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版《西游记》中本身就有太宗年号矛盾,并且还是作者有意为之!

(博士论西游第七六九讲,选自《西游谜中谜》(599)第十章――太宗年号之谜)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在袁守诚与泾河龙王打赌、水陆大会举办和唐僧取经西行等事件上,汪象旭本和世德堂本不仅对时间的记载完全一致,并且在文字的描述上也基本相同,再加上两个版本的开篇诗中仅有一字的差异,且都提到了关键的“西游释厄传”。

因此,我们认为,世德堂版的《西游记》和汪象旭版的《西游证道书》,它们均来自于大略堂版的《西游释厄传》,即所谓的初版《西游记》。不过,该版本中存在着时间上的矛盾吗?如果存在,作者是有意为之,还是创作上的漏洞呢?

要想得知答案,我们还需要再回到朱鼎臣版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我们已经知道,在《唐三藏西游释厄传》中,朱鼎臣用了一卷八则的内容,对唐僧的身世故事进行了详细描述。而对于“贞观十三年”这个关键时间,他又进行了不厌其烦地多次强调!

第四卷第一则的卷首,在提到唐太宗开科取士、陈光蕊赴考得中的时间时,他是这样写的,“今却是大唐太宗皇帝登基,改元贞观,此时已登极十三年,岁在己巳。”

同时,在第六卷第八则卷首,在提到唐僧西行取经的时间时,他又写道,“却说三藏自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蒙唐王与多官送出长安关外。”

而在泾河龙王与袁守诚打赌事件上,朱鼎臣本却没有提到其发生的时间,而是直接提到两个人,“却说大国长安城外,泾河岸边,有两个贤人:一个渔翁,名唤张稍;一个樵子,名唤李定。”

这就说明,无论《唐三藏西游释厄传》的是否有原始版本,其与《西游证道书》在一点上相同,那就是,两版本的作者朱鼎臣和汪象旭,对于唐僧身世故事时间上的矛盾,他们作为著名的文人学者,不仅不认为这是漏洞,并且还将其原封不动地留了下来!

即使汪象旭版《西游证道书》在清康熙年间刻印之后,张书绅的《新说西游记》和刘一明的《西游原旨》,以及陈士斌的《西游真诠》等西游点评本中,都没有对唐僧身世故事时间上的矛盾进行修改。

同时,这些文人在对这一矛盾认可的基础上,还以道家的金丹理论对此进行了分析和解读,这就进一步表明,《西游记》中所存在的时间上的矛盾,明清两代的文人和学者都看到了,但却没人对此进行修改,而是对此高度认可和赞叹!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反常的情况呢?只有一点能够解释,那就是,该不合常理的时间矛盾,就是初版《西游记》作者故意而为,来表现其某种难以明言的观点,而让读者来自行解读。

正如《西游原旨》的作者刘一明所说,“细参此目,唐僧生时乃贞观十三年,及十八报仇,已是贞观三十一年,何以后之唐僧所领通关谍文年限,又是贞观十三年?读者未免疑为作书者之破漏,殊不知此破漏处,正仙翁用意处!”

(0)

相关推荐