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岁月(山青青水清清 文/王友梅)
山青青水清清——大黑汀水库遥想
王友梅
说遥想,是因为时光已经过去了40年,实在是很久远了。但,那确实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大黑汀水库,是滦河上的一个水利工程,在迁西县白宝店村北,离县城有10里路,因紧靠大黑汀村而得名。我上山下乡生活的最后一年,是在那里度过的。1973年9月,我们下乡后的第5个年头。当时,一起来西寨的10个女同学,除1人考学离开外,其余8人都投靠亲友或结婚离开了,只剩我自己还顽强地坚持着。那时,父亲的冤案尚未平反,招工考学自是没份,而我又不愿轻易打发了自己。那年参加的推荐加考试的高校招生,听说我的成绩在全县是前几名,结果仍是名落孙山。
在由唐山返回迁西的班车上,老乡们议论,县城北边大黑汀村旁的滦河上要修大水库,得修好几年,各公社都有修水库的用工指标,大队记工分、工地上还给补助。当时我想,如果能去水库工地也挺好,一千好几年,总能自己养活自己。碰巧那天在县城的街上遇到一位因为开会认识、平时都没怎么说过话的县城领导,他问我,没考上学有什么打算。我鼓足勇气说:“我想去大黑汀水库。”领导说:“工地非常艰苦,你想好了。“我不怕,别人能干,我也能。”我说。结果,过了几天,公社妇女主任找到我们大队书记,真的批准我去大黑汀水库工地,当天就得到工地指挥部报到。
我赶紧收拾了行李,乘班车来到了白宝店村的水库工地指挥部。那天,大批民工还没进场,我被分配到机电处。机电处处长是原迁西县水电局局长刘呈祥,他当时不到40岁,高高的个子、微胖的身材,做事稳重老练。他向我和另外一一个报到的女同志交代,大军未到、粮草先行,机电处要先完成安装、通电,保证工程准时开工,开工之后,负责大坝基槽开挖的排水、供电,后期电站、启闭机等机械的安装运行。机电处暂由水库唐山地区指挥部机电处和河北省海河水利工程局大型机械安装队两部分人马组成,筹建工作只有我们5个人。副处长是省水工局派来的郑恩海处长,办公主任是一位由开平区抽调的干部,我们两位女同志要在办公室主任领导下,完成机电处筹建任务。两天时间内,全处400名工人就都到位,要求我们马上进入角色。我以为我是来当民工的,没想到是这么重要的任务。同来的女同志姓赵,迁西本地人,比我年龄大,我称呼她赵姐。她很老练,据说原来当过会计。我俩马上去熟悉环境、熟悉工人进场后的工作流程、各种票据表格的使用规格、各部门对口人员等。
下午,办公室主任到了,刘处长领着我们来到工地上。那时,工地上还没正式动工。由于上游建潘家口水库,滦河已经截流,原来宽阔的河面、汹涌的流水已变成只在河道一侧挺窄的水流。几百米宽的河滩布满了鹅卵石,只有两道白色的石灰线,东西向横贯河滩。刘处长告诉我们,这就是将要建水库拦河大坝的坝基线。他指着白色延伸出去的尽头、河两岸高耸的山说,将来建成的水库大坝就在这两座山之间。主坝坝顶高程要达到138m,和这两个山头一样高,主坝坝长1354m,我们脚下站着的地方将来是水库的库底,附近的小村庄都要被淹没在水下。滦河,古称濡水,发源于张家口境内的巴彦古尔图山北,向北入流内蒙古自治区后,向东南急转入河北省东北部,经承德地区,入迁西县喜峰口穿过长城、急流南下,在迁西县城北白宝店村东转头向东,浩浩荡荡、横穿燕山山脉,流过冀东平原,于乐亭、昌黎之间入渤海。全长877公里,总流域面积有4.48万平方公里。它上游水流缓慢,河床宽浅;中游坡陡流急,落差较大,水力资源丰富;下游进入冀东平原后,水流又放缓。我下乡的迁西县二拨子公社大队就在滦河北岸五虎山下,见惯了大河浩荡,风景秀丽,美不胜收。
