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混江湖 混童话

当你第一眼看见混童话时,一定会被这样一份“精心打扮”的图文所吸引,简单朴实的题目与童真的原创配图交相辉映,轻柔的小一号宋体字、美妙童话的主题,除了没有拼音外,每一篇图文像极了小时候翻开的童话书。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点击阅读全文,出现的是此篇童话的有声版,当记忆深处属于童话的音乐声传来,和清脆的旁白声一起,让人穿越到了童年……微信号:huntonghua

  

■IT时报 戚夜云

谈起混童话的来源,时间还要拉回到2008年前的某一个晚上。混童话的创始人胡思客(真名为:陈寰中)正在儿子的床前发愁——今天该说个什么故事呢?除了安徒生的童话外,我还能说些什么?在把儿子哄入睡之后,胡思客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而这一夜思考的结果就是,他要创办原创童话自媒体——混童话。

  

胡思客的理念是开创“新童话美学”,不过最开始,朝着这个方向奔跑的只有2个人,一个是他自己,另一个就是他同样有童心的朋友——一位刚从电视台辞职的编导。但当时的自媒体并没有现在繁荣,2008~2013年间,混童话的小众群体只能在QQ群交流,在微博发表图文,直到2013年微信公众号的出世,让他们看到了希望。让胡思客感到幸运的是,跟他们一样怀有初心朋友还真不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混童话的粉丝就突破了好几千,超过1万的时候,他们还开心地摆了一场庆功宴。但是,日子久了,难免有差错,在受到追捧的同时,混童话也受到了来自粉丝的批评和建议,但奇妙的是,这些批评的粉丝们很多都成为了混童话的工作人员。

 

就这样,靠着粉丝起家的混童话团队现在拥有近200名的志愿者,从胡思客做媒体时的私人朋友,到后来的职业主播、专栏作家、音乐人、读者等,混童话的参与者职业种类真的是百花齐放。因为志愿者们散落在全国各地,所以混童话的幕后团队是名副其实的空中编辑部。看似都是“业余”的工作人员,实际上他们的工作已经细致到总编室、声优组、原创作者群、选题策划组、校对组、原创题目图室、推送组等十几个工作群。

  

为了不耽误本职工作,志愿者们采取的是轮班制,一个人一个月基本上只安排一次值班。所以,混童话的图文内容一个月前就已经制作完毕。同样是为了保证内容质量、兼顾志愿者的时间,从寻找、确定素材开始,经过原创图片绘制、声优的排班、选择、制作、校对、审核等,混童话的一条图文制作往往要花上1个月的时间。因此,粉丝们今天看到的内容,实际上2个月以前就已经开始准备。

2013年六一儿童节,混童话的微信公众号开始第一次推送文章,他们向粉丝发送的第一篇童话是来自德国于尔克·舒比格的《小女孩和天使》。现在除经典的童话故事外,混童话还会向粉丝们“安利”(推荐)著名的诗歌、分享世界优秀动画短片以及推荐他们喜爱的书籍,更为重要的是,它尊重原创,对于国人优秀原创的童话很是推崇。现在混童话推送近一半的童话都是来自于民间原创投稿。

快问快答
I=IT时报 H=胡思客(混童话创始人)
I:童话,大部分都是说给小朋友听的,公众号,又是面对成年人的,那么,混童话,是如何给自己定位的?

H:大多数成年人缺乏童心,沉浸在功利里不能自拔,是因为他们的童年没有童话。我觉得更重要的事情是唤醒他们身体里的童心,这样才能把美好的童真传承下去。

I:从哪里挖掘这么多的童话故事?尤其是国内原创这一块?

H :最初这个账号以编译海外小众童话以及合伙人的个人作品为主,后来随着关注者迅速增加,我们决定大力投入原创作品的挖掘,现在大部分作品是原创首发,从故事、插图、主播、声效都是如此。未来我希望连动画和音乐都能采用原创。

I:如果给你的团队贴标签的话,哪些标签适合他们?

H:小王子和彼得潘、爱幻想的双鱼座、追求完美的处女座。

I:一开始,你不考虑商业模式,现在观点有所改变吗?

H:一开始是这么想的,但后来发现商业模式可以更好地为内容服务,比如给原创者劳动报酬,招聘全职员工等。现在正尝试商业模式,比如和《蜡笔总动员》电影方合作,举办绘画比赛。未来希望跟专业机构合作,为读者订制崇尚自然的亲子类旅行产品。

IT Times featur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only national-circulated weekly newspaper baesd in Shanghai, with more than 50 years of histor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