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导航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专利导航是在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在专利信息运用方面探索创新并及时总结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和新模式。本文首先在简要回顾专利导航的历史沿革的基础上,首次系统总结了专利导航以专利数据为基础、以精准建模为方法、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基本特征,并对专利导航的最新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基于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丰富实践,总结提出了包括区域规划类、产业规划类、企业经营类、研发活动类、人才管理类、标准运用类等六个类别的专利导航典型应用,并对其开展实施的基本流程、特点要求及重点保障做了系统阐释;最后对以专利导航理念指引的包括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知识产权分析评议以及知识产权区域布局等在内的、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动的各项专利信息运用工作的探索实践及制度创新优化过程进行了全景式回顾和总结。作为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研究组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本文系统全面地回答了有关专利导航的一系列最基本的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对于专利导航工作的继往开来具有权威指导意义。
关键词:专利导航 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 专利信息运用 专利数据
一
专利导航概述
(一)专利导航的沿革
专利导航是在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形势下,在专利信息运用方面探索创新并及时总结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和新模式。这不仅是改革开放以来知识产权中国化应用的理论新突破,更是新时代中国知识产权运用体系建设支撑性的制度创新成果。专利导航的推广应用,对于我国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与水平,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全球治理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2012年9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以立足全局的战略眼光和锐意开拓的创新精神,敏锐洞察创新发展大势,提出专利导航的理念并专题研究决定开展专利导航探索试点工作。这项决定对于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引领作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具有深远意义,标志着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在专利信息运用方面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开启了知识产权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新征程。随后,由国家知识产权局贺化副局长牵头,原专利管理司具体负责,在第一时间组织成立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研究组(以下简称工程研究组)进行系统谋划和深入研究。2013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通知》(国知发管字[2013]27号),首次正式提出“专利导航”是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把专利运用嵌入产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引导和支撑产业科学发展的探索性工作。2016年,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研制、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国家标准《科研组织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 T 33250—2016)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GB/T33251—2016)中,将专利导航定义为:在科技研发、产业规划和专利运营等活动中,通过利用专利信息等数据资源,分析产业发展格局和技术创新方向,明晰产业发展和技术研发路径,提高决策科学性的一种模式。自试点以来,专利导航理念不断深化,内涵外延不断丰富,关键技术不断突破,适用场景不断拓展,其功能由最初的导航产业创新发展拓展到重大项目分析评议、区域创新资源布局等,被广泛适用于区域规划、产业规划、企业经营、研发活动、标准运用和人才管理等应用场景,形成了多层次、开放式、立体化的方法体系,并紧贴创新发展的需求继续发展完善。
近年来,国家知识产权局大力推进专利导航在地方、园区、产业和企业等不同层面的制度创新实践,以数据运用推动知识产权治理创新,全面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专利导航作为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大改革创新举措,从启动专利导航工程的试点探索,到列入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专利事业发展战略的年度推进计划,再到全面纳入国家和地方重大产业政策文件,逐步发展成为我国产业政策和创新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2018年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专利导航被确定为重新组建后的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重要职责。专利导航工作职责的法定化,标志着专利导航正式成为我国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转变政府职能、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二)专利导航的特征
