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贤 | 生命的记忆——谨以此文献给母亲节

管伟骏《母亲》油画

生命的记忆——谨以此文献给母亲节
王正贤
朋友,你一生留给父母些什么?我不想过问,或许你所留下来的是遗憾。当然有的人往往留给父母的是让父母所得不到的一笔巨大财富,大多数人留给父母的是一片孝心,他们让父母老有所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他们孝敬自己的父母,这是人的本性,也是人之常情。当然也有不孝之子,有的人一辈子老让父母担心,仰惑也许有的人留给父母的是精神生活上的一种安慰而已。这些都因人而已,无以伦比。孔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都留给父母的是微笑的泪花,这种微笑的泪花是我从艰难的生活中磨砺出来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拥有的,是我在情感上无法仰制的一种倾情。当我见到母亲时,不由得激情满怀,我的脸膛上流露出幸福的微笑,晶莹的眼中流露出生命的泪花,这种泪花滋润着我的脸蛋儿,它不时地提醒着我,“做人,就活了这一张脸”。诚然,如果一个人活着连脸都不要,那至少他不佩做人,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骨气的人。常言道,“人活脸,树活皮,墙洼活了一揿泥”。作为人来讲,自己的脸蛋非常重要。作为我来说这种幸福的微笑是母亲一生滋给我的,是用金钱无法衛量的,母亲把我养育成人,我对母亲的回报是感恩。这种泪花代表着母亲已年迈,她虽然已经苍老了,由一个天生的美女,一个留着长长辫子的农村妇女,变成了白发苍苍,满脸长满了皱纹的白发老媪,母亲虽然身体佝偻,走路蹒跚,但她内心依然充满着生命的青春活力,因为,我们家前两分韭菜园里,那青一片的韭菜尖上,永远跳动这母亲的脉搏。由于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个人生活所迫,使得我与母亲永远保持了遥远的距离。形成了我与母亲在网络时代物质生活的断裂,精神生活的决裂。
母亲生了我们七兄妺,五个男孩,其中三弟三十三岁那年打工期间受损(三弟在宁夏银川市橡胶厂打工那年,从一辆装有轮胎的厂内车上摔了下来,大脑摔伤只好回家),这给我们这个家带来了不幸。家中的父母为了给三弟看病,欠下了债务,病还是没看好。“白发老人送黑发年轻人”,这种不幸的丧事,确实发生在我们这个家中,这给母亲的心灵带来了无法抹平的永久创伤。永远啮噬着母亲的心。三弟的病故,是我家中的一大损失啊!今天,我把这事写出来,也是我对三弟的一种缅怀之情,在我们这个穷人出身的家中,不幸的事防不慎防。大哥小时候給母亲曾留下了心灵的创伤。大哥永远是一个弱势群体的典型形象。这事还得从头说起,那是六O年,社里的一丁点儿包谷地让地主韩二黑子爷看管,生怕被别人偷上一点IL生吃掉,大哥的大拇指就是在那个时候,因饥饿用手捡了掉落在地面上的两颗玉米粒儿,他刚要往嘴里送时,就被韩二黑子爷发现了,一挙击落在地将大哥,说大哥偷吃社里的玉米粒,随后在韩二黑子爷这些坏人的指示下,大哥被几个大汉抓去,一顿毒打,可恶的韩二黑孑爷他们将大哥的拇拍扭坏,让你再捡不成玉米粒,手骨折了。大哥当时疼痛万分,哭喊着,“我的手,我的手”,跑回家。母亲看到后,心急如火。赶劲给大哥找庄上的李大夫,让他给大哥还骨。自此,我家就欠下了给大哥看病的钱,三元七角整。那是我家的第一笔债。六O年,大多数人都没饭吃,我家就是其中的一个,一方面还要给李大夫还钱。那个年代,那里有钱给大哥看手呢?母亲拿一片旧的白布用热开水烫后,双手拧一下,布上的水分大概有2O%左右,这时候母亲将布放在大哥的手上,布上冒着热气,这叫热膊,可以消肿。
       时光荏苒,一晃过了二十几个年头,大哥的拇指依然向外撇着,干活不得力。六O年,在我的村子,以韩二黑子爷为代表的一帮人,坏事简直做绝了。那时在我国的农村,像大哥这类事情多着哩。有的人被韩二黑子爷他们把胳膊扭坏的。听人讲,郭家的老三就是,张家的大儿子腿子就是被韩二黑子爷打瘸的……。他们都是一个原因,因饥饿偷吃了在上的几粒包谷。像大哥这一类人,他们是被那个时代摧残了的一代人。搭那以后,大哥就变成一个可怜虫,老实巴交地呆在农村,而且一呆就是几十年啊!现在,大哥依然在辽阔苍茫的固原市彭阳县呆着,住着两间土坯房子,成了家,生了两个侄子,一家四口人,过着农村人的耕种生活。在大哥的身上,永远流淌着母亲的血液,他那憨厚的弱势群体的影子,永远在这个社会上不会消失,留给了父母,留给了我们,这是令人难以忘却的一件事。
朋友,你去过宁夏的西海固吗?也许你去过很多地方,所过很多离奇的迷人的故事传说,却唯独都没有人给你讲过发生在辽阔苍茫西海固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黑土地上的人们,他们所生活过的一桩桩真实的故事。
       人常说,“家丑不可外扬”,今天,我将发生在自已家中的事能够真实地写出来展现给你,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在商品意识不断撒播而且越来越浓郁的网络时代的今天,虽然过去家穷落后,愚昧,但是活了下来。现在西海固的人却把根留住了,永远扎根于农村。去宁夏,看西海固,些许大多数人不晓得,那是个地球上干瘪了的地方,也是地球人生活最枯焦的地方,那儿天气常年干旱少雨,生活在那儿的人们,真是黄土地里长不出“金豆豆来”,阳光辐射时间长,人的脸膛被太阳光照射的又黑又红。在中国,西海固那儿的人们算上是中国境内的亚洲黑人。我就偏偏出生在那儿,而今,故乡的彭阳人口近百万,整个县城环绕着一座盏山,县委及县一中,二中,县医院,邮局……,等基本单位组织机构已落成。楼房没有几栋,全县平地少,山地多,粮食歉收,农村经济广种薄收但文化教育并不落后,正如鲁讯所说,“我吃得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彭阳县是一个西部边远山区的贫困县,老百姓依靠吃国家补助维持生计。我家的饭菜大多都与‘洋芋’有关,像洋芋滩饼,洋芋饺坨,洋芋疙塔,洋芋擦擦,洋芋馓饭,洋芋焌馍馍,水煮洋芋,土坯烧洋芋,清蒸洋芋,各种烤洋芋……等等,举不胜举。
