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等奖第一名作文《触摸一个词语》,这个“词语”,很关键

江苏“苏教国际杯”第十五届作文大赛高中组的题目是“触摸一个词语”。

“触摸”,本来有小心触碰、轻轻抚摸的意思。题目中的“触摸”肯定是感受、认识、理解、感悟等的意思。

选择什么样的“词语”,与“触摸”的本意有关。这个“词语”所指向的东西,应该是平时很少去触及的,或者是被忽视的,或者是有意不去提及的,或者是还没有到来的。选择哪一个词语,决定了本文立意的深度与高度。

“触摸幸福”的,应该是在尝试接受某份情感,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触摸孤独”的,大约是想在浮躁的时空里获得心灵的宁静,或是想保护好那一份与众不同;“触摸童年”的,也许是想在现实里拥有更多的纯真;“触摸春天”的,该是在寒冬里寻找生机;“触摸黎明”的,会在黑夜里看到光明……

总之,题目中包含了一层转折,文章要写出一些曲折。不然,审题不够准确,文章也太平。

如果是你来写,你会选择“触摸”什么?

小作者,她要写什么呢?

作者触摸“死亡”。从阅卷者的角度看,这很“别出心裁”。

十几岁的孩子会想到死亡吗?我想起了家里的一个小男孩,他在差不多四岁的时候问妈妈:你要是死了,我怎么办?然后他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真的,有的孩子会思考这个问题,但一般得不出什么结论。所以,本文很让人期待。

这部分虎头蛇尾,感悟来得太突然。

通过后文来看,文章重点写面对“死亡”的感悟,而这个“感悟”不应该是在瞬间产生的。可以在感悟前写写亲友的表现、看法,以及我的心理变化过程。

谁坦然接受了死亡?该如何去敬畏死亡?死亡为什么是最成功的事?

是史铁生在活着的时候坦然说出“我的职业是生病”、去世前连夜捐献身体器官吗?是齐白石即便一息尚存,也不要放下书本吗?是因为有人为了心中的正义与光明留下遗书一封而去从容赴死吗?

一直在泛泛而谈,不够打动人,也不足以服人。

议论太多,有点“灌鸡汤”的感觉。满分100分的话,我给80分,主要给在“新颖”“立意”上。

那么多现场评委能从几百篇文章里挑出这一篇,肯定是认可它的好。

一个特级教师评委是这样评价本文的:

触摸“死亡”是需要勇气的,更需要理性与底气。勇气,主要体现在冷静、平静的“触摸”中;理性体现在联想的广度与思考的深度和辩证上;底气使得她的感性描写细腻到位。

这该是本文被看重的原因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