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菖蒲的流变
两年之后,原来是泥土的盆面,已经长满了青苔,菖蒲占地面积也明显大了许多,经过不断的剃头,它的叶子变得愈来愈细密,由于天井内潮湿空气的滋润,使它显得郁郁葱葱。
但是到了今年8月底,由于在高温和高湿的双重作用下,它的一小撮叶子开始发霉而腐烂,我看见后第一时间将腐烂的叶子剔除。并且将其控水、控湿,拿进屋内偏干养护。
待其情形好转,不再有霉菌侵扰的时候,我便将其重新拿回天井养护,因为屋内养护发现其叶子无光泽而缺乏活力。
但是没过几天,我在天井内观察时,发现其叶片又出现白色的霉菌,也伴随着腐烂,发霉叶片周围的叶片也开始发霉。这是一个恶性循环,霉菌的传播速度也很快,如任其发展,不出几天,整株菖蒲叶片将全部遭殃,烂光为止。
这种情况下,似乎只有两种应对方法,一种是用药,另一种是剃头。
我对用药已经不感兴趣,因为之前用过多菌灵,毫无成效。
于是选择剃头,将其叶片全部剪光。
不多日,便滋生出了一片片小菖蒲叶,呈嫩绿色,像初生的婴儿好奇的探寻着这个世界。
但是,不多日,我发现,讨厌的白点又出现了,霉菌的生存能力令我感到厌恶甚至绝望,像梦魇一样纠缠着这株可怜的菖蒲。
我想不对其进行大改动,是不能杜绝其受霉菌侵扰的发生。
霉菌的温床是高湿和高温,而菖蒲叶片越小越密,就越容易滋生霉菌。现在虽说已是秋季,但最高温度仍然接近甚至超过30度。
于是,我想到将盆内泥土换成赤玉土,而且调整太湖石和菖蒲的搭配方式。
目的是尽可能让菖蒲避免太过潮湿的盆面环境。
首先,将太湖石变换位置,让它不是像以前那样像一座小桥跨立在盆面,而是“躺在”盆内,露出其“身体”,掩埋其“首尾”。
其次,将菖蒲分株,植入太湖石的天然洞穴内,让菖蒲和石头发生某种亲密的接触。
最后,回答一下蒲友们一直关心的关于苔藓的问题。
我的苔藓是采自我家附近弄堂的青砖上的,据我所知,有灰藓、绢藓等等。
我一般灰藓用的多,一则它分布面积大,二则好养活,而且也好看,偶尔也用些发亮的绢藓。
采集时,不会一整片全部倔下,而是采一部分留一部分。
虽然现在最高气温偶尔也会突破30度,但是空气湿度已经明显降低,我希望看到菖蒲能走出发霉的噩梦,茁壮成长,迎接一个崭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