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势终结倒计时

对于腾势来说,与其被行业遗弃不如早早选择退出,选择宣告失败没什么,怕的是还以为自己有希望。

“师傅您好,我要去腾势的4S店。”“什么是腾势?没听说过啊!”这是近日《汽车公社》记者在走访4S店时与出租车司机之间的对话。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一向“神通广大”的出租车司机对于这一诞生了近7年的汽车品牌一无所知。

提起腾势品牌,很多普通消费者依旧不熟悉,但要提起腾势品牌的“双亲”那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戴姆勒和比亚迪“牵手”的产物,腾势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出身“名门望族”的贵公子。

“自带光环”的贵公子

2010年3月1日,戴姆勒股份公司(Daimler AG)的总部德国斯图加特,比亚迪和戴姆勒双方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旨在电动车领域共同开发新能源汽车,并将在中国共同设立技术中心,共同开发、设计和测试电动汽车及共同创建新的品牌。由此,腾势品牌的诞生被提上了日程。

时隔两个月之后,2010年5月27日,比亚迪和戴姆勒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双方以50:50的股比构成在深圳正式成立了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现称:深圳腾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为中国市场的特定需要开发一款新能源电动汽车,新款车型将以双方共同创造并拥有的新品牌进行销售。同年7月30日,新公司在比亚迪深圳坪山基地举行了“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挂牌仪式,新公司正式诞生。

作为汽车的发明者,戴姆勒公司有着一百二十多年的造车经验,其在整车开发制造方面有着雄厚的技术优势,而比亚迪则以电池起家,在其品牌发展的十几年中,比亚迪一直引领着国内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腾势品牌作为这两者强强联合的结果,瞬间便引起了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沉淀,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于2012年3月30日在深圳举行了主题为“EV the Future”的品牌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了腾势品牌。对于这场合作,比亚迪和戴姆勒双方高层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可甚至相互“吹捧”。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明确说道:“比亚迪提供电池和驱动技术,奔驰有整车技术,比亚迪可以学到戴姆勒的经验、造车的理念,而戴姆勒也可以从我们这里获得活力。”而戴姆勒董事会主席兼梅赛德斯-奔驰全球总裁的蔡澈也曾委婉地表示,“戴姆勒此举意在充分表明其在新能源领域发展的决心,并对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投石问路”。

腾势品牌成立之后,便携带其概念车亮相了2012年4月23日的北京车展,从此之后各大车展之上都少不了这款概念车的身影。不过直到2014年的北京车展,腾势的首款量产车型才正式亮相,并于当年10月在北京正式上市。

从2010年腾势公司正式成立到其量产车型正式上市的四年间,腾势品牌顶着比亚迪和戴姆勒的“光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拥有了较高的品牌起点。但是对于消费者来说却并不对腾势宣称的比亚迪提供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戴姆勒公司则为其提供了先进的汽车制造工艺的合作感兴趣,这也成为了腾势走向失败的重要原因。

是比亚迪还是奔驰?

得益于比亚迪和戴姆勒的支撑,腾势拥有较高的品牌起点,产品实力也得到了一定的保证。“在腾势这车子身上,根本看不到比亚迪的影子,倒是有几分戴姆勒的样子。”提起腾势的车子,不少业内人士表示在刚开始的时候其抓住了自身的“优点”,在市场中还是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这仅仅是一开始。。

自腾势300于2014年在北京上市后,腾势通过“体验式营销”和“精准营销”的营销策略,无非是想通过锁定目标用户将自身的“产品优势”传达出去。为此,腾势品牌与易道等网约车企业展开了合作,通过网约车这一平台,腾势在迅速扩展到了全国十几个城市的同时,也收获了不错的用户评价。

腾势品牌在短时间内便找到了自己产品优势的“营销点”,但由于其定位于中高端电动车,动辄30多万的售价也令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不过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腾势品牌累计销量为2,888辆,距离其定下的3,000辆的销量目标仅一步之遥。对此,腾势预计2016年国内新能源市场将会大幅度增长,并将自身的销量目标在2015年的基础上实现翻倍。怎奈腾势没有进步反而同比下跌20.8%,去年全年腾势品牌累计销量仅为2,287辆。

分析认为,腾势品牌的市场表现不佳,首先与其尴尬的定位不无关系,作为戴姆勒与比亚迪联合的产物,腾势定位于戴姆勒与比亚迪之间的“空间地带”,但由于新能源市场起步较晚,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认可程度并不高,并且相对年轻的腾势并无品牌积淀,加上腾势品牌瞄准“精英人群”,本身这一层次的用户人群有限且注重“品牌内涵”,所以定位较高与没有品牌积淀的尴尬成为限制品牌发展的重要原因。

其次,腾势竟然并未“享受到”自2014年来国家开始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带来的红利。而腾势诞生近7年的时间里,仅有一款产品上市销售,虽说在今年2月升级版的腾势400上市,但这一车型仅在原来腾势300的基础上增加了电池密度,使得该车型的续航里程得以延长,本质上说来还是一款车型在售。

一款车打天下使得其难以形成联动效应,这也是造成腾势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不高的重要原因,进而影响了腾势品牌的市场表现。总的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豪华品牌加入到新能源汽车市场争夺市场份额,加之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目前已纷纷将“新能源提上议程”,腾势品牌的处境十分尴尬。

未来没来

从时间上来看,腾势品牌已经走了近7个年头,从2014年10月31日腾势300正式上市到现如今两年半的时间里,作为一个重金打造的全品牌全新车型,腾势仅销售5,000辆左右,这样的成绩显然是“难以交差”。

从市场环境来看,腾势品牌也正在逐步踏入“深水区”。首先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腾势品牌一款产品的支撑本身就是对其品牌力的消耗,再加上去年“腾势更名”风波的影响,比亚迪和戴姆勒给与的“光环”似乎已经越来越弱。

其次,腾势所处的市场定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3月21日,宝马之诺发布了旗下第二款车型60H,并一改此前之诺品牌“只租不售”的打法,开始涉足新能源市场,其34.9万的价格与腾势400颇为接近,作为宝马旗下的子品牌,之诺显然比腾势更具品牌优势。

另外,目前奔驰自己也开始打造新能源车,推出了专属新能源的EQ品牌而非继续对腾势有“更多的投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腾势品牌曾经最大的优势将逐渐消失殆尽。

除了之诺以外,腾势曾经的对飙对象特斯拉更不会将其放在眼里。按照特斯拉的规划,其“平民车型”Model 3将于今年7月投产,9月正式上市,定价3.5万美元,该车有望于年底登陆国内市场。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特斯拉凭借旗下Model X、Model S等产品,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显然更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腾势根本毫无还手之力。

另外,除了特斯拉之外,乐视、蔚来等互联网造车企业也纷纷将自己贴上“黑科技”的标签,虽说这些企业还未真正落地,但凭借“黑科技”的加持为其赢得了广泛的关注,从这一层面来说,腾势品牌显得十分保守,这无疑也成为其品牌影响力较小的一个重要原因。

腾势品牌虽然是国内较早涉足“高端电动车”行业的品牌,但由于种种原因,腾势已经变成了电动汽车行业内的“鸡肋产品”。而比亚迪和戴姆勒的合作也逐渐处于“流产状态”,更不要说在一定时间内还能看的到盈利的希望。对于腾势来说,与其被行业遗弃不如早早选择退出,选择宣告失败没什么,怕的是还以为自己有希望。【END】

速度 深度 态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