刘处长讲,现在,滦河上修建潘家口、大黑汀两个大水库,是要充分利用滦河水利资源,大黑汀水库要承接上游潘家口水库的调节水量、抬高水位,将来要实现跨区域向天津、唐山供水。这又是一个很好的战前动员,让我们几个人都有一种要上战场的振奋。晚上,两位处长在大黑汀村老乡家住,我们两位女同志被安排在指挥部旁边一间三脚架支起来的窝棚里住宿。因为紧靠滦河西岸,脚下都是潮湿的沙土地。一间窝棚4个人,沙滩.上垫三行砖、架上一张竹片床、上面一个草垫子,铺上自己的行李就行了。河滩上空气湿度大,蚊子也多,咬得浑身疙瘠,被子也湿得沾身,清晨挺早的我们就醒了。把被子往窝棚架上晒上,赵姐我俩就来到机电处的营地。大黑汀村东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小路通往白宝店。路东是滦河,路西的一大片空旷地带已经被水库征用,我们的营地就划在这里。上午,唐山地区的200来名工人报到了,有迁安、迁西、昌黎、抚宁、卢龙等县的(那时,唐秦两市尚未分家,后几个县还都属唐山地区)。报到后第一件任务就是建工棚。赵姐我们马上领工人们查看位置、分配任务、领料、打桩,率先干了起来。好在各县都有领队,人多力量大,半天时间,两排6栋工棚就建好了。
那工棚,其实就是席棚。木杆搭好棚架,用两层苇席包住四周,两层席间加一层油毡防风雨。棚顶也是板条、苇帘加油毡。工棚很大,一栋几十米长,分成几个隔间,里面搭成通铺,一大间能住二三十人。每间再搭个“扫地风”火炉取暖。还有一种单间样式的席棚叫“一窝龙”,形状就和西北的窑洞及油田的“干打垒”一样。几道弯成弧形的钢筋做龙骨,用竹片连在一起,再用两席夹一抽毡包住就成了。它进深有4米多,前留门后留窗,每间可放4张床,给我们女同志住的是这一种。
转天,省海河水利工程局所属工人也来报到了。他们是从河北南部石家庄、沧州、衡水等地区招来的“劳模工”,就是从历年修海河民工中的劳动模范中招收的人员。其实里面最小的工人才十六七岁 ,基本.上都是农村来的。那个年代,农村的年轻人有机会出来工作是挺不容易的,听说他们以后很有可能会“转正”。像我们这些唐山地方招收的工人叫“民技工”,顾名思义,就是民工里的技工,待遇比县团民工高,除生产队记工分外,每天都给7角钱生活补贴,这就很知足了。这三四百人中,女工很少,加在一起不过十几个人。也有几个知青,唐山的、天津的都有。其中,有我同校一个学妹小常。她是68届初中的,高高的个子,圆圆的脸庞,两支小短辫,挺精明帅气。分給她的工作是作统计,兼管记工、报发工资补贴、卖饭票等等。她很能干,做得很好,工人们报到的第一天,她就卖出了全处的饭票,让大家吃上了饭。刘处长召开全处大会,又讲,各县团民工马上就要进场,照明线路的架设、水泵的安装都迫在眉睫,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机电处一定要让大黑汀水库这颗滦河上的明珠快点亮起来。战鼓已敲响。
