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新神剧,女王的后劲太大了
贝丝·哈蒙是在地下室清理黑板擦的时候,偶然睨到象棋的。
见到棋盘后,贝丝的世界从此就发生了变化。这个刚刚丧母、进入孤儿院的女孩,在每个不眠夜的天花板上看到棋盘,并在脑中重现棋局、走法。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部上线一周、就有5万人在豆瓣上打下9.2高分的Netflix新剧《后翼弃兵》:天才少女贝丝凭借自己的象棋天赋和努力,一步步成长为世界上最顶尖的国际象棋手。
▲《后裔弃兵》,又名《女王的棋局》
然而这不是一个天才养成的故事,也不是只靠外挂、一路逆袭的爽片。确实有不少人说它是“年度第一爽剧“,但抱歉,对于普通人来说,天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就是“爽”到普通人不敢想象。
“爽”的另一面,是黑白棋盘格之外,贝丝·哈蒙的悲惨生活。母亲自杀、孤儿院、再次丧养母,她从幼年开始就发现自己掌控不了命运,唯一令她感到安全的只有那64格的棋盘游戏。家庭、性别、时代,每一样都是女主痛苦的催化剂,也是把她逼迫成为天才的毒品。
谁不好奇贝丝·哈蒙的人生呢?
就像她平庸的高中女同学一样,我也想在《后裔弃兵》里偷窥一个真正“天才”的人生,想看她为象棋入迷,好胜成魔,看她像我们普通人一样充满缺陷、萌动爱情。想看她痛苦,又发自真心地想看她像天才那样胜利。
如导演斯科特·弗兰克所言,如果拍成一部体育电影,观众们在观影过程中唯一在乎的是她会不会打败那个俄罗斯人。而这部剧真正的主题是,是一个关于天赋的痛苦和代价的故事。
所以它抓住你。即使每一集里都有大篇幅的比赛叙事,也不耽误观众早已经被这一个“两面性”天才抓住了心,我们生怕贝丝一步踏错、误入歧途,怕被骗、怕学坏,只求她专心搞事业。一口气看完7集。
可怜的天才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亲历母亲车祸丧生后,年仅8岁的贝丝被送入肯塔基州的一家孤儿院。
“竟然毫发无损,她简直是一个奇迹。”
“这个小女孩自己不会这样想。”
片头警察的这一段对话,是对女主人公成长的隐喻。贝丝将是别人的传奇,自己的地狱。
在孤儿院的地下室里,她遇到了校工夏贝先生。贝丝对于象棋的天赋令夏贝震惊,他开始一步步教她何谓西西里防御、送她象棋入门书。
这个性格古怪、沉默寡言的男人第一次将她领入象棋的世界。
▲在地下室下棋,第一次输了
贝丝是如何被棋盘吸引的呢?那个由64个方格组成的世界令她感到安全——对于一个孤儿而言,安全感无疑非常可贵。“我能控制它,我能主宰它,而且可预料。如果我受伤了,那也只能怪自己。”
在遇到象棋之前,她的人生中没有任何东西是可以掌控的。
▲可爱、乖巧、沉默
逐渐地,贝丝开始沉浸于象棋世界里,躺在孤儿院的床上,她直勾勾地盯着天花板,就可以在脑海中开始推演、对弈。这段时光,就像武侠小说中名不见经传的主人公掉入悬崖,跟随一位高人苦练,最终入江湖,一役成为当时的绝顶高手。二者拥有相似的酣畅。
贝丝的第一次高光时刻,是9岁时和高中象棋俱乐部12位棋手的对弈。短短一个多小时的车轮战,贝丝1比12,完胜。这段对战通过贝丝向校工复述经过来呈现,以儿童口语化的方式阐述对手的意图,观众无需了解国际象棋具体规则,也会惊叹于这位神童的水平、天才的傲慢。
▲她回孤儿院后,一边吃巧克力吃得满嘴脏,一边跟夏贝先生吐槽这些人棋艺很差
而年幼的贝丝,也对孤儿院里分发的镇定药剂上了瘾。她享受大把吃完镇定剂,躺在床上轻飘、集中的感觉,更集中地“在天花板上下棋”。当孤儿院不再给儿童使用镇定剂后,贝丝决定去偷。
贝丝两条肉肉的小腿爬上窗台,跳下桌子,大把往自己嘴里塞绿色药丸时,弹幕里满是留言,“我儿子就是这样吃薯条”“我女儿就是这样吃糖”,令人泪目。
贝丝是天才,但也只是个熊孩子,她有绝对擅长的领域,也有驾驭不住的更广阔的生活,只能缩进棋局里可怜地,寻求自我拯救。
此后的每一场比赛,从州内冠军、到全国冠军,一直到挑战世界冠军的苏联棋手,难度一步步升级,比赛的意义也越来越重要,“打怪升级”,越发刺激。
人物的成长困扰也更多,与所经历的一场场比赛,密不可分。