专利导航在融入并助力产业实现自主可控、创新发展基本理念的指引下,在专利信息分析方法的基础上,综合了专利预警等具体应用场景,以大数据分析为依托,将聚焦于权利保护的分析拓展到全面支撑创新发展决策的分析,并以路径导航的方式将专利信息运用从权利保护的技术层面提升到有效配置创新资源的制度层面,因而具有区别于一般决策支撑方法和传统专利信息分析方法的鲜明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以专利数据为基础。专利数据是专利导航的基本信息元素,也是专利导航在信息来源上区别于其它决策方法的最核心特征。专利数据作为承载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其所包含的创新信息的密度远高于普通数据。专利数据具有高度的信息集成性,不仅包含了技术、法律、市场等多维度综合信息,并能够在时间、空间上及时反映出信息的动态变化;专利数据具有便于信息互联互通的良好包容性,专利数据形式趋于标准化,全球各国的专利数据虽然语言文字不同,但以基本一致的格式发布;不同国家的专利数据之间,专利数据与产业、经济、科技等多元多态数据之间,都能以专利数据为中心进行顺畅的数据维度扩展。专利数据作为优质数据所表现出的显著特征,具有其他类型数据难以达到的高度契合性,可以很好地结合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高效率、高质量地挖掘创新决策支撑信息。
以精准建模为方法。专利导航与传统专利信息分析的显著区别是,其理念的开放包容性决定了具体操作方法的灵活性及多样性。专利导航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可以构建面向不同运用场景的逻辑模型;根据不同的逻辑模型,可以针对性设定数据采集的数量、维度及精确度等边界参数;根据不同的数据范围,可以按需取舍关联分析的网格宽度,确保适当颗粒度的有效信息高效率析出。专利导航模型、数据和分析的针对性运用,使得专利导航具有面向产业需求的自适应性,对信息力度和粒度的强弱与大小进行加工处理,确保面向各类决策支撑的信息精准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产业创新发展。
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专利导航的制度基础是专利制度以信息公开换取权利保护的基本规则,其核心目标就是藉由信息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创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通过构建专利数据与作为“催化剂”的其它多维度数据的联接,专利导航不断拓展专利数据挖掘的深度和广度,提取多样化、多维度的高质量信息,促进供给产业创新发展决策信息的价值最大化,提升支撑决策的精准度,有效促进产业创新要素的高效流动,提升创新水平和效率,从而在专利信息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实现产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益的最大化,助力产业自主可控发展。
(三)专利导航的发展
专利导航的探索发展,从点上起步到线上延展再到面上铺开,经过理念提出—实践探索—理论总结—指导实践的螺旋上升,内容愈加丰富,特征愈加明显,体系愈加完善,产生了一批专利与产业、金融等专业领域大数据融合开发的新工具,深入有效地融入产业经济各方面。专利导航的理念与实践成效得到了国际同行的充分关注,已经开启国际化发展之路。由我国提出立项并主导制定的首个知识产权管理国际标准草案《创新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指南》(ISO56005)中,专利导航作为全新的创新管理工具得到更广泛的认同。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以数据为根基的专利导航高度契合开放式创新的特点,将全面融入到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成为支撑产业创新发展决策的重要因素,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实现更大的发展。
二
专利导航的应用
目前,专利导航已经覆盖到区域规划类、产业规划类、企业经营类、研发活动类、标准运用类和人才管理类等六种具体应用场景。随着今后工作实践的深入和扩展,专利导航的应用类型将会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具体来说,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主要面向政府部门,为区域创新发展决策提供支撑,成果可以作为产业规划专利导航的前置输入和重要参考;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主要面向政府部门和行业组织,为产业创新发展决策提供支撑,成果可以作为企业经营、研发活动、标准运用和人才管理等专利导航的前置输入和重要参考;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主要面向各类企业,内容涵盖了企业市场化运营活动中的投融资活动、产品布局、技术创新等应用场景。同时,研发活动、标准运用、人才管理等类别专利导航主要面向有此类需求的各类主体。这三类专利导航可以单独实施,也可以组合实施,还可以被区域规划、产业规划、企业经营专利导航引用,作为其组成部分。
(一)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
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是以服务不同层级的区域性经济载体的创新发展为基本导向,以专利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包括多种知识产权数据、科教数据、经济数据等多维度数据的关联分析模型,深入解构区域创新发展竞争力及区域创新资源与发展实际之间的科技、企业及产业匹配度等关键问题,针对区域发展定位、区域发展方向及区域资源优化布局等区域规划的基本问题提供决策支撑的专利导航活动。
(二)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
