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这样的教育让90%的孩子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曾经有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妈妈,一遇到我就抱怨孩子读的幼儿园有多么多么的差,导致她的孩子一上小学就跟不上,人家都认识上千个字了,她的孩子大小、多少、前后左右还不认识,对题目根本不理解。如果一个孩子都分不清前后左右的表达,请问能不能把题目做对?
中国在近代输在了起跑线上。中国的工业革命时期,输在了全世界的起跑线上。中国近一百多年一直输在起跑线上。我们该怨谁?
最关键的是,无数的中国成人父母在思维上已经完全输在了起跑线,你们该怨谁?
其实这个问题能够折射出我们中国的成人父母在思维上的狭窄,认知上的冲突。
让小明来帮助大家捋一捋。
首先,我们先搞清楚教育的目标
教育的目标是要让你的孩子身心健康,未来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具有最大的社会适应性。这里最重要要解决的一个矛盾和冲突就是:你用现在的认知思维培育你的孩子,却要去满足未来20年后的世界。
所以请各位先想象一下20年后的世界:
你的孩子是如何生活的?
那个时候上班是在真实世界还是网络世界?
那个时候你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才能在社会生活学一技用来傍身?
文凭还管用吗?什么专业的最火?
什么专业可能已经消失或被淘汰。
那个时代对孩子的心理需要是如何的?
你搞清楚以上这些问题,再去重新规划你的孩子的教育。
其次,我们要搞清楚幼小衔接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就是两个字:适应。
从家庭规则到学校规则的适应。
从家庭生活作息到学校生活作息的适应。
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正式教育的适应。
从家庭关系到小伙伴关系的适应。
从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到老师与孩子关系的适应。
如果能做好以上5个适应,就能更好的维护孩子的身心发育和健康。
第三,输在起跑线这回事儿,心理学怎么看?
从心理学上讲。每个孩子大脑发育成熟时间都不相同。每个孩子大脑不同区域成熟的时间也不相同。大脑完全成熟的时间大约在25周岁之后。
当下中国的教育在筛选人才的时间,关键节点有两个。第一个是初中升高中时候分为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第二个是高中毕业的时候区分一流大学和普通大学。国外教育筛选人才的关键节点是大学毕业时。
因此,从当下中国教育的角度来看。一个孩子上学越晚或者大脑发育越提前成熟,他在成年之前的两次人才筛选中就会占优势。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学习越好越占优势。
但是,考上大学之后,人才筛选并不会真正结束。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有另外一套和学校不同的法则,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学霸人生却会失败,很多学习差的孩子,最终人生却成功的原因。
还有一点就是人生成功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是活得更长,身体倍儿棒。还是赚很多的钱,当很大的官。还是一辈子从事一件自己喜欢的工作。还是这辈子找到了一个心爱的人。还是这一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潜能。每个人的标准不一样。
因此,综上所述,就人的一生而言,根本就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更可怕的是, 你根本不知道20年后这一代的孩子他们这场人生赛跑的终点在哪里?终点线的方向在哪里?这一点搞不清楚,起跑线就没有任何意义。就像过去很火的翻译专业很可能3~5年之后就完全失去价值。
家长朋友们看完了上面的这些内容之后。你还在怨谁呢?你还会怨谁呢?你还在抱怨吗?因为你根本不知道下一代孩子,他们的人生终点在哪?所以根本无法判断哪一种教育选择,是对未来的孩子应付未来的世界是真正有益的。
但是似乎我们不知道正确的方法在哪里,小明却可以告诉大家错误的方法是什么?毁掉孩子的方法最简单,那就是父母过高的焦虑。这一切的焦虑都会转化为孩子的压力,从而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影响,最终影响了父母真正唯一可以给予的,要陪伴他们一生的最重要的一个神器~~那就是孩子的性格塑造,思维层次的培育。
给孩子一个好性格,给孩子一个好的思维方法,他们这代人将面临着世界最深刻的一次革命~互联网革命。没有什么现在的教育准备比上面这两点更有价值了。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成人父母们先得学会拓展自己的思维。反复看看小明上面写的几个内容,把你们的思维先拓宽再说。
欢迎加小明的微博“央视财经频道心理专家赵小明”。与小明深度讨论未来互联网时代的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