▲决战夜,发生在上世纪美苏冷战期间
《后翼弃兵》改编自沃尔特·特维斯的同名小说,该剧中的棋局均取自于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对弈,演员们需要记住每一盘棋子移动的方式。剧组还请来国际象棋顾问来为演员培训,使得他们能够传神地演绎棋手,让对弈时的姿态、手势都更有说服力。据说,女演员安雅·泰勒-乔伊要把棋谱记成打斗动作才能够完成。
另一方面,每一场对战采用了不同的镜头语言和配乐,根据对弈主角、氛围以及移子节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比如第一次对战州冠军时气氛凝重迟滞,镜头写实而缓慢;到了贝丝成名后胸有成竹的几场比赛,特效活泼,镜头更加多变,节奏也轻松跳脱了不少。
▲整部剧的构图、光影、剪辑,都非常不错
天赋,或许能使贝丝一时声名鹊起、登上本地新闻,但真正能使一位女棋手为由男性所主导的传统象棋界所认可,靠的是她对国际象棋无人能比的一腔狂热。贝丝永远抱着一本象棋书,在飞机上、在家里、在别人放松的时候,甚至还报名夜班学习俄语。
贝丝的人生一度只有下棋,甚至陷入疯魔。她的生活就是:赢下去、赢下去。直到曾经的一个个对手都告别了棋坛,直到她曾经的偶像对她说:“你是我今生遇到的最出色的棋手”。
那种天才的单纯和寂寞,足以让观众相信,打破传统的不可能会发生在这位女孩身上。
没有男一号的戏
国内观众真是被“大女主剧”看怕了。总是觉得每一个接近女主的角色都是心怀不轨,幼年时担心会有校园霸凌、青年时担心爱上渣男、临近重大比赛担心各种阴谋诡计害女主掉链子。但这些常见套路都没有发生。
事实上,贝丝的成长故事与男人无关,她要解决自己的问题。
一方面专注于如何挖掘象棋才华、变得更强大,成为棋盘上唯一的“Queen(女王)”;
另一方面,如何不再依赖药剂、酒精,弥补自己性格上、成长中的缺陷,成为一个独立的女性。
在同龄人之中,贝丝是个异类。
家庭经济的窘迫使她只能穿过时的打折衣服,显得格外寒酸;在一众讨论男生的女同学里,她整日钻研象棋,玩的是男孩子的游戏。而当贝丝成为冠军时,这些女孩又主动邀请她参加派对。但没想到,女孩子们关心的还是下象棋的男棋手。
▲贝丝穿着打折的衣服,顶着厚厚的齐刘海,在学校不受欢迎
贝丝不是不期待爱情,她只是不会“脑袋空空”地期待爱情。
几年以后,贝丝在百货公司偶遇那位已为人妻母的中学女同学。曾经校园里无忧无虑的时光过后,最终的生活还是陷入柴米油盐。而最初土里土气的贝丝却可以飞到全世界挑战下棋。
后来一位巴黎模特直接点出,看起来漂亮的模特只不过是一群空壳,她们的美是别人装扮出来的,贝丝拥有她们没有的东西,正是才华让她过上别人羡慕不已的生活。
观众很容易联想到《我的天才女友》里的莱农,或者是《小妇人》里的乔。这些女性故事里立志于过自己独自人生的女孩子,笃定地把自身的才华铺成了走向理想生活的阶梯。
除了贝丝外,剧中其他女性角色也拥有各自的魅力。
▲孤儿院时的朋友来找她,对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满嘴脏话变成了有政治理想的黑人女孩
生母是康奈尔大学的数学博士,对贝丝影响很大,向她灌输要独立过自己人生的意识。
养母擅长弹钢琴,被丈夫抛弃后振作精神,作为经纪人带着贝丝征战全美比赛,她告诉贝丝人生需要放松、不只有下棋一件事情。
还有孤儿院的好友乔琳,这个黑人女孩有激进的政治理想,却在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和白人贝丝成为朋友。在贝丝最沮丧迷茫的时候出现,像家人一样对她说,“我们不是孤儿,我们有彼此。”
曾被贝丝打败的第一位女棋手,一直被贝丝所鼓舞,成为了一名医学预科生;
孤儿院里一直为孩子们着想的院长在岗位上兢兢业业一生,她最后一瘸一拐的背影也令人心生感动。
这几位和贝丝的交往过程都不约而同显现了女性情谊中互相理解、彼此支持的温暖一面,其中的情感细腻真切,又充满坚强的鼓舞力量。
剧里出现的不少男性角色,全都可以说是配角。几位男性棋手与贝丝在不同的人生时期都有过交手,也分别产生过不同的情愫。这其中有贝丝一厢情愿的单恋,也有对贝丝真挚的追求者。但这几段恋爱没有什么玛丽苏的意味,女主一双小鹿般的大眼睛和棋局上女王般的气场给人物的魅力增添了说服力。
