的内容体裁全面覆盖用户与创作者的不同偏好;“一竖”则包括了搜索订阅、关注订阅、推荐引擎和内容运营等分发方式。而在这样的发展战略下,优质内容也始终都是平台不变的刚需。
今天,越来越多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创作者选择入驻今日头条,在平台上分享专业知识、输出前沿观点,成为构筑平台内容护城河中的重要一环。平台也同样通过挖掘、扶持高质量的PUGC内容,激发用户的深层次兴趣与共鸣。对于垂直领域的专家、从业者来说,知识分享领域的蓝海仍有待挖掘,现在是携专业知识入驻今日头条的最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