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是以服务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创新发展为基本导向,以专利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包括专利数据、产业数据、创新主体数据、政策环境数据等多维度数据的关联分析模型,深入解构专利链和产业链的互动关系以及产业发展中的专利控制力等关键问题,针对特定产业的发展方向、特定区域特定产业的当前定位及发展路径等产业规划的基本问题提供决策支撑的专利导航活动。
(三)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
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是以服务企业经营发展的各类活动为基本导向,以专利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包括专利数据、技术数据、产品数据、市场数据等多维数据的关联分析模型,深入解构企业发展所处的竞争环境、竞争风险、竞争机遇等关键问题,针对企业战略制定、投融资活动、研发创新、产品保护等多样化具体经营活动提供相应决策支撑的专利导航活动。
(四)研发活动类专利导航
研发活动类专利导航是以服务技术或产品研发的全流程或特定环节为基本导向,以专利数据为基础,通过建立专利数据、科教数据、产品数据、市场数据等多维数据的关联分析模型,深入解构研发活动或其特定环节所面临的研发环境、研发风险、研发机遇等关键问题,针对研发活动的研发方向确定、研发风险规避、研发路线优化、研发资源配置等基本问题提供决策支撑的专利导航活动。
(五)标准运用类专利导航
标准运用类专利导航是以服务标准的制定或实施为基本导向,以专利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专利数据、技术数据、产品数据、标准数据等多维数据的关联分析模型,深入解构特定领域专利与标准的互动规律与运用策略,针对具体标准化活动中的标准与专利互动运用效益的提升和风险的降低提供决策支撑的专利导航活动。
(六)人才管理类专利导航
人才管理类专利导航是以服务人才的综合管理为基本导向,以专利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专利数据、科技数据、企业数据、信用数据、市场数据等多维数据的关联分析模型,深入解构特定领域创新型人力资源分布及流动与专利、科技、企业及市场活动的互动关系等关键问题,针对人才遴选方向、人才综合评价、人才引进风险等具体活动提供决策支撑的专利导航活动。
三
专利导航的实施
(一)基本流程
专利导航实施的基本流程一般包含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导航分析三个主要步骤,根据导航分析需要,可重复进行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工作。
数据采集是指根据专利导航的目标需求和逻辑模型,开展针对性的数据检索,从专利数据库、图书、互联网、报刊、研究报告、会议资料、产业统计数据、政府出版物、档案、学位论文、标准等渠道广泛采集相关数据。
数据处理是指根据导航分析的需要,将采集到的专利与非专利数据,按照特定的格式进行数据提取,通过清洗、筛选、标引等方式对检索到的原始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生成内容相对完整,形式相对规范的数据。
导航分析是指围绕专利导航的目标需求,运用大数据关联分析方法,对采集并处理的专利数据和非专利数据进行具体建模分析,最终得出导航分析结论。
(二)特点要求
区域规划、产业规划、企业经营、研发活动、标准运用、人才管理等不同类型专利导航,分别针对政府、行业组织、企业、高校或科研组织等各类主体在区域规划、产业规划、企业经营、研发活动、标准运用、人才管理等方面的专利导航需求,在上述三个具体的实施步骤上,具有各自的特点和要求。
01
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
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在数据采集阶段主要采集以专利数据为主的,包括商标、版权、地理标志等各类数据在内的知识产权数据,还应当采集科技、教育、经济等其它产业数据。导航分析阶段构建包括区域资源现状与竞争力分析、区域资源匹配关系分析逻辑模型,匹配关系分析包括区域产业资源、科技教育资源与区域专利等知识产权资源的静态匹配分析或动态匹配分析。根据分析对区域创新发展质量进行定位和评价,提出区域产业发展的资源配置引导方案,为区域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规划决策建议。
02
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
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在数据采集阶段注重选择包括国内外专利数据、产业多维度统计数据、产业主体相关数据和产业政策环境相关数据等。数据处理阶段以专利数据为中心,建立包括上述各类产业数据在内的多维度数据关联。导航分析阶段综合专利数据和产业数据,构建产业发展方向分析、区域产业发展定位分析和产业发展路径导航分析的逻辑模型。在摸清产业发展方向基础上,立足区域产业发展定位,提出适用于本区域的产业发展路径建议,为产业规划的编制提供决策支撑。
03
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
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可选择一个或多个企业经营活动作为专利导航研究目标。企业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企业投资并购对象遴选、投资并购对象评估、企业上市准备、研发活动、技术合作开发、技术引进、企业发展战略以及企业产品战略等基础活动。根据不同的经营活动,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导航分析阶段应当具体分析数据采集的范围、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及导航分析的具体逻辑,并最终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04
研发活动类专利导航
研发活动类专利导航在数据采集阶段应当注意采集研发活动所涉及技术领域的专利数据、产业数据和科教数据,并在数据处理阶段进行融合扩展。导航分析阶段主要采用综合定位分析和精准靶向分析相结合的逻辑模型。综合定位分析用于确定分析场景,精准靶向分析用于依据分析场景选取对应的分析模块得出导航结论。
05
标准运用类专利导航