男棋手们在棋艺或者生活阅历上给予贝丝引导,他们帮助贝丝从一个野路子成长为职业选手。甚至在最后与苏联世界冠军棋手博戈夫的巅峰对决中,他们团结在一起,远程打电话为贝丝出谋划策,贡献了一段对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不同行事的思考,和体育精神超越国界的燃点。
看来,到了真正的大女主戏里,女人也有比爱情更伟大的事情要做。男人也会变成了女主的“工具人”。
天才,最需要普通人
此剧最先被熟知的剧名是《女王的棋局》,以此形容贝丝逐渐成长为国际象棋女王的征途,让人感觉也很恰当,透露着一股子爽剧气息。
《女王的棋局》是剧名“The Queen's Gambit ”的直译,“女王(QUEEN)”是棋子中唯一的女性角色,既是国际象棋的术语层面含义,也隐喻了贝丝作为彼时国际棋坛唯一的女性,不惧性别权力的固化及压榨,决心打破男性主导建立的传统界限,是当之无愧的“Queen(女王)”。
而豆瓣上的中译名“后翼弃兵”在棋盘则是一种行术,先行的白方牺牲掉皇后一侧的边翼兵,以此来获取中建场地的控制权,简称“皇后舍弃了边翼兵”(queen sacrifices its wing pawn)。
它是贝丝最后一战“大魔王” 博戈夫时使出的棋术,同时隐喻的是贝丝在成长过程中所牺牲和所换取的东西。
贝丝从小通过镇静剂来让自己能够看着天花板,快速地独自进行棋局演绎。而到了后来的比赛中,她也一直通过药物来让自己能够在比赛中有更高水平的发挥。在前期,观众看到天花板上硕大的棋盘影响和快速的棋子移动还会感到激动,但很快便开始担心药物对贝丝身体和精神的影响。
深爱贝丝的男棋手也向她尖锐地指出,担心她会像22岁就早早退役的传奇棋手阿廖欣一样疯狂,最终会从国际象棋的骄傲沦为悲伤。
▲贝丝离不开镇定片
但贝丝完全听不进去。
她想赢,依靠镇定药来保持思考,已成习惯,她沉浸于身为一名天才棋手为她带来的荣光。
剧组从外在装扮上,让贝丝华服加身,出入奢华精致的场景,甚至赛过隔壁的时装剧。
在第二次挑战博戈夫失败的夜晚,贝丝的养母去世了。
▲养母(右)去世后,贝丝一直穿着她的睡衣睡觉
贝丝彻底成为“孤身一人”,除了下棋什么也没有的她陷入了人生之中最晦暗的日子。她没有勇气再度挑战强敌,经济上也陷入窘境。
但好在孤儿院时的好友乔琳找上门来。
因为夏贝先生去世了,她们相邀重回到孤儿院。
在那个地下室里,也正是她象棋的起点,已经对象棋丧失信心的贝丝,看到满满一面墙都是关于她的新闻报道和赛事新闻剪贴,上面还有十三岁的贝丝写给人生第一位象棋老师夏贝的信:问他是否可以借自己5美元去参加象棋比赛。
贝丝从墙上拿下和夏贝先生的唯一一张合照,看着这个对她有知遇之恩的人,终于第一次放声大哭。
那张照片是特殊的,这也是《后裔弃兵》的诸多细节微妙之一:拍照片之前,孤僻的9岁贝丝,把手轻轻放在了夏贝先生的肩头。她亲近他。而照片里的夏贝先生昂着头不言语,却在死后以一面墙的剪报,多年的追随,回馈给贝丝。
贝丝发生了某种变化,开始从地狱里爬起来,面对生活。
故事最后,贝丝把药物冲进马桶,“独自”挑战博戈夫。
在对决的最后一刻,她依靠自己成功在天花板上进行了棋盘演绎,移动最后一步棋,在最后胜利的时刻,贝丝的眼梢嘴角竟然是一幅“不敢相信”的表情。
这个细节,十分反常,又恰到好处,令人伤感,想起天才的来路,“天赋的痛苦和代价”。
她终于赢了,屏幕前的老父亲也流下感动的泪水。
《后翼弃兵》这部剧火,在故事情节上,山巅般的象棋比赛与地狱似的真实人生,双线条并进的厉害之处我就不再赘述了,在此基础上的诸多细节,小女孩微微抬起的手,胜利时的自惊,都令人更进一步,“酥了”。
天才的普通人一面,普通人的天才一面,都令人落泪。
而最后,何况这个故事里,打动人的还有那些与天才交手过、不得不承认自己天资的普通人。印象深刻的一段是,当男棋手对着贝丝承认自己并没有那么爱象棋,自己的辅导对于她的棋艺进步是微不足道的,赤裸的剖析,无奈与残忍。
他理解天才的孤独,但普通人的落寞也该被理解。好在,男棋手最后找到了想过的生活,还为贝丝的决战做出了一份微不足道的战术贡献。
看吧,每一个成功的天才背后,都需要我们普通人。
文字:徐观
编辑:何焰
排版: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