人们一年到头吃来吃去都是吃洋芋。就拿我们家讲,主食就是洋芋,洋宇代表了馒头,平日,母亲煮一大锅洋芋,捞一小磕腌制的酸白菜,我们一边吃着洋芋,一边下着酸白莱,吃得津津有味,所以,洋芋是我家唯一的生活。洋芋是我家母亲的拿手菜,味美佳肴。当我走进城里时,城里人问我,你是吃什么长大的,身体这般結实,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是吃洋芋长大的。我们一家人都是靠吃洋芋长大的。我吃了四十多年的洋芋,几乎是年年吃,月月吃,天天吃,顿顿吃,贵在坚持,这种生活规律给谁吃同一种东西,而且连续吃上几十年都会厌倦的,但是,我却没有厌倦它,反而越吃越想吃,直到今天,我还在吃它,每顿饭都离不开它。没有洋芋我就感到这顿饭没有食欲。洋芋它伴随了我的一生啊,这就是我与洋芋之间的情感,也是我与母亲的情感。
“儿行千里母担忧”现在最让母亲担心的人就是我。我八九年高中毕业后,考取中央农业广播电視学校,去青海柴达木盆地工作,由于我从小比较喜爱文学,在单位常写些新闻通讯,消息,侧记,散文之类的稿件。平时也比较爱读一些世界文学名著。一路走下来的坎坷与不平,今日依然过着“水煮洋芋”的简朴生活。想起在柴达木盆地,整天都是头戴铝盔,全身裹着黑呼呼,脏兮兮黏糊糊的一身油衣,从此,我这个洋芋旦变成了‘油鬼子,’搭那以后,我便成了一名石油人。柴达木是我的第二故乡,我也爱上了它。柴达木不像我老家,一年四季狂风沙伴伴着我,老家有树,这儿却没有一颗树,老家有洋芋,在这儿却吃不到它。只有高高的铁塔,那是井架。耸立在茫茫的戈壁滩上,老家的母亲吃得是地窖水,比较难喝。再难喝也比柴达木的盐碱水好喝多了,盐碱水又苦又涩。老家有鸟儿,这儿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荒凉的戈壁滩啊,在诗人的眼里,柴达木永远是一幅沙漠中的海市蜃楼画。这也许是上苍给了我这个神奇的柴达木员工一个按排吧。柴达木盆地岩石底下埋藏了人类几千年的工业血液,今天,滚滚的石油流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只要你在这儿生活,工作流程非常简单,就是上班,睡觉,竟连睡觉也是一种习惯,如果你不睡觉,第二天的工作就无法进行。所以,柴达木留给我的深刻记忆是,它是人类生命中人性比较野蛮的一个部落群体。柴达木的人们都生活在一个机器运转的时代,你呆的时间久了,会变傻。在柴达木,你分不清一年四季的,曾记得九O年,母亲从遥远的宁夏来看我,第一句话没说就哭了,是因为儿所在地方凄谅……悲伤……。
九三年,我彻底告别了可爱的柴达木,开始了我人生辉煌时期,我参加了北京社会经济调查中心,国情部的调查员。开始中国名忧企业产品资料大全的编辑工作,同年三月,国务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的岳颂东副部长一同和我去西安调研。这是我人生写作生涯的极大转折点,同年我参加了93年东方新作家诗人笔会,在笔会上听了西川,林非,李小雨,唐晓渡,张同吾的讲课。这次受益非浅。从而萌发了我从事中国文学创作之梦,为了实现这个梦,这些年我对文学缪斯的深情呵护和真诚守望。九八年我去浙江金华书画报刊研究会和黄新满老师一同编辑《书画集报》。在浙江的曰子里,我主要是跑学校,收集学生的作品,金华,义鸟,兰溪,永康,浦江,碧安等各个大中小学我都跑遍了,书画集报终于浮出水面,渗透到了各个学校,深受各个学校教师与学生的好评,它曾亲获2012中国民报优秀奖。2013年8月,我的一篇散文诗‘戈璧作序’获得2013全国华夏情散文征文一等奖之后,被邀请去北京开会,这次聆听柳斌部长,鲁院白猫副院长,中国文联党委书记张胜友,孙武臣,海梦,李小雨,邵建国等领导及大家的讲座。更进一步提高了我的写作理论知识,听了他们的讲课,拓展了我的文化视野,补足了我的文学水分不足之处,我相信有他们的指教,今后我的文学路才会越走越宽。今天,我还是依旧坚持我一贫如洗的文学生涯,把丰收后的喜悦和微笑抛洒在脑后,留给了别人,也留给了我的母亲。年前,听说五弟回家,母亲要来陇西,五弟只好从命,从遥远的固原开车来看我,把母亲送到了陇西,临下车时,我因激动的微笑而流出了泪水,这种母子之情是令人无法抑制的,也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夜间,我给母亲接了一盆洗脚水端到母亲床前,给母亲开始洗脚,我双手摸着母亲的脚,长满了老茧,表皮粗糙的可以当礤子,我忘着这一切,难以下咽的泪水。因弟弟有事,只好让母亲第二天回去。惜别时,我望着母亲的车挥动了无数次手,给母亲告别,并一再给弟弟叮嘱,路上开车慢点,一路上千万要小心,弟弟笑着说,也是我的妈,肯定要小心,车走了,我依然呆呆地站在店前,很久,很久。
微笑的脸上唰唰唰的流下了泪水……,此时,我心湖怎能平静下来啊,我想这也许是母子之情吧,我把这情埋藏在心灵的深处好让他痛吧!也许生活留给我们每个人的记忆都有所不同,倘若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把放心留给自己的母亲,把爱心留给自已的孩子,腾出一点时间来,为母亲尽一点儿女们的孝心,哪怕是一丁点儿,别老让母亲担心,把热心献给我们的祖国,那该是多美哉啊!
(0)