标准运用类专利导航应根据具体需求,以一个或多个标准运用活动作为专利导航的目标。标准运用类专利导航包括但不限于标准立项前的技术与知识产权可行性分析、标准化组织知识产权政策分析、标准潜在必要专利培育、标准必要专利检索分析、标准必要专利评估、标准化项目的专利风险评估、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等基础活动。根据不同的标准运用活动,在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和导航分析阶段应当具体分析数据采集的范围、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及导航分析的具体逻辑,并最终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06
人才管理类专利导航
人才管理类专利导航在数据采集阶段结合人才遴选、人才核查等不同人才管理的目的,采集目标人才相关专利数据、科技数据、舆情数据、法律数据、工商数据、人才需求数据等多维度数据,并进行数据关联匹配处理。导航分析阶段面向不同需求,可在专利信息真实性分析、匹配度分析、代表性专利创新质量分析、侵权风险分析等不同分析模块中进行组合以支撑人才遴选及人才核查等决策活动。
(三)重点保障
数据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决定了专利导航精准建模的方法是否能够落地。因此,应当根据不同类别专利导航的实施特点,在专利导航的开展过程中,保障满足该类项目实施的包括项目管理、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及导航分析等多元化的人力资源,以及包括以全球专利数据为基础,科技、经济、贸易、工商、法律或政策等数据在内的多元化数据作为基础条件。
专利导航的过程管理决定了追求信息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在项目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项目管理方和项目实施方都应当按照各类项目的特点,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加强管控,强调全面质量管理和风险管理,以保障专利导航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确保提供精准的决策结论。
四
专利导航的实践与探索
2013年以来,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开展为轴线,统筹规划,协同推进,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不同层面的多类别试点主体,连续开展了一系列大规模、立体化、多方位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构建起了内涵丰富、层次分明、机制健全的专利导航工作体系。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部署下,工程研究组同步对专利导航的基本特征、应用场景、实施方式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和深入阐述,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又进一步指导新的实践,专利导航由此发展成为一个在应用上不断拓展、方法上不断创新、机制上不断优化的开放体系。
(一)专利导航的应用拓展
2013年4月,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印发《关于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通知》,并以《关于确定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的通知》进行具体部署,奠定了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在园区、行业组织和企业三类经济单位统筹试点、协调推进的工作格局。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指导下,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在8个实验区中的郑州新材料产业集聚区率先突破,于2014年3月完成了首个聚焦特定产业的专利导航工作成果,随后工作成果在其余7个实验区和5个协同运用试点单位中迅速推广。实验区产业专利导航以专利信息运用为基础,通过多维度数据的精准建模和综合分析,以支撑产业创新发展规划为落脚点,因此被命名为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2015年7月,在系统总结上述产业专利导航实践的基础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了《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实施导则》。
在实验区、协同运用试点单位的产业专利导航推进基础上,国家知识产权局自2015年起进一步在苏州工业园区、杭州高新区等首批8个实验区及35个专利运营试点企业中探索开展了数十项企业专利导航研究工作。此类研究工作聚焦专利视角下企业运营管理的科学决策机制和资源配置方式,因此被命名为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
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对相关工作成果进行全面总结梳理后,于2016年12月发布了《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实施导则》。目前,随着企业专利导航实践的深化与扩展,专利导航在企业中的应用已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流程,形成了具有更广泛内涵的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在首批实验区、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和专利运营试点企业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推进,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各方参与试点的热情不断高涨,众多地方政府、产业园区、行业协会和企业纷纷要求加入试点行列。根据试点工程深化推进的需求,国家知识产权局在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于2016年1月确定了新一批国家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国家专利协同运用试点单位、国家专利运营试点企业。与此同时,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运用专利导航的理念在研发活动中不断深化,一批国家和地方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运用专利导航的理念积极参与和主导国家级行业技术标准制修订工作,开展定向化、系统化的专利前瞻布局,推动建立标准制定和专利池构建的良性互动机制。专利导航在研发活动和标准运用中的应用,进一步拓展了专利导航的应用推广范围和产业价值内涵。值得一提的是,相关试点单位充分发挥专利信息对人才创新水平的甄别作用,还将专利导航广泛应用在人才遴选、人才核查中的重要环节,为识别和使用人才开辟了新的路径,进一步丰富了专利导航的应用场景,全面凸显了专利导航创新发展的核心理念。