全处设了电工队、排水队两部分。还应有个发电队,电工队队长由迁西县水电局抽调的老电工吴师傅担任,排水队长由省水利局代师傅担任。因为施工要三班倒作业,各队又分为几个班,班长都由工人中的党员、复员军人担任,实行准军事化管理,保证最佳战斗力。每天早晨5点半起床早操,沿着滦河岸旁的林荫道向南跑步,直到白宝店,再向东跑过滦河大桥,转回来,这一趟不下两三千米。跑步回来是技术训练,电工队的要练爬电线杆,7米杆、10米杆、12米杆, 然后,早饭。晚饭后,各队分别讲课,讲技术,要求工人们迅速掌握基本技能。我的工作是办公室内勤兼管宣传。早晨出完操洗漱完毕,7点钟左右工作就开始了。领料开单的、外出开介绍信的、外单位来办事的,还有各种文件、统计表格等等络绎不绝。早晨打好的一碗高采米粥常得放到10点以后才顾得上吃。我们的工人们非常辛苦,埋电线杆、架线、组装电机水泵,夜以继日。大家都知道,我们的工作不准时完成,大军就无法动工。几天后,我们的先遣任务完成了,各县团民工也进厂了。唐山地区十几个县团在大黑汀周围的大山里安营扎寨,四处彩旗飘扬。那时,大坝基槽的开挖没有现在这些大型机械,全靠人挖车推,两万多人的战场,人们干劲十足。那轰轰烈烈的场面,真让人觉得有机会参加这样一场会战,不虚此生!我特别爱听晚上老师傅们的讲课。我学过高中物理,在农村教过初中物理,了解机械电工基础知识,太专业的就不行了。可老师傅讲输电线路、配电盘,讲定子转子绕组、讲柴油发电机组,我边听边记边问,如饥似渴。看我学得认真,省水工局来的康师傅就说:“小王, 别在办公室待着了,到我们队里来吧,你应该学技术。”我就找机会向处长提出要求到电工队。电工队队长吴师傅和我开玩笑:“要上电工队,女的也得爬10米杆。”不就是爬电线杆吗?别人能的我也能。我就和男工一样,早操过后练爬电线杆。摔下来过,也有因脚扣没带住。单腿挂线杆上过,不过最后,我终于也能熟练地特脚扣上10米线杆了。
入冬后,当几台柴油发电机组运到水库工地、处里正式组建发电队时,我如愿成了发电队的一一员。队长就是康师傅,副队长未师傅也是省水工局的。发电队有两个班,男工班和女工班。女工班一共就7个人,算我在内4个知青,都比我小。其中,树立是高中68届的、金荣是初中67届的、小贾是初中68届的。另外3人,小冉和玉芬都是水工局家属,玉芬最小,那年只有17岁,素珍就是大黑汀本村的姑娘。那年冬天真冷。北风呼啸、黄沙飞舞、滴水成冰。白天在工地,排水队的师傅们顶着严寒,开水泵抽大坝基槽的水,穿着雨批趟在泥水里,多厚的袜子也挡不住冰冷。身上虽然穿着棉大衣,飞溅到身上的水马上就结冰了,等收工回来每个人从头到脚简直就是冰盔雪甲。电工队的同志们除了机电维护,照样天天得爬10米杆上作业。发电队的同志们,在老师傅带领下,加速进行发电机组安装。我们的发电机组是备用电源,工地上电网电源停电时,就需要我们的发电机组工作。晚上,躺在工棚的草垫上,怎么也睡不着觉。被窝冰凉,烫完脚也暖和不过来。加上呼呼的大风在一窝龙工棚的二席一毡间穿行,总怕工棚被掀了盖。后来,妈妈托人捎来几个医院用完的空玻璃盐水瓶子,姐妹们每人两个,睡前灌满热水放在被窝里,睡觉时,用脚蹬着取暖,我们戏称为“脚踏风火轮”。是谁发明的“扫地风”?这砖砚的带火墙的土炉灶真管用。长长的火墙散热面积大,收工回来点上它,不一会儿工棚就暖和了。烧水、烤干粮、晾湿冷的外衣鞋帽都靠它。
尽管工地指挥 部后勤部门做好工人们的生活保障,热汤热饭保证供应,但艰苦的环境还是引起感冒流行。每个班都有人病倒了,我也没能幸免。但队医只给我服了两个白药片就好了,估计也就是A.P. C之类。晾晒被褥、食醋熏蒸,全队更是加大了出早操时的运动量,沿着滦河岸跑步、跑得人人满头大汗,再多喝热开水,硬是把流感顶了回去。快过新年了,处领导决定除了给工人们改善伙食外,还要搞个小联欢会,那时候,正学小靳庄,还要搞个“赛诗会”。工人中不乏藏龙卧虎的好手。电工队20来岁的小士元写出“一对弯月脚下踩,步履
