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印巴双方嘴都很硬,其实行动都很谨慎

自从1947年印巴分治、分别独立之后,印巴之间经历过三次规模比较大的战争,但从1971年之后,就再没有发生比较大规模的战争了,但小规模一直没有间断过,过几年就要来一次,而且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但规模基本上都在可控范围之内,双方都不想大打。

所以,虽然小打一直不断,双方每次口头上也都姿态很强硬,但落实到行动上的时候,都是比较谨慎的,都只是搞边缘政策,搞搞边境摩擦,还没有再出现前面三次印巴战争的局面。

相对来说,这是多年还是和平的时间更多一些,尤其是印度的经济逐步开始进入发展轨道之后,国家的重心越来越向经济上转移,在对外政策上也更多的是在印度洋上用力,试图获取国际影响力,比如加入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克什米尔归属问题上的投入并不大。

现在的印度总理莫迪上台以来,也是以改革和发展为主要方向,重点在国内问题的改革上,比如统一货币,最近一段时间推动厕所革命之类,对外政策上相对来说表现比较谨慎,即使面对美国和日本的拉拢,印度也还是把重点放在经贸合作方面。

情况有些变化,主要是从9·11之后,恐怖主义势力在中亚地区不断蔓延,美英联军进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之后,一部分塔利班势力进入了巴基斯坦,基地组织的分支机构也渗透进了巴基斯坦,成为区域安全隐患。此次印度恐袭,就是由恐怖组织袭击印度而引发的印度报复。

巴基斯坦实际上也在逐步把政策重心转向国内,越来越重视经济发展。尤其是中国推出一带一路计划之后,巴基斯坦反应是比较积极的,很希望巴基斯坦能够搭上中国经济的便车,在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问题上,巴基斯坦的态度也比较积极。

巴基斯坦近几年还有个比较重要的变化,就是在经历了在也门与沙特的合作之后,与沙特的关系日益好转,沙特最近也宣布了在巴基斯坦投资几百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以支持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这对巴基斯坦来说,是比较难得的发展机遇,当然希望能够抓住,不想因为边境冲突而失去这个机会。

印度一开始对一带一路有抵触,但后面也逐步接受了,而对中巴经济走廊则始终持怀疑态度。原因也不难理解,规划中的中巴经济走廊会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有影响,印度认为这是对自己不利的。所以,印度现在的政策是反对中巴经济走廊,但是支持一带一路。

印巴双方虽然口头上都非常强硬,但在实际行动上都是比较谨慎的。比如印度恐袭选择的是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而不是印巴边界明确的地方,就是想把冲突控制在原来就一直存在争议和冲突的区域内,不会开辟新战场。而巴基斯坦的反应则是防守反击,印度不入侵巴基斯坦领空,巴基斯坦就不会主动挑衅。

从这个角度就不难预判,虽然印巴冲突短期内不容易迅速结束,但双方的重心都在国内问题和经济问题上,在边境问题上都会采取见好就收的策略,不会盲目扩大事态,以免影响经济发展。而只要双方都能够保持谨慎的态度,避免事态扩大,就不会对各自经济有太大的影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