在此期间,国家知识产权局进一步深化了专利导航理念和方法,通过高效采集、有效整合、深化应用专利数据和社会数据,开展区域规划工作。从2016年开始,面向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部署开展了城市创新发展质量评价工作,结合多维度产业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示范城市的创新发展质量进行评价。到2018年底,深圳、成都、南京、厦门、西安、济南、长沙、烟台等中心城市率先开展了城市创新发展质量评价工作,该项工作得到了所在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力地支撑了城市创新发展决策。在此基础上,国家知识产权局进一步将评价工作拓展到省一级区域,围绕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开展了广东、甘肃、上海等区域的创新发展质量评价工作,形成了区域创新发展质量评价的科学指标体系。此外,作为专利导航方法应用的重要延伸,国家知识产权局也在江苏、广西、重庆、宁波、潍坊、广州、深圳等省、市两级共7个地方部署开展了知识产权区域布局试点工作,以导向目录等成果形式为区域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决策支持。上述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均为运用专利导航理念和方法,从高质量创新发展的角度,支撑区域发展规划决策,因此,被归为区域规划类专利导航。
(二)专利导航的方法创新
专利导航以专利信息资源利用和专利分析为基础,以提供支撑产业创新发展的高价值专利信息为目标,在方法上实现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方面,探索出了专利导航的精准建模方法,以全新的视角构建了专利信息分析的模型。专利导航在数据采集的多元化、数据处理的精准化和导航分析的有效性等专利信息运用方法上取得重大突破。另一方面,采用导航图谱的展现形式形象地表征专利导航的分析结论,开创性地采用专利导航产业子规划的形式协调配置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发展规划落地实施, 有效地支撑了产业创新发展。
以郑州超硬材料专利导航实验区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的研究实施为例。在研究初期,经过反复实地调研、资料收集、专家论证,结合产业咨询研究的多种分析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方向—定位—路径”的专利导航基本模型逻辑。这一模型通过类比地理空间导航中的方向、定位和路径,使得专利导航概念更加生动形象,也更易于增强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导航分析的针对性,达到精准建模并实现信息价值最大化的目标。
该项目研究中,数据采集阶段主要针对性地选择了包括国内外超硬材料专利数据、产业统计数据、企业相关数据和国家、地方产业政策相关数据等。数据处理阶段以专利数据为中心,建立包括上述各类产业数据在内的关联关系。导航分析阶段即以“方向- 定位- 路径”三个逻辑模块构建面向产业规划的精准分析模型。一是全景模式揭示全球超硬材料产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和基本方向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导航模块。该模块以专利数据信息为基础,首先从技术发展、产品供需、企业地位和产业转移等不同角度论证超硬材料产业链与专利布局的关联度;以产业链与专利布局的关联度为基础,进一步从技术控制、产品控制及市场控制等角度论证全球超硬材料产业竞争中的专利控制力,揭示专利控制力与产业竞争格局的发展规律;最后,以专利控制力为依据,通过深度分析具有专利控制力的国家、地区和企业, 综合研判全球超硬材料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技术发展重点方向和市场需求热点方向。二是以近景模式聚焦郑州超硬材料产业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区域确定产业发展定位模块。该模块立足郑州超硬材料产业实际,以专利数据信息为基础,以对比分析为主要方法,明确郑州超硬材料产业的技术、人才、企业等要素资源在全球以及中国产业链中的定位,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揭示郑州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在结构布局、企业培育、技术发展和人才储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三是以远景模式绘制郑州超硬材料产业发展的具体路径确定产业发展路径导航模块。该模块在对信息高度集成的基础上,结合郑州超硬材料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为实现各类创新资源有效配置的路径建议,包括产业布局结构优化路径、企业整合及引进培育路径、技术引进及协同创新路径、人才培育及引进合作路径、专利协同运用和专利储备运营路径等,从而为郑州超硬材料产业的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路径指引。
