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做一个走读生
灵魂只需要两件衣服:
路的背心,书的短裤。
图片来源:网络
走读生是指所念的学校有住宿条件,该学生因为家住的比较近或其它原因,没有选择在学校住宿的学生。走读还要有一定的规章制度,首先要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
——百度百科
1/
葛蓬是一个走读生,他跟住宿生一起上课、上晚自习,但中午可以回家午休,晚自习后回家睡觉,第二天早上去学校吃早餐。
实际上,他在家的时间并不多,晚上9点多回到家,洗漱之后,在约定的时间内浏览一下手机,就到了睡觉时间,早上6点就得起床,然后上学去。
最近,葛蓬作息时间很规律。我知道他在用心修正和改变自己的一些习惯,从小到大,从咿呀学语到青春少年,他一直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有时候管不住自己。
哪个孩子没有一点个性呢?我一直相信葛蓬的一些言行和习惯,是他张扬自己内心的一种反应,绝不是成人眼中的“坏毛病”。我相信他已经明白,毕竟还有人懂得他的内心。
每一个孩子都有不为成人所知的苦衷,在学习与玩耍的博弈中,孩子的力量无论如何强不过成人的力量。即便我倾向于葛蓬,但在越发紧张的高中阶段,我也毫无例外的站在了成人的阵营,一次再次跟葛蓬说,现在只是学习的时候,而不是尽情玩耍的时候。
终归有一天,葛蓬会明白这一点。
做一个学生不容易,做一个走读生更加不容易。因为他必须平衡好自己在学校与家里的心态,在紧张与放松之间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不过我相信葛蓬,会做得越来越好,透过他倔强的眼神,我看见他内心的阳光。他必将用自己的方式走好自己的路,这一点我从来没有过丝毫质疑,我相信他,就像他一直相信他自己。
葛蓬是我的外甥,一个高二年级的走读生。
2/
我一直想把自己公众号的名称变更一下,却没有特别中意的选择。后来受葛蓬这个走读生的启发,我觉得“走读生”这个称谓很符合自己公众号的身份,然后就在公众号介绍里写下了这三个字,但并没有直接变更公众号的名称。
曾经就原有名称和走读生这个名称,也征询了很多朋友的意见,大多数朋友建议坚持使用原有名称,认为毕竟关注者都熟悉这个名称了。想想也是有道理,就搁置下来,说起来这至少是半年前的事情了。
就在前几天,听了互联网运营专家张亮《有效打造你的个人品牌》精品课之后,我决定正式更换公众号的名称,随后,原来自己这个名称为五读俱全的公众号,就有了昨天中午开始的新名字——走读生日记。
走过的路,
读过的书,
苟且过的生活,
都记在这里。
这是公众号的新介绍。
3/
一个人从学校走向社会之后,他才更符合一个走读生的身份。
终身学习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名词,很多人早就已经走在践行的路上。我之所以把自己用走读生标签,目的也很单纯,让自己随时提醒自己,“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在无孔不入铺天盖地的信息面前,如何选择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学习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如何学以致用,如何让自己的认知和思想真正的更新迭代,如何让自己不被时代进程快速淘汰……如何做好一个真正的走读生,让自己与这个时代相符,这些问题都该想清楚。
有人说人生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其实,我一直把这句话看做劣等的鸡汤。在我看来,如果没有苟且过的人生,原本就算不得圆满的人生。
有谁能够真正按照自己的内心走完这一生呢?在漫长的人生路上,有谁没有违背过自己的本心呢?
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看过的风景,见过的人,听过的聊斋,侃过的八卦……本就让人生丰富多彩,而苟且也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色调。
我只想把这些都记录下来,有一天,这些文字也许就会幻化成远方的朝霞和灯火。
4/
昨天听了《一名建筑师的思维方式》系列音频,深受触动,便有感而发,写了《马岩松,比白岩松更值得尊重》(←戳此链接查阅原文)一文,然后一位朋友这样留言评论:
窃以为“走读生日记”这名字给人的感觉更“独立自我”。感谢作者提倡的“独立精神”给我带来的一些的思考。自然而然联想到自己日复一日的平庸且以顺其自然自慰;联想到在工作和生活中,对事情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不能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所谓“和而不同”;联想到终身学习是多么必要。
能够给人一些有意义的启发和提示,能够给人带来一些相关联的思考,这也许就是文字表达的重要意义之一吧。我一直感谢这些关注和阅读这个公众号的朋友们,也因此尽力让自己的表达更清晰、更通透一些。
自然,这也是我这个走读生余生必做的功课。
生命终止之际,回顾一下整个学习过程,自己给自己一个评价,是及格还是不及格,是肄业还是毕业,只希望自己别辜负了自己。
那时,走读生日记也许是一份任人评说,而自己并无遗憾的结业试卷。
5/
所谓生活,要么在路上,要么在书中。
我要表达的不是诗和远方,而只是对生活一个近乎理想化的概括,如果能够接近,这一生也算得上是幸福的一生了。
在这些文字结束的时候,我还要跟葛蓬说一句:舅舅也是一名走读生,让我们各自走好自己的路,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当我们人生落幕的时候,我们都不会后悔。
<END>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