相关推荐

  • 【原创首发】《告别》同题微诗赛(二)

    ----[同题诗精品篇]---- 告别 ◎普通人 (一) 溪水潺潺 一路哼唱着 奔向茫茫大海 (二) 风卷着蒲公英的种子 在空中自由飘荡 离开母亲  去经历世道沧桑 告别 ◎白云 挥手 眺望 撩动心事 ...

  • 我的大哥

    我的大哥:1961年在军事学院深造留影 意气风发.胸怀祖国.献身国防 文/编辑:刘老更 摄影:海英.林艺 我的大哥生来相貌清秀,一双瞳人剪秋水的眼睛,身材高大,性格毫爽直白,为人做事果敢,宠辱不惊,怡 ...

  • 【文化宁海】寸草心(连载下)

    作者:叶元丰 1961 8月 力洋 大邱村 1961年8月底,我们全家9口人迁回大邱村.我转学到力洋小学上四年级,三弟在孔镇庵(木勺庵)小学上二年级.大队干部允许父亲发挥技术作用,搞个体副业. 大哥挑 ...

  • 陈旺全||母亲的泪花

                   母亲的泪花 ◎陈旺全 母亲,一个神圣而又亲切的称谓. 母亲,一种血肉相连的亲情.世间之情莫大于母爱.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是一位非常勤劳和勇敢的女性,也是一位非常坚强和有主 ...