为了确保专利导航成果转化为创新发展的新动能,工程研究组在落地形式上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一方面努力提高相关建议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立足于加强政策协调和资源统筹,创造性地提出了制定专利导航产业创新发展规划的工作设想。在展示形式上,突出成果的易用性,充分体现专利导航贴近产业、服务产业、融入产业的基本理念,开创性地采取产业链图谱的方式展现专利导航研究成果。在应用形式上,通过在原有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制定专利导航子规划的形式,明确对相关职能部门的要求,力求以更加精准的指引,进一步推动专利导航成果落地实施。2015年3月,郑州市人民政府在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制定发布了《专利导航郑州超硬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规划(2014—2018)》(下称“规划”),规划采用了专利导航研究中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培育引进、人才培养引进、技术研发引进及专利布局运营等多方面的创新资源配置路径建议,并通过明确目标、建立机制、细化分工、落实责任、强化实施等一系列措施,在专利导航的视角下充分调动有利于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资源。其它首批专利导航试验区以此为蓝本,根据各自专利导航研究成果也先后制定了产业发展规划或相关指导文件。专利导航在助力产业实现自主可控创新发展的基本理念指引下,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三)专利导航的制度优化
专利导航作为知识产权制度在中国的重大创新实践,应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与产业同行,将专利信息运用水平从权利保护的技术层面提升到了配置创新资源的制度层面。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以来,全国仅由政府层面推动立项的产业规划类和企业经营类专利导航项目已累计过千项,对科学高效配置创新资源起到了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其有效性、可用性和价值度等得到各级政府和各类市场主体的全面验证和广泛认可。
如何把专利导航产业创新发展的工作成果巩固下来, 制度建设是关键。一方面,在国家专利导航试点工程的示范引领下,各地积极开展创建省级专利导航试验区等试点工作,对专利导航的组织模式和工作机制进行了复制推广,逐步构建起国家、省市、园区多层次专利导航工作体系,应用对象覆盖政府、行业组织、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主体。工程研究组通过对专利导航的内涵意义和方法特征进行了系统概括和理论凝练,在对工程五年评估总结的基础上,立足大样本量的丰富实践,于2019年完成了专利导航指南国家标准的编制起草工作。专利导航指南国家标准起草文本中的业务类型分为区域规划、产业规划、企业经营、研发活动、标准运用和人才管理等六大场景。另一方面,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持续推进下,完善专利导航决策制度和政策、建设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等内容全面纳入国家和地方重大产业政策文件,并经国务院批准同意作为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专利导航制度化建设释放出了新的体制活力和治理效能。在2018年新一轮机构改革中,专利导航制度化成为重新组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新增的职能亮点,“按产业领域加强专利导航”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被正式写入国家知识产权局“三定方案”,由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承担具体职责。
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作为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的价值载体和产权纽带,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日益对全球生产、流通、分配、消费活动以及经济运行机制、社会生活方式和国家治理能力产生重要影响。全球范围内,运用知识产权信息推动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正成为趋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知识产权运用,深化专利导航工作,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和推动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
从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的发展为专利信息这一特质数据资源的能量释放带来了新的机遇。充分利用专利信息优势,实现专利数据规模、质量和应用水平同步提升,发掘和释放专利数据要素的潜在价值,有利于更好发挥专利数据要素的战略作用,有效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创新发展水平。深刻把握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大势,为我们探索和实践专利导航,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深程度发挥知识产权制度的引领作用指明了方向。
创新无止境。以专利导航为核心的新型知识产权信息运用模式正在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中释放能量。通过专利导航的推广应用,知识产权将更加有力地联结技术流、物质流、资金流、人才流,深刻影响产业分工协作的组织模式,促进企业组织方式的集约和创新。通过专利导航的推广应用,知识产权将更加有力地推动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网络化共享、集约化整合、协作化开发和高效化利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显著提升产业经济运行水平和创新效率。通过专利导航的推广应用,将持续激发知识产权服务商业模式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形成知识产权服务业等新兴领域促进业务创新增值、提升企业核心价值的重要驱动力。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中,专利导航的制度建设将进一步提升专利数据的资源价值,更大程度地释放专利制度激励创新的功能红利。工程研究组将继续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工作部署,促进专利导航理论与实践的共创与共享,以实践成果推动完善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巩固和发展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