云梯上天来”的佳句,这描写的是带脚扣爬线杆,多生动;我们队的张师兄步毛主席诗词韵为康师傅代笔写了“才斗滏阳水,又战滦河浪,千里海河转战,黄花分外香”。我写的是:“开着电机转, 听得见、大庆钻机响;住着‘一窝龙’,看得见,‘干打垒’ 精神光万丈”。很有一股投入战斗的豪情壮志。那时候,工地的文化生活不多,全处有一份报纸,每月能有一期《红旗》杂志。报纸和杂志就在办公室放着,偶尔有人过来翻阅。那个电工队的小士元,就是经常去翻书报的一个。他比较内向,话不多,但看完《红旗》总有问题和我讨论。
每期《红旗》杂志的最后两页要刊登一篇小杂文或科普性质的文章,像达尔文的进化论、哥白尼的“日心说”,诡辩论的“白马非马”等,他都是能有问题提出的。我就尽我所能给他讲解。看他那么爱学习,我还把手中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辩证法和诡辩论》、 《鲁迅杂文》等书拿给他读,也因为这些学习,他后来一直叫我老师。大坝基槽越挖越深,入夏的时候,进入了混凝土浇筑阶段。我们的发电机组早已试车完毕。电网停电时,我们早晨6点半就要进机房,中午带饭,一千一整天。晚上收工时,个个汗流浃背,工作服早就湿透了。平日不送电时,我们还要修电机、缠线圈。站在机房门口,能远远看到水库大坝一点点长高起来,心里一边畅想着水库建成后的平湖如镜,边总为两岸美丽的青山将要淹没在水下而怅惘。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也大,我们的饭量大增。开饭时, 7个人一起去饭厅。每人手托两个大蓝边碗,高梁米饭8两、冒尖的一大碗;要是2两一个的窝头,每人4个,还是8两; 5分钱一勺的炒冬瓜片,得要两勺,又装满满一大碗。我们姐妹进饭厅,目不斜视、也不排队,直奔买饭的窗口,那些师兄弟们赶忙收拾给我们让路。等我们人手两大碗、雄赳赳地走出饭厅,背后常会传来阵阵哄堂大笑。后来,省海河水利工程局大型机械安装队和唐山地区水库机电处分开建制,我就随发电队到了省水工局驻地。学妹小常仍留在机电处。新的驻地是半简易房。我们宿舍是两间一明的屋子,贴墙边转圈搭了7张床。我是大姐,把门边。安放好床位后,康师傅过来转了一圈没吭声就走了。过了两天,师弟小陶搬来个纸箱子,原来是师傅从县城买来的蚊帐。师傅领着师弟们,帮我们把雪白的蚊帐挂.上,又破例用彩色塑料外皮的电线做成蝴蝶型蚊帐钩。白天打开蚊帐两边一钩,漂亮极了。就这样,师傅还不满意,又过了几天他出差,临走和我们说过,要每人捎一块塑料布床单来,不许不要。那时物资匮乏,有塑料布床单已经很时髦了。结果师傅带回来粉红的、黄的、浅绿的塑料床单,铺在床.上,真的很好看。白色的蚊帐、彩色蝴蝶型挂钩、再加上漂亮的塑料布床单,这工棚一下子就真像个“闺房”了。我们姐妹7人也不能光让师傅们照顾。天热了,过冬的被褥要拆洗。师傅们的被褥洗和做我们都包了;师兄弟们的,他们自己拆洗后,我们都给做上。那几个才十几岁的小师弟拿我们当家入一样,有心里话都愿意和我们说。这期间,偶尔有同学们来工地看我,也有人又考上学了、调动工作了,来和我告别。我祝福他们,但深知,那不是我的路。听师傅说,这水库建成得10年。10年我还可以干很.....