  • 大哥在上(上)

    本文作者:李志强 父母在世的时候,一直和大哥生活在一起,父母的生活起居都由大哥大嫂来照顾.在大哥没有搬进新楼之前,父母和大哥住在一个院子里,父母住西屋,大哥一家住东屋.大哥每天上班时,总要进父母屋子里 ...

  • 老二认为母亲是他照顾的可以分更多的房产,老三反驳道,明明就是母亲在照顾他

    许家有兄妹四人,父母身后留下了两套房产,其中一套较小的房子是在父亲名下的一直是给许家大哥居住,父亲去世后未将房子进行分配.而另一套较大的房子写在母亲名下,约有五十多平方米由母亲居住直至终老.最近这两套 ...

  • 张 娜丨幸福很简单

    曾几何时,细品幸福的含义.儿时,总憧憬明天的日子多美好,可以依偎在父母的怀里任性.撒娇,总想这便是幸福:少年时,曾为明天努力,追求心中的理想,期待想要的生活,心想这便是幸福:如今人到中年,体味&quo ...

  • 古代志怪故事:文寿

    文寿是个读书人,多次科考受挫.他二弟却一战告捷.父亲认为文寿学习不努力,把他赶出去游学.母亲也不给文寿妻子好脸色.文寿妻赵氏是个很贤惠的女人,从来没有埋怨过公婆. 文寿离开家门的前夜,和妻子告别说:& ...

  • 朱祖领 | 难忘母恩——谨以此文献给母亲节

    更多精彩,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凡参赛必加微信:shuai_pengju     难忘母恩 --谨以此文献给母亲节 朱祖领 2008年腊月14日,母亲在县人民医院治疗半月余,肺心病.心脏病恶化,撒 ...

  • ◇星夏卷•匠作典藏•散文篇◇《励志篇​》 ||□ ​王正贤

     <当代文学家·星夏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知名·专业·权威 星夏卷·2021·总第四期 (网纸同步) 散文显示屏 星夏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顾问:侍 ...

  • 王正贤散文

    给妈妈的一封信 妈妈,您好! 今天的黄昏,我又独自去看晚霞,您知道在我思念您的时侯,我就去看柴达木傍晚的太阳,它留给大漠的余温,就象您那双粗糙的手抚摸着我,常常使我觉得大漠就是您.妈妈,那颗硕大辉煌的 ...

  • 王正贤▷高原魂(诗歌)

    是谁日日夜夜,守侯在海拔五千五百多米高的喀喇昆仑高原? 是谁在加勒万河谷中,铸就了一条生命的巍峨界碑? 又是谁整日整夜,在零下三十度的雪域荒漠中与敌交锋? 是那一张张,干裂的嘴唇. 是那一层层,乌黑发 ...

  • 【王正华】打捞记忆——《简单生活》札记之一

    文/王正华 打 捞 记 忆  一一读张德丽散文集<简单生活>札记之一 一个偶然的机会,电话那头传来清脆.熟悉,又久远了二十二年的女声,开始以为是耳误,再仔细辩听,没有错就是她一一张德丽老师 ...

  • 【金秋卷◇匠作典藏•诗歌篇】《感悟人生》||□ 王正贤(甘肃)

    知名·专业·权威 金秋卷·2021·总第四期 (网纸同步) 诗歌直播间 金秋卷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已故) 书法顾问:侍少华.李敬伟       摄影顾问:王红军 国画顾问:徐开领 ...

  • 《文化安顺》乡人乡贤 俗世妙人——邓克贤 谨以此文献给邓克贤先生 2019年第102期(总457期)

    俗世妙人 --邓克贤 谨以此文献给邓克贤先生 (俗世有烟火,也有妙人) --题记 武贵琼 近半月以来,老有一事挂在心头,不敢去碰触,怕碰触之余惹出的那份唏嘘与遗憾. 清楚地记得那天是9月21日,我正去 ...

  • 外汇交易初级篇——谨以此文献给准备踏入外汇交易的朋友

    大家好,我回来了. 之前休息了一段时间,文章也是一直没有更新,只更新一些基础的做单想法和操盘思路. 这段时间有很多人私信问我一些外汇的相关问题,都是一些刚入行的基础问题,正好今天有空所以借着这篇文章普 ...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谨以此文献给为创建新中国牺牲的革命烈士陆敏

          青春无悔(唐章正) 陆敏,广西灌阳县水车乡修睦村大塘屯人.1926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自幼聪颖,山区艰苦生活让他养成不怕吃苦,坚强刚毅的性格.他的家庭希望送他好好读书以改变家庭命运,陆敏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