1974年底,接家中来信,母亲说,开滦要给老职工的女儿换工。自“文革”后,开滦还没招过女工。母亲那年已经62岁,一直没退休,就是想等机会把我这个下乡的女儿换回来。离开,还有许多的不舍。队里派汽车送我回家,师傅们、兄弟姐妹们都送我到大路上。挥手告别的时候,这风雨同舟的一年多,像电影般在眼前闪回。在我们这几个女知青中,我是第一个离开工地的。后来,随着知青政策的落实,听说她们也回唐山了。树立去了学校、小常和金荣去了开滦,小贾也到了市内的工厂。只是我家住在矿区。后来,没有机会再相聚。
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水库工地郑处长带着师兄弟们走访我们这几个知青家,还带来了麻绳、钉子、塑料布等盖简易棚用的材料。听说我的小学妹小常震亡了,小贾和金荣也有一个遇难的。我随他们的车去市里见到了树立。1983年春,接到迁西籍河北电台记者李春泽同志来信,告诉我,大黑汀水库竣工了、引滦入律工程通水了,他参加了竣工典礼,建议我回去看看,还寄来两首小诗。
一
滦河之水济唐津,造福万代救黎民。
百顷碧波兴叹者,谁知此坝奠基人。
二
渙涣清波南北分,旱城从此水不贫。
当年多少莹莹汗,留得琼浆满玉樽。
10年前,他从迁西县委宣传部调任河北电台时,去过水库工地,我曾带他去看了那佛腾的战场。他的这两首小诗,正是为之奋斗的水利人的写照。
后来, 又接队里同志们来信,告诉我水库通水后,再完成渠首电站和坝底电站发电机组的安装任务,他们就要转战桃林口水库,也是让我回去看看。于是,1983年8月,我和爱人带着6岁的儿子,又来到工地上,看望了还在坚守的师傅和师兄、师妹们。
回家后,我写了一首七律寄回工地。
七律●贺滦河之友
飞龙游燕浴唐津,神斧天工三代人,
汀库莫基兴伟业,邱庄筑坝显奇真。
潘家口启银虹降,军帽山穿玉蛟分,
沐雨栉风十载去,千秋青史水利军。
(注:引滦入津隧道穿过将军帽山)
2000年,我老伴陪着我又回迁西,来到大黑汀水库。那时,省水工局已完成了桃林口水库的建设。转战石家庄地区。库区周围,早已没有了往日的喧闹,当年发电机房处,已盖上了楼字,是水库管理处。听说这里要开发旅游。走上高高的拦河大坝,被年轻的警卫拦住,不让上坝顶。我倚老卖老,和他说:“小伙子, 让我上去看看吧,我在这儿修大坝时,你还没出生呢!”小伙子笑了,我们答应,就在坝顶走走就回来。宽宽的坝顶,就像一条 平展的马路;一个个阐孔的弧形闸板,像一块块巨大的盾牌。北望上游,库区风光,绮丽秀美,微风吹拂、水波不兴,真是高峡出平湖、琼浆满玉樽啊!当年的大黑汀村,早已藏于库底。坝顶的尽头,就是当年刘处长指给我们看的山头,郁郁葱葱、沿湖绵绵不断。这138. 8m的高程就在我们脚下,补唐津两市的引水工程就从坝西头引水闸开始,全长234km,每年都要向天津区输水10亿m3。
我们走下大坝,来到南面。南看下游,主河道水流宽不过几十米。据说修了水库,引滦入津后,下游河道年经水流量明显减少,已经不能行驶大船。再回头从下游看这高高的大坝,28孔溢洪道和左侧的渠首电站像排列整齐的武士,威严地矗立着。更像我那师傅们、兄弟姐妹们,以及我那些知青战友们,那所有为水库建设做过贡献的人们,我们的血与肉、我们的精气神都和这巍巍大坝熔铸在一起、立于山水之间!如今,依托大黑汀水库开发旅游,这里叫栗香湖景区。还建了亚滦湾国际度假酒店、渔夫水寨。休闲垂钓园等设施。大黑汀水库,真成了滦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以它的奉献和美丽,迎接着八方来客。
山青青,水清清,